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及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2023-03-14 03:28张小珂陈春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营养液腹痛胃肠

韩 菡 张小珂 陈春汝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胃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进展期[1]。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根治性手术治疗,虽能控制病情进展,但手术创伤、围手术期的饮食控制以及肿瘤的消耗均可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延长了疾病的病程,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康复,因此,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对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2]。相关研究指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胃癌根治术患者主要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还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代谢情况,但临床对不同温度的肠内营养支持仍有一定争议[3]。基于此,本文旨在观察不同温度的肠内营养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选取我科9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6.22±3.58)岁;手术时间3~4h,平均手术时间(3.22±0.47)h,体重49~57kg,平均体重(53.26±3.22)kg。观察组49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7.12±3.61)岁;手术时间3~5h,平均手术时间(3.29±0.52)h,体重47~56kg,平均体重(52.54±3.09)kg。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选取标准:(1)符合胃癌相关诊断标准[4],经影像学及胃镜确诊,行胃癌根治术后;(2)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肺癌、肠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2)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3)术前有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激素治疗的患者等;(4)术中肿瘤远处转移行姑息治疗或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等。

1.2 方法 进行干预前,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包括规范患者体位、加温营养泵的使用方法、口腔护理方法等。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评估2组患者的能量消耗。对2组患者统一使用同规格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规格:1kcal/ml),在术后24h开始,根据患者体质量输注,2组输注速度统一为20~30ml/h,首日输入量为500ml/d,若患者不良反应较轻或无不良反应,则逐日增加,直至1 000~1 500ml/d。2组患者营养液温度控制均采用可调温输液加热器(孟州市水星电器,型号:WK-3),对照组营养液温度设定为体温(36.0~<38.0℃),观察组营养液温度设定为高于体温(38.0~42.0℃),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0d。

1.3 观察指标 (1)胃动力及胃肠激素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后采取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空腹)5ml,以3 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中胃动素(Motilin,MTL)及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进行检测,并在干预后采用间接测量法检测患者腹内压,每6h检测1次,对患者胃残留量每4h检测1次,取平均值。(2)肠屏障功能指标:在干预前后抽取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ml,提取血清后采用比色法检测患者血清D-乳酸水平(D-lactic acid,D-LA)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水平。(3)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腹痛发生率:干预后,对2组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腹泻、腹痛的发生率进行统计评估。

2 结果

2.1 胃动力及胃肠激素指标 干预前,2组GAS、MT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MTL水平及GAS水平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胃残留量及腹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胃动力及胃肠激素指标对比

2.2 肠屏障功能指标 干预前,2组D-LA、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D-LA、DAO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肠屏障功能对比

2.3 肠内营养相关腹泻、腹痛发生率 干预后,观察组发生肠内营养相关腹痛13例,腹泻9例;对照组发生腹痛6例,腹泻3例。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腹泻、腹痛总发生率为44.90%,较对照组的18.3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4 0,P=0.004 7)。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后会改变胃肠解剖结构,导致部分生理功能缺失,引起患者进食量减少,饮食结构改变,增加了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5]。肠内营养是指术后通过肠道补充营养素的治疗措施,早期肠内营养较接近人类生理功能,可在对机体提供充足营养的同时,刺激胃肠相关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可直接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为患者输注温度适宜的营养液可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患者对肠内营养液的耐受性,因此,适宜的肠内营养温度有助于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6]。既往研究认为,不同温度的肠内营养液可对胃肠道功能造成不同影响,营养液温度过低可引起肠黏膜收缩,引起胃痉挛、肠蠕动异常,增加了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7]。

D-LA是肠道固有菌的代谢物,DAO是肠黏膜上层绒毛中的细胞内酶,DAO及D-LA水平的变化可反映胃肠屏障功能,GAS是机体胃肠道的主要激素,在胃肠道动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分泌胃蛋白酶原而产生作用,具有增强胃收缩功能、促进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临床常用来评估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情况[8]。本文结果显示,干预30d后,观察组患者GAS及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腹内压、胃残留量以上DAO、D-L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胃动力,改善胃肠激素指标,增强肠屏障功能。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液可扩张肠黏膜微血管,改善肠黏膜血液循环,可更好地催化消化酶活性,有利于促进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从而改善胃动力、胃肠激素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9]。

腹泻是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影响腹泻的诸多因素中,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肠内营养可通过促进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维护肠屏障功能,可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但由于部分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肠内营养液输注温度的不同会增加患者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促进肠道平滑肌的蠕动,有助于减少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0]。本文结果显示,干预30d后,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腹泻、腹痛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支持可能会增加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腹泻、腹痛的发生率。接近体温的肠内营养液能够提高患者肠道内消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肠道激素的合成释放,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提高肠道机械和免疫功能,减少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1]。而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液可能会损伤胃肠黏膜,减弱消化功能而引起腹泻、腹痛[12]。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由于实施肠内营养时体外导管可能会出现散热的情况,本研究缺少对相关因素的评估,后续应增加相关指标,为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提供更详细的参考。

综上所述,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提高胃动力,增强肠屏障功能,但会增加肠内营养相关腹泻、腹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营养液腹痛胃肠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