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023-03-11 01:01胡旭阳浙江武义县邵宅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具实验教学科学

◇胡旭阳(浙江:武义县邵宅小学)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为了提升实验效果,需要训练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合作意识。科学研究表明,该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时常需要刺激,而且描述总结能力较弱。为了提高科学课堂效率,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先论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再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对课堂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小学科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操作,存在较多的问题:实验室的亮度不够;实验室的器材储备不足;实验室没有配备实验员,以至于教学前的器材准备来不及;实验的趣味性不够;实验器材的更新不及时。就是因为有这些问题,科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才不够理想,才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升科学教学效果,就要利用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原先PPT中较多的文字描述可以用动画、图片来替代,丰富拓展知识。实验和信息技术得到有效融合,使课堂的趣味性增加,让实验教学更直观,教学效果自然而然提升。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上好一节科学课,需要教师先熟悉教材,还要熟悉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再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和教材的深层次知识。我们知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会事半功倍,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所以这里凸显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课堂中,插入视频和动画,可以积极服务于教学,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凸显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之前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不高,现在引入信息技术,实验探究性强了,枯燥的知识有趣了,抽象的表达直观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科学课堂中有效结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既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运用信息技术,让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突破自身教学设计的限制,有效整合、优化知识点,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例如,在学习“水污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从网络中搜寻水污染事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升了信息技术能力,增强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关注了环保问题,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运用

课堂实验教学引入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了,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课前的准备就是下载PPT,少了同等重要的熟悉教材、熟悉学生。一节课就是从PPT播放开始,到PPT结束下课,违背了引入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初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正确合理地看待和运用信息技术,凸显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实践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点,让技术更好地服务课堂实验教学。

(五)录制实验教学视频,让教学更简便

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很多,但是目前科学教师和科学实验室的配备不足,所以科学教师倍感压力。面对同年级7个班的教学任务量,实验操作困难,如果想多操作几遍,即使是教师有心准备,可能实验器材也不够。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录制实验教学视频,一次录制,多次可用,教学更为简便了,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录制的视频学习操作的过程,注意的点更直接,重点更突出,难点更易于突破。学生在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果忘了实验步骤,还能回看视频,关注点更集中,学生的数据分析更准确,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还可以录制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让其他学生分析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对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回放来查找并解决,教学更简便。

(六)运用信息技术将实验数据制图,更直观

小学科学课时常涉及实验数据,而太多的数据记录,会显得杂乱无序。运用信息技术可将实验所得数据制成统计图,图形的显示更为直观,视觉冲击力更强。新版二年级教材学习研究《磁铁的两极》这一课,要对磁体不同部分进行磁性强弱的比较。这个实验简单,所有学生都可参与,所得数据全部输入电脑,运用信息技术,一秒制图,图形的区别,视觉冲击力强。学生根据这个区别,进行数据分析,容易找到磁体各个部位的磁力大小,发现磁极的磁性最强。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效率。

(七)善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正确选择学具走出关键一步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许多探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学具是很有讲究的,好的学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材料选择中,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正确选择学具走出关键一步,确保学生严格遵循实验要求、步骤去选择、使用学具。这也有利于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在新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探究学习声音产生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寻找声音的产生,教师也可演示,或是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声音产生的过程,如吹哨子、敲鼓、拨动橡皮筋等。但是没有考虑到课堂上展示的这些学具材料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此时,用信息技术将为学生正确选择学具走出关键一步,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以视频形式呈现各种学具产生声音的清晰过程,让学生根据以往的认知经验,判断针对本节课的实验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学具,提出自己的解决路径、意见,和同组学生一起探讨之后,最终确定学具是橡皮筋。统一学具后,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率更高。

(八)运用信息技术让拓展更丰富,课堂有延伸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为重要,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培养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要扩充知识,深化学习内容,举一反三,让课堂有延伸,指向学生课后的自主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研究学习土壤的知识中,学生知道土里有水、虫子、植物、沙子、石子,这些是已有认知,但因为观察时间、精力有限,并不能开展全面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此时,可以把这个作为拓展任务,布置课后拓展实践作业,时间为1周,甚至2周。学生每天放学回家查看周边不同区域土壤中的生物,并运用信息技术时时将观察记录以数据、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及时上传到班级交流群中,一秒制图,直观呈现,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分享探究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拓展,例如,“3个月后土壤中的生物会不会有变化?”引导学生课后再探究土壤内影响生物变化的因素。这一系列的课后拓展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科学探究能力,达到课堂有延伸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科学课堂实验活动更生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创设教学情境,学习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更投入;优秀实验视频资源共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实验数据“一秒制图”,更直观;善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具的选择走出关键一步;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拓展更丰富,课堂有延伸。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拓宽了活动天地,更给我们的科学教学提供了契机。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学习,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学具实验教学科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拔牙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