弱者自困,强者自渡
——探析祥子堕落之因及意义

2023-03-06 03:48曹佳慧浙江海洋大学浙江舟山316022
名作欣赏 2023年3期
关键词:祥子虎妞拉车

⊙曹佳慧[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22]

《骆驼祥子》是一篇名副其实的“北漂奋斗史”,也是老舍先生最满意的作品。曾经充满阳光、正能量的祥子堕落成“末路鬼”,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引发我们思考:祥子的堕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①

一、多重堕落之因

(一)客观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黑暗腐朽社会中的阶级压迫。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并没有花费过多笔墨来描写祥子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但在祥子所遭遇的打击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军阀混乱、民不聊生、巧取豪夺。祥子就是在那个人间地狱般的环境中由人变成了鬼。②

造成祥子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军阀反动势力的残害,在军阀混乱、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中,老百姓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上层阶级掌握着普通百姓的命运,他们残害弱者,欺压百姓,祥子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可以说就是他们。此外,城市的劳动阶级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不见天日。祥子节衣缩食攒钱买的车,却被有枪的军阀抢走了,作为平民百姓,祥子无力反抗,只能是无奈地承受着。然而祥子并没有倒下,他重振信心,决定一切重新开始,继续拼命挣钱,一分一毛地攒起来。就在祥子即将要存够钱的时候,又无情地被孙侦探敲诈勒索去了,这又给了祥子致命的一击。“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那个时代黑暗社会的无情控诉,而祥子就是病态社会的胎儿。③

20世纪20年代黑暗、腐朽的社会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不仅是肉体上的剥削,更是在精神层面的碾压,如想要体面生活的祥子、为人善良的小福子、思想先进的曹先生等人,这些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的人,结局悲惨,而那些巧取豪夺、卑鄙无耻的像孙侦探这样的盲流之辈却过得逍遥自在,何来公平?祥子堕落的悲剧代表着像祥子一样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以及无法适应那个社会生存法则的千千万万的人,最终也必然导致他们走向悲惨的结局。

其次是人性的自私与冷漠。祥子来自农村,那里乡情淳朴,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祥子刚来城市的时候十分不适应,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是无比陌生的。而城市的冷漠、麻木的人性、缺位的人际关爱、变质的友情亲情这些使得祥子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人们对于周围的人和事都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于困苦中的贫弱者视而不见。一开始的祥子,善良、讲原则、不占小便宜,不与年老体衰者抢活干;有仁爱之心,寒冷的冬夜为老马孙子买热气腾腾的包子,都是源自祥子内心的憨厚、善良的本能,然而这些熠熠闪光的品质和祥子堕落以后坑蒙拐骗的丑陋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一种无法言说的压迫感。

再次是错位病态的旧社会婚姻。祥子对虎妞可以说是毫无爱意的:“因为他一旦要娶,就必须娶个一清二白的姑娘,所以自己也得像那么回事。”提及“白房子”,祥子嗤之以鼻,这反映出祥子想要一门干净、美好的婚姻。祥子和虎妞所处的阶级不同,两人的婚姻注定是个悲剧。虎妞有着双重身份,她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是大龄强势女。虎妞的父亲对她长期剥削,导致她成为众人口中的“老姑娘”,而她不得不设计“圈套”引诱祥子。祥子是懦弱的无产者,两个人的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迥然不同,这就给两人的婚姻穿上蹩脚的小鞋,无论怎样努力和迁就,都不可能长久。祥子骨子里是憎恨虎妞的,因为虎妞大胆泼辣,心理上多少有点儿扭曲,她工于心计,让祥子有种逃脱不掉的“婚姻枷锁”,使得祥子身心俱疲,以至于在婚礼上,祥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出“以乐景衬哀情”,他就像个提线小丑一样害怕看见那个“浓妆淡抹”的“大黑塔”。

通过以上客观存在的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祥子在三起三落中,被剥削的难道仅仅是车子、积蓄、爱情吗?不,笔者认为祥子被剥削掉的是劳动者难能可贵的品德,是奋斗的意志和平凡却可贵的人生目标,是精神层面的摧残,丧失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对祥子精神的彻底毁灭。

(二)祥子主观方面的原因

祥子在十七八岁时就失去了父母,在农村失去土地,无法养活自己,于是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开启了他的“奋斗史”,他踏实、勤劳、肯干,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祥子的思维方式完全照搬了农民的认知方式,他把车子等同于土地的概念,在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中,环境因素也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环境可以改变甚至塑造人的观念、认识和认知方式。祥子来自乡间,父母双亡,靠着土地发家致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只能把这梦想转移到拉车上面。“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旧的习惯”,他想做体面的车夫,他的认知里老实还是最重要的品质。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祥子太固执己见,太老实,即便当虎妞跟他说买几辆车赚车份的时候,他也是严词拒绝,因为他的小农思想告诉他,那是剥削阶级干的勾当,而他一心拉车,一心靠卖苦力挣钱。祥子从来不会反省自己,一味地责怪他人,责怪环境不好,遇人不淑。他抱怨自己命途多舛,却从没反思过自己的错误。他想娶一个年轻温柔的姑娘,却被老姑娘虎妞设计拽入了婚姻。他讨厌虎妞的父亲刘四爷,恨他的权势,轻易就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他也恨虎妞,憎恶她耍手段。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刘爷其实待祥子不错,只要祥子回到厂里说要拉车,刘爷从没有拒绝过,虎妞更是对他一心一意,甚至为两人的将来都做好了打算。但祥子没有意识到,虎妞虽强势,却是真心待他,原本两人可以一起努力,过上安定的生活。

