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动耐力与跌倒风险的关系分析

2023-03-14 03:28李银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耐力阻塞性量表

糜 婷 邓 珊 李银华

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 33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呼吸功能进行性病变,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急性发作期上述症状加重,且会造成其肺部不可逆损伤,影响其生命质量,需积极治疗、干预[1]。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或住院治疗期间,易出现坠床、跌倒等不安全事件,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需加强对存在跌倒风险患者评估管理,以降低其跌倒风险。活动耐力下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特征,发病原因与其呼吸困难引发的血氧饱和度水平下降有关,出现全身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心肺负荷加重情况,进而影响其运动耐力[2]。而全身氧循环障碍,会影响其肌群、脑组织功能,出现眩晕、肌群运动能力下降等情况,且易并发相关并发症,可能会增加患者跌倒风险,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可能与其跌倒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为此,本文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对其进行活动耐力测试及跌倒风险评估,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旨在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Berg测试结果分为A组(51例,Berg评分>40分)、B组(9例,Berg评分≤40分);两组基础资料相近(P>0.05);所选患者均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②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量表调查;③患者处于稳定期;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②近期重度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疾病;③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瓣膜病;④肺部肿瘤;⑤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1.3 方法 分组方法:患者进入稳定期后,病房内均应用Berg平衡量[4]进行其跌倒风险评估;该量表共计14个评价条目,包括坐位到站位、独立站立、独立坐立、站位到坐位等,以患者独立平衡状态下维持时间、重心稳定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56分,分数高表示平衡能力好;0~20分提示平衡能力差,患者需要乘坐轮椅;21~40分,提示患者存在一定平衡能力在辅助下可步行;41~56分表示平衡能力好,可独立步行;分数<40分表示患者有跌倒风险。因此将40分作为分组标准。

运动耐力测定(6MWT)[5]:准备30m平坦走廊,起点、终点做明显标记,并在中间区域内每隔3m做1个标记;指导患者穿着尽量舒适,沿直线最快速度行走,6min后计算患者步行距离;在患者步行测试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胸痛、不耐受憋喘、大汗淋漓、步态不稳、面色苍白等情况,及时停止训练。

所有测试开始前,护理人员均接受专业培训,准确掌握调查方法后进行平衡能力、运动耐力测试;测试过程中保证环境安全性,减少环境、其他患者干扰;两个测试均在同一天开展,首先进行Berg平衡量表结果评估,评估后患者机体耐受情况下,间隔1~2h完成运动耐力测定。试验开始前,对患者做充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使其保持稳定生理状态完成两项内容测试,减少应激情绪对试验结果影响。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6MWT水平;(2)分析6MWT与Berg平衡量表评分之间相关性;(3)以ROC曲线分析由跌倒风险患者6MWT最佳截断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6MWT水平 B组患者6MWT水平为(245.62±18.46)m,较A组的(377.56±21.70)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47,P<0.001)。

