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23-03-14 03:28张志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尿液容量

张志忠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泌尿外科 154002

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征(BP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膀胱壁纤维化炎症反应疾病,全球发病率为0.06%~30%[1]。IC/BP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有尿急、尿频、膀胱区疼痛等,常伴膀胱容量减少。在IC/BPS发生发展过程中,尿源性诊断标志物如上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发生改变,出现异常高表达,监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2]。膀胱扩张主要通过增大膀胱容量、破坏传入膀胱黏膜的神经末梢,缓解IC/BPS症状。药物灌注能促进损伤的膀胱上皮细胞修复。本文旨在探讨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IC/BPS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IC/BPS患者。纳入标准:(1)经膀胱镜检、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且符合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制定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3]中IC/BPS诊断标准;(2)初诊初治;(3)无手术禁忌证;(4)既往无膀胱手术史;(5)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泌尿系疾病;(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3)先天性尿道畸形;(4)合并盆腔占位性病变;(5)近期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6例,女30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17±5.34)岁;病程7~75个月,平均病程(17.95±1.72)个月。观察组中男5例,女31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1.96±5.57)岁;病程8~73个月,平均病程(18.03±1.6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湖南洞庭药业,国药准字H43020561,规格25mg)25mg/次,1次/d,口服,连续治疗1周,若症状无改善则增加药量,最高日剂量75mg,维持有效最低剂量,总共治疗8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膀胱水扩张治疗:患者排空膀胱,采用全身麻醉,经尿道置入膀胱镜检查及进行水扩张,膀胱灌注压力80cmH2O(1cmH2O=0.098kPa),根据病变情况给予溃疡切除、电灼等治疗,扩张时间10min。术后留置F10导尿管。观察组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膀胱水扩张方法同对照组,在拔除导尿管前使用灌注液灌注膀胱。灌注液配置:40 000U低分子肝素钠(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36,规格0.5ml∶5000IU)、10ml 2%利多卡因(北京紫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388,规格10ml∶0.2g)、10ml 5%碳酸氢钠(浙江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190,规格2ml∶0.1g),用0.9% NaCl溶液混合制成50ml灌注液。将溶液灌注膀胱并保留1h,患者分别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30min。每周灌注1次,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前后,采用盆腔疼痛及尿频评分(PUF)、O’Leary-Sant IC症状指数评分(ICSI)、O’Leary-Sant IC问题指数评分(ICPI)评估IC/BPS症状改善情况,其中,PUF主要评估盆腔疼痛、尿频等症状,最高分为35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ICSI主要评估夜尿、膀胱/盆腔疼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最高分2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ICPI主要评估IC/BPS各症状对患者的困扰程度,最高分16分,得分越高困扰越严重。(2)疗效评定:显效:ICSI、ICPI评分减少≥20%,排尿次数减少≥50%,疼痛减轻或消失;有效:ICSI、ICPI评分减少≥10%,排尿次数减少<50%,疼痛减轻;无效:ICSI、ICPI评分减少<10%,排尿次数、疼痛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6×100%。(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4)尿源性诊断标志物检测:治疗前后,采集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EGF、NGF、IGF-1水平。(5)观察两组膀胱疼痛加重、口干等并发症。

2 结果

2.1 两组PUF、ICSI、ICP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PUF、ICSI、ICP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PUF、ICSI、ICP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222,P=0.013<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3 两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减少,且观察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增加,且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比较

2.4 两组尿液EGF、NGF、IGF-1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尿液EGF、NGF、IGF-1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尿液EGF、NGF、IGF-1水平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出现膀胱疼痛加重1例,口干1例,嗜睡2例,发生率11.11%。对照组出现膀胱疼痛加重1例,口干1例,发生率5.5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727,P=0.394)。

3 讨论

IC/BPS是一种与膀胱相关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5甚至更高[4]。阿米替林是当前治疗IC/BPS的常用药物,能缓解各类慢性疼痛综合征,阻断神经递质改善膀胱储尿功能[5]。膀胱水扩张主要通过给予膀胱一定的灌注压力,使膀胱扩张,并对病变部位进行溃疡切除、电灼等治疗,扩大膀胱容量,破坏膀胱黏膜的神经末梢,减轻疼痛,但对修复局部损伤组织作用有限[5]。

膀胱灌注低分子肝素钠+利多卡因+碳酸氢钠能让药物直达病灶发挥治疗作用,其中低分子肝素钠能促进膀胱黏膜屏障修复,保护屏障,利多卡因可直接麻醉膀胱感觉神经,减轻疼痛程度,碳酸氢钠能够碱化尿液,改善膀胱内环境,促进损伤部位修复;同时,可碱化利多卡因,促进利多卡因渗入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增强利多卡因的疗效[6]。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IC/BPS症状。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PUF、ICSI、ICPI评分以及日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文献[6]报道一致。提示,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能提高IC/BPS疗效,改善尿频尿急、盆腔疼痛等症状,扩大膀胱容量,减少排尿次数。考虑是膀胱水扩张可去除膀胱间质的Hunner溃疡灶、出血灶,并可增加膀胱容量、破坏膀胱黏膜的神经末梢;结合低分子肝素钠、利多卡因、碳酸氢钠药物灌注膀胱,可直接作用于膀胱间质发挥疗效,两种方法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显著减轻IC/BPS症状。

研究发现,EGF、NGF、IGF-1等多种生长因子及生长因子调节蛋白参与了膀胱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与正常膀胱上皮功能密切相关[7]。其中尿液中的EGF主要由肾脏的细胞产生,尿液EGF含量增加被认为是尿路抗增殖因子(APF)所致[8]。IGF-1能促进膀胱上皮细胞增殖。NGF是储尿期膀胱功能障碍疾病的标志物之一,能促进感觉神经、交感神经支配的神经纤维的生长[9]。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尿液EGF、NGF、IGF-1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IC/BPS患者经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后尿液EGF、NGF、IGF-1减少。考虑原因是: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通过去除病灶及药物治疗作用,可改善膀胱内环境,促进膀胱受损部位组织修复,改善膀胱上皮功能,从而使EGF、NGF、IGF-1及其结合蛋白、蛋白酶受体间恢复平衡,减少EGF、NGF、IGF-1产生。安全性方面,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IC/BPS未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IC/BPS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减少排尿次数,降低尿EGF、NGF、IGF-1水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尿液容量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水瓶的容量
跟踪导练(三)
IQ下午茶,给脑容量加点料
小桶装水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