(三)性格的弱点与盲目的个人奋斗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研究者常常从主观和祥子的出身出发,往往忽略最本质的问题,祥子性格方面的缺陷导致他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当然,祥子原本身上具有很多熠熠生辉的品质,如勤劳、憨厚、淳朴,但是祥子过于老实,他是一个不觉悟的体力劳动者,不善交际,不主动融入社会,表现出保守、自私的一面,他从来不交朋友,只顾埋头拉车;几乎不跟别人谈起自己的计划、打算,只是埋藏在心底;他只想着靠自己的努力买上新车,不愿求助于人。他的这些性格中与生俱来的弱点导致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导致他错过了很多机会。第一次错误的选择是他刚来北平拉车的时候。祥子知道,自己干的是体力活,尤其需要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来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但他舍不得投资自己的身体。他经常饿着肚子拉车,从不敢吃好东西,也不敢喝好茶,即便后来生了病,也要拖着病躯继续工作。虎妞曾不止一次劝他把车子租赁出去“吃车份子”,但祥子依旧选择继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二次是他与虎妞结婚后,虎妞让他多去刘四爷那里走动,一定少不了好处,可祥子却始终抹不开面子。最后,自己孤苦无依,这也是他必然走向悲剧的必然原因。

当祥子只顾埋头拉车,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时,另外一个人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悄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这个人就是高妈。高妈年轻的时候嫁了个酒鬼丈夫,每次喝醉了都来向她要钱,不给就对她非打即骂。每每提及那不成器的丈夫,高妈都是咬牙切齿。生活虽然狼藉,她却没有自怨自艾,反而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劳作,怎么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她踏实勤勉,把曹先生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主人家的信任。她脑袋灵活,每月的薪水除去生活所需,就把剩余的钱“放出去”,谋得一份额外的收益。风声鹤唳之中,高妈却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反观祥子,总在挑剔抱怨,甚至因为发泄情绪拉车狂奔,摔伤了主雇,当高妈建议他将钱存入银行时,祥子也是置若罔闻。

祥子迫切想找到一条使自己独立的道路,但是他所处的时代,仅靠一己之力是无法与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抗衡的。文化知识的匮乏使得他无法认清社会现实,一根筋,一条道路走到黑,然而祥子像陷入沼泽地一般无法自拔。荒谬错误的奋斗方法导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沉重打击,这种打击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

二、祥子的悲剧所蕴含的深远的现实意义

祥子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下千千万万底层人民的悲剧,反映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底层劳动者奋斗无望逐渐走向绝望的过程。然而,祥子的悲剧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他自己本人的主观原因,他的性格缺陷使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骆驼祥子》是七年级下册必读名著书目,作为一名老师,笔者更希望学生在祥子这些普通人的身上,学到变通、学会反省、学会成长,这也是我们阅读名著需要达到的思想境界。

(一)向内归因,自渡向前

相同的时代,最初同样悲苦的命运,祥子和高妈两个人,却过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归根结底是祥子总在怨天尤人,把责任推给别人,而高妈却早在数年的摸爬滚打中,寻觅到生存的智慧。弱者自困,强者自渡。深陷泥泞时,不要埋怨自己被裹住双脚,而是努力走出这片泥泞。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懂得向内归因,人生才有向前的希望。古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事情遇到阻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归于外因,而是回过头来反省自己。

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正是因为有这面镜子,我们才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把责任全数推给别人,归于外因。一个人若是总从外界找原因,就无法改变自己的困境。《骆驼祥子》警示我们想要有尊严地活着,就必须学会思考自己的处境,反省自己的过失,正所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冲破生活的重重困境,避免祥子的悲剧。④

(二)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铸造者。”祥子的悲剧人生,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祥子有过多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都被他的胆小、愚昧和固执,通通给挡在了门外。他所有看似无力的选择背后,其实都有一个不愿改变的心。因为对新事物的恐惧,他用最简单的劳作来麻醉自己,他犟着一根筋,觉得只有自己劳动赚来的钱才是可靠的。他陷在自己的单一认知里,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怜又自大,眼看着前路即将走成死路也不愿意改变自己。

有人评论说老舍笔下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爱和泪水,他在书中描绘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对人性最真实的还原,以及对人世最清醒的思考。《易经》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固执己见,也许并不是勇敢,而是愚昧。一条路走到黑,不一定等来柳暗花明,很有可能面对的是一堵高墙。很多时候思路转个弯,换一条路去走,前方或许别有天地。

三、结语

祥子可怜却又可恨,可悲却又必然。总指责他人,最终只能为人厌弃,总埋怨社会,只能被时代抛弃。人活于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挫折逆境,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希望我们自己及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路途上,学会认清自己,向内归因,一步步改变自己,学会变通,学会团结,这样才能把每一条曲折的路,最终都变成坦途。

① 胡金辉:《祥子堕落,谁之痛?——〈骆驼祥子〉之“祥子”》,《快乐作文(小学七至九年级)》2017年第7期,第92—95页。

② 艾梅:《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分析》,《教材新读写》2021年第1期,第19—20页。

③ 刘会杰:《〈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的根源及其意义》,《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0期,第75页。

④ 朱卿瑗:《从〈骆驼祥子〉看祥子的多重性悲剧》,《文学教育》2016年第10期,第56页。

猜你喜欢
祥子虎妞拉车
虎仔和虎妞
我家的小猫
我家的虎妞
我家的虎妞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
抬头看路 埋头拉车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恋悲剧
找不同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