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算理 切实把握算法

2023-03-11 01:01胡丽芳福建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横式个位笔算

◇胡丽芳(福建: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确运算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就“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算理为算法提供理论依据,是对算法的构建与解释”展开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有非常大的分量,且计算能力、运算能力都是小学生“四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计算教学谋划,并通过系列举措给予高度重视,以期较好地实现发展学生计算技能的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的认识和教学思路是缺位的,他们主要的做法是:让学生阅读例题,学习其中的计算步骤,掌握相关的计算法则,然后加以演练,把学生当作“计算器”。却不知道,很多学生虽然这时候能算,但当题目加以改变,特别是碰到关于算理的填空选择题时,他们往往都是错得一塌糊涂,“只知道怎样算,但不知这样算的道理,成了搬弄数字的工具。”

一、前测,铺垫算理

除法竖式是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计算学习,初步明白了什么是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等知识之后,进一步开展的深度学习。学生对除法竖式计算的学习是立足于上述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是落实在这些学习经验中、更体现在上述数学思维发展前提下的。对于除法竖式,他们的基础是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方式。除法竖式这节课,是今后学习除数是多位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竖式的种子课。为此,笔者在新课前采取了尝试探究策略,鼓励学生去探究教材中的例题变式题目(教材58页的例题把11根小棒改编为13根小棒,组成多少个正方形)积极尝试书写13÷4=3…1的竖式。随着学生大胆学习探究,课堂中出现了这样几种书写方法: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初步感受到,学生对除法的认知还是基于已有加减法笔算认知的,他们印象中的除法竖式,就是加减法竖式的影子,是既往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样子。尽管有少数学生能够写出正确的,但是问其是怎样得到的,或是怎么思考的,他们却一脸茫然,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不能实现“知其所以然”的理想目标。

二、联系,表征算理

数学知识间连接比较紧密,很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和综合,这是小学数学知识呈螺旋式上升规律所决定的。二年级的除法竖式计算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是在理解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他们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已经知道了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余数的意义等。鉴于此,笔者结合本班学生认知水平、数学思维现状,以及他们的学习经验积累层次等,设计了“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横式和竖式对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圈一圈、分一分,列出横式:13÷4=3(个)…1,其中同学们的书写方式很是有趣,有像这种横着写的,还有那些竖着写的。(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算式述说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比一比:横式和竖式,横式的数到竖式的哪里去了?

生:(生来到屏幕前,教师让出讲台)被除数13到这里,除数4到这里,商3到这里,余数1到这里。

师:谁有补充?

生:除号不见了。

生:多跑出了12,这是什么?

生:“3”为什么要写在那里?

横式13÷4=3(个)…1(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是已经具备的表征形式。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个衔接点,提出“你能在竖式中找到横式的数吗?”问题,激活学生学习经验,激发调动他们深入探究的思维火花。教师把手指着横式和竖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求通过学生深度观察,自主思考与分析,能够较好地建立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领会竖式中各数的名称和横式是一样的。再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实现前后学习的沟通,让知识逐步趋向结构化、整体化。

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呢?”这样的课堂追问,促使学生把思维进行聚焦,把所有的思考力、观察力等都落实在问题探究中,使得课堂探究学习、学习思考等更有效。同时,这样的追问,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旧知识的迁移中,整合、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从中发现新知——竖式中多出12。对除法竖式,学生能从感官上认识它的基本形式,但不知道这个竖式是怎么来的,这些数字为什么要放到那里,带着这些疑惑,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进入理解抽象算理的探索环节。

三、操作,明确算理

课程标准中对笔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算教学,要让学生探索为什么这样算,初步理解书本中计算的法则是怎么来的。通过一步步理解后,再做一些针对性练习,而不是“题海战术”。结合图形的操作,让不容易理解的计算道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理解了这些道理,才会真正理解每一个步骤是怎么来的,每个数字为什么要写在这边而不是那边。笔者在讲解竖式中每个数的意义时,设计了分小棒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构建竖式的模型。

师:请学生上展台分小棒,边分边说。

生:先摆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分成3组,还剩1根。

师:观察竖式中的样子,看清其中的每一个数,结合这位同学的操作与解说,你发现了什么,从中又明白了什么?把这些思考与发现和小组成员说一说,看看是不是有新的发现。

随之学生实践着小组互动学习模式,结合自身操作,反刍别人的展示分享,深入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个数的意义,思考每一个数所对应的内容等。接下来搭建一个展示、争辩互动学习平台。

