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理念下艾灸疗法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观察

2023-03-14 03:28史增信王素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艾灸神经功能血流

郑 洁 史增信 王素花

1 郑州卷烟厂康复医院中医门诊,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2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科; 3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

临床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可作为脑卒中(Cerebro vascular accident,CVA)高危状态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头昏脑涨、腰膝酸软、四肢麻木无力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早期采取适宜措施预防VBI进展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西医多采用降糖、调脂、降压等对症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梗死型CVA发生率,但长期服用该类药物,患者身体易出现代谢紊乱、浮肿等现象。近年来,“中医治未病”理念受到临床广泛关注,该理念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能有效预防疾病发展[1]。VBI属“厥症”“眩晕”范畴,主要由瘀血阻滞、肝阳夹痰、风毒上扰引起,故治应以通经活络、滋肝补肾、活血祛瘀、熄风化痰为主[2]。研究发现,艾灸能益气活血、疏通经络[3]。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94例CVA高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中医治未病理念联合艾灸疗法的应用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前瞻性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94例CVA高危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n=47)、常规组(n=47)。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组女25例,男22例;年龄34~62(50.26±3.42)岁;病程3~32(19.75±2.86)个月;合并症:高血压11例,骨质增生症15例,高血糖10例,高血脂6例,冠心病4例。研究组女26例,男21例;年龄36~65(50.88±3.34)岁;病程2~33(20.23±2.78)个月;合并症:高血压10例,骨质增生症16例,高血糖9例,高血脂7例,冠心病3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神经病学》[4]中VBI评判标准,即TCD检查显示脑动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血流缓慢;MRI检查Q-T电位延长;(2)年龄<70岁;(3)精神无异常;(4)未进展为CVA;(5)颈椎结构改变。

1.2.2 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2)肝、心、肾功能异常;(3)视听、交流障碍;(4)患恶性肿瘤者;(5)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如内耳损伤、脑外伤等;(6)脑部CT检查有明显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 入院检查后,2组均进行健康宣教,包括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酒等。

1.3.1 常规组:给予氟桂利嗪(郑州凯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37,用法用量:口服,10mg/次,2次/d)+阿司匹林(河北爱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79,用法用量:口服,100mg/次,1次/d)治疗,7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

1.3.2 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同时期采取艾灸疗法。患者保持仰卧位,点燃一部分清艾条放入灸盒中,火苗较旺时,将艾灸盒放于印堂、关元、神阙穴;同时,将其余清艾条点燃放置于金属灸器中,熨灸丰隆(双侧)、足三里(双侧);30min/次,1次/d,每周六、周日连续治疗2d,以1 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2组均随访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愈: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主观眩晕无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除,随访2个月未见发作;显著进步: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主观眩晕无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消除,随访及治疗期间偶尔发作;进步: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主观眩晕无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随访及治疗期间时常发作,但较治疗前发作次数少;无效:经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计入总有效例数。(2)应用美国欧姆龙HEM-7200型电子血压计测量2组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3)于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分别采取患者静脉血,应用德国西门子ADVIA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餐前血糖(FPG)、餐后血糖(2hFBG)。(4)应用国产科进KJ-2V5M型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5)应用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眩晕程度,包括主观感受、总体印象、平衡感等,分值范围0~36分,眩晕越严重,得分越高;应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生活质量,包含自理能力、个性、体能、社会角色、心情、视力、语言等,分值范围49~245分,生活质量越好,得分越高;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神经功能,分值范围0~42分,神经功能越好,得分越低。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常规组的82.98%(χ2=4.029,P=0.045<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压水平 组内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2组SBP、D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SBP、DBP水平较常规组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血压水平比较

2.3 血糖水平 组内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2组FPG、2hFB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FPG、2hFBG水平较常规组降低(P<0.05),见表3。

表3 2组血糖水平比较

2.4 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组内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2组BA、V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5);组间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BA、VA平均血流速度较常规组加快(P<0.05),见表4。