学生汇报:13表示要分的13根小棒,4表示每组分4根,3表示平均分成3组,12表示分走了12根,1表示还剩1根。

师: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生:实际分小棒过程中,是可以把它4根4根分一分的,最后可以分成3组,在竖式里表示3个4,所以要写在个位中。

操作能够丰富学习感知,诱发学习思考,还有助于学生把形与数、数与思整合起来,便于其深度探究发生,利于学生进一步抽象归纳,为他们后续提炼概念、建立除法笔算计算思维模型提供帮助,对学生积累起扎实、有效的除法计算学习经验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直观模型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边操作边说数的过程中,动作表征和语言表征同时进行,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抽象的算理直观化,有形可依。“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华罗庚)在图形中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意义,每一个书写步骤的合理性,特别是12的由来、表示的意义,以及商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显得清晰可见。

四、质疑,深化算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疑问和好奇,促使人们去思考。”每一节堂课,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些问题,或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那么,这节课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他们理解了算理,也获得思维的飞跃、成功的体验;而且还能学到思考的方法,积累起探究学习经验等,使得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效果获得提升。笔者以为,这样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师生都得到成长。学生通过努力收获了知识,体会到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进而对后续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对新的数学探究学习充满期待。在学生初步感知除法竖式后,笔者创设了让学生质疑的情境。

师: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为什么除法竖式和加减法的竖式不一样?

师:同学们看,这样写如何?

生:就看不出分走的12根。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如果写成连续减,会显得很烦琐。庄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就是告诉我们,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化,除法竖式,就是记录除法笔算过程的一种简洁形式。

师:想想看,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师:看,计算减法竖式时,要数位对齐,除法竖式是不是也要注意数位对齐呢?

生:3和13的3,12的2以及余数1都是个位上的数,对齐了,3要写在个位。

在算法通向算理的过程中,突出对算理的追问和阐释,训练学生解释、辨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现深度学习最基本的策略。为此,在加深学生对除法竖式理解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让学生知道除法竖式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还应使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知晓除法竖式中各个数的书写位置及其意义。特别是通过与减法竖式的比较,学生感受到除法竖式的书写简约明了,使得动手分一分的活动经验与竖式计算算理结合变得更紧密,更利于学生对竖式中等分的理解,使得学习探究变得全面透彻。学生也进一步明白了“3”写在个位的原因,突破难点。

在完成例题教学后,教材呈现16÷4=4的竖式,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整除没有余数,直接写0,从而完善了对除法竖式的一般性认识。他们进一步明白了有余数的情况,其算法、算理是怎样的,以及整除情况与前面学习的比较,形成结构化认知。

五、巩固,强化算理

在动手操作、数形结合、讨论交流等一系列算理具体化后,就进入算法的练习,殊不知,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没有办法直接就进入对算法的真正领悟中。在笔者的教学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因此,可先让学生做课后“做一做”。教材还是呈现小棒图,旨在让学生从图式结合中,再次分一分,体验除法横式与除法竖式的关系,使竖式模型的建构进一步巩固,让算理停留久一点。这时,可以照着例题这样问:10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3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等等。这些问题,使得除法竖式怎么来的再次得到巩固,算理也更加通透,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加深入。

前面的学习,体现每份分多少个,可以分几份。除法还有一种分法,就是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可使除法竖式的意义更加完整,对算理也是进一步强化补充。张齐华老师在暑假备课培训中指出:别让“算法”过早挤走“算理”,要让算理“再透一些”。通过这样的强化,今后教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都以除法竖式这节课为基础,前后的联系,使得一节课变成了一类课。吴正宪老师在《学习“新课标”理解“一致性”》中指出:培育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不是零零散散知识的呆板识记,更不是反反复复地刷题,而是在具体情境中会思考、能辨析,使知识呈现整体性结构化。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主要解决能算、会算的问题,而且,这样算的道理由算理来回答,只有对算理理解深刻,才能对算法有切实把握。“算法、算理是运算能力的一体双翼,尤其是小学数学中,两者相互辅助,不能偏向哪一方。”要在“观察—操作—抽象—运用”中打通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横式个位笔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本期检测题、易错题专练参考答案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学习100以内的数三要点
浅论议论文的论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