表4 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2.5 神经功能、眩晕程度、生活质量 组内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2组NIHSS、DA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NIHSS、DAR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SS-QOL评分较常规组升高(P<0.05),见表5。

表5 2组神经功能、眩晕程度、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CVA患者高达250万,且该病发病率正以8.7%/年的速度持续增长,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对我国居民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5]。现代医学认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是引起CVA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多用降压、降糖、调脂类药物进行防治[6]。中医认为,CVA属“中风”范畴,病位在脑,是由于脉络虚空、风邪入髓、肝肾阴缺、阴不敛阳引起的中风,临床多用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腑通络等方法治疗[7]。“中医治未病”理念早在《内经》中就有出现,其“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乱不治已乱,乱而后治,不亦晚乎”,强调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8]。

CVA早期表现为VBI,现代医学认为,引起VBI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高脂血、高血酸等引起颈椎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进而脑部供血不足;第二,颈椎间盘突出、增生,导致颈椎弯曲、反弓,压迫颈椎,造成椎基底动脉痉挛、狭窄,进而减少脑部血运[9]。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能有效抗血小板凝集,降低CVA发生概率,还具有良好镇痛效果,适用于神经痛。脑组织损伤后,血脑屏障被破坏,大量钙离子随血液进入脑组织,使脑细胞损害加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氟桂利嗪对钙离子有拮抗作用,能修复血脑屏障,有效减少钙离子进入脑组织,减轻细胞损伤,扩张血管,改善椎动脉缺血,恢复脑部血运。上述药物联用能有效缓解VBI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患者仍处于高危状态。中医认为,VBI归属“眩晕”范畴,是由风阳上饶,阴虚阳亢,痰瘀阻滞等引起脑髓失养,清窍空虚,以致头昏眼花,视物运转[10]。因而中医治疗VBI主要是以平肝潜阳、补益气血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燥湿祛痰、滋养肝肾。灸法源远流长,是以脏腑学、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病机,经络辨证下施针施灸,达到脉道通利、阴阳平衡、通经活络的目的。艾灸以艾叶为主要材料,以艾火之温热刺激经络穴位,起到补益气血、阴阳调和作用。研究表明,艾叶性温、味苦辛,能温经络、利气血、调阴阳[11]。本文中,选取印堂、丰隆、关元、神阙、足三里五个穴位。关元穴是任脉、足三阴、小肠的交会穴,灸治此穴能调节脏腑、养阴填精、培元补气;印堂属腧穴,艾灸能宁心安神、明目止眩;丰隆穴为胃经络穴,且交于脾经,善化浊祛痰、健脾养胃、利气通腑;神阙穴连通冲脉、督脉、任脉,回阳益气、调节脏腑、祛风散邪;足三里善补益脾胃、健脾化痰[12]。上述五穴联合艾灸,标本兼治。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SS-QOL评分、BA与VA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NIHSS、DARS评分低于常规组。分析原因为:艾灸温热作用促进药物吸收,扩张血管,保持脑部供血、供氧充足,改善眩晕;同时能促进肿块、炎症因子吸收消散,减轻炎症反应,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研究也证实,神阙位血管、神经分布广泛,对药物吸收作用强,敏感度高,艾灸神阙穴能纠正内分泌紊乱,调节组织、神经功能;丰隆穴可调节血脂浓度,促进内胆固醇外流,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维持良好血运;足三里能舒张血管,促进缺血半暗带恢复血流,改善脑部供血[13-14]。本文结果显示,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SBP、DBP、FPG、2hFBG水平低于常规组,提示艾灸能降低血压、血糖,有助于患者恢复。究其原因,艾灸温热刺激能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降低血浆黏度,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紧张素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降低血压;另外,艾灸还能调整糖类、脂质类物质代谢,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丙二醛等合成、分泌,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有效改善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实施艾灸疗法,能有效改善CVA高危患者眩晕症状,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还可降压、降糖,疗效确切。此外,本研究由于随访时间较短,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不清晰,存在一定不足,有待完善。

猜你喜欢
艾灸神经功能血流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