2.2 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6MWT评分与Berg评分负相关(r=-0.597,P<0.05);经ROC曲线分析,6MWT结果为335m为患者存在跌倒风险最佳截断值,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20%、77.78%。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吴明等[6]在对福州市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其总体患病率为10.6%,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13.0% VS 8.1%),且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儿时咳嗽史、家族病史、室内油烟、厨房通风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独立影响因素,其发生危险因素涉及患者个体、家庭及社会生活多方面。而随病症发展可引发呼吸衰竭、肺心病,威胁其生命安全。需加强针对性干预。目前为止,该病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一般需通过控制患者急性发作频率,以减少患者不可逆性肺功能损伤,延缓病情发展,并通过日常氧疗以保持去血氧水平稳定性,减轻其通气障碍相关缺氧损伤对其生理机能影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逐渐出现平衡能力下降情况,表现为步态不稳、体位变化时重心偏移等情况,使患者日常自我护理期间或住院治疗期间,出现跌倒、坠床等情况,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具有高龄、存在慢性合并症等情况,跌倒引发的相关生理机能损伤康复速度较慢,增加患者疾病治疗经济压力,且在其跌倒应激状态下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护理内容。有研究发现[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跌倒发生原因与患者长期缺氧状态有关,即在肌肉组织缺氧状态下,肌肉收缩、舒张能力异常,甚至出现肢体肌肉萎缩情况,影响其平衡能力;脑组织缺氧状态下,可能会出现缺氧相关脑组织及脑神经功能损伤,导致眩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在长期脑组织缺氧状态下,可能会引发认知功能损伤、定向能力障碍情况,会发生跌倒情况[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跌倒风险多以量表形式进行评估,常见量表包括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单推站立测试(SLS)、简化版平衡评价系统测试(Brief-BESTest)、Berg平衡量表等,其中Berg平衡量表应用频率较高,与其他测试量表相比,Berg平衡量表评估内容相对较多,包括单腿站立、双足前后站立、转身1周体位变化等,包含多种体位下平衡内容评估,具评估内容丰富、评估结果准确性高等特点。评分<40分提示存在跌倒风险,因此,本次将患者以Berg平衡量表<40分、≥40分作为分组标准。但该量表评估方法相对复杂,且在患者多种体位平衡能力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耗时较长、患者配合度不理想等情况影响诊断评估效果[9]。因此,寻找评估方式简单且评估准确性高方式尤为关键。

活动耐力下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劳动后喘息、咳嗽症状,严重者静息状态下同样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在活动状态下会加重其呼吸困难症状,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情况。而患者活动耐力下降主要原因为呼吸障碍,在全身缺氧状态下,会引发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性损伤,而患者处于运动状态时会增加其血氧消耗而加重其缺氧症状,表现为心肺循环障碍、心脏负荷加重情况,因此患者缺氧水平严重,其活动耐力水平随之下降[10]。6MWT是2002年美国胸科协会发表的检测方法,通过患者在平坦、安全室内进行6min快速步行,以综合评估患者活动耐力情况,此种评估方式具检验方法简单、指令清晰、对患者心肺功能评估准确性高等特点,多用于心肺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康复情况评估。而患者心肺负荷与其缺氧情况有关,且在缺氧状态下,会影响患者平衡状态,提示可将6MWT作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方案。

本文结果显示,B组患者6MWT水平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存在跌倒风险患者,活动耐力水平相应降低,且在相关性分析中显示,6MWT评分与Berg评分负相关,即患者活动耐力水平提升,表示患者跌倒风险相应降低。考虑原因为:(1)血氧消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耐力主要影响因素为血氧水平,患者发病急性期,或处于较严重肺功能损伤阶段,患者存在较严重肺部通气障碍症状,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氧循环量下降情况,心肺负荷加重,患者在活动状态下会进一步加重其心肺负担,因此6MWT水平相对较小,而在对患者平衡能力影响中,患者活动过程中耗氧量增加,会加重其各器官组织血氧消耗量,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快速出现缺氧症状,出现缺氧性头晕、肢体运动障碍等情况,增加其跌倒发生风险[11];(2)心肺负担:患者在步行状态下,心肺负荷加重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心功能负担,引发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出现心室泵血功能障碍,影响全身血循环量,进而引发大汗淋漓、憋喘、胸痛等症状而影响其对其自身平衡能力掌握情况,会进一步增加跌倒发生风险;(3)精神压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活动中,受呼吸困难症状、跌倒史、活动后心前区不适感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精神压力,表现为担心跌倒、恐惧活动等情况,而在强大精神压力影响下,会影响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出现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情况,会进一步影响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加重脑组织、肌群组织缺氧症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呈现高度紧张状态及缺氧状态,增加跌倒发生风险。若患者出现6MWT检验结果水平较低情况,提示患者跌倒风险相应增加。

本文结果显示,经ROC曲线分析,6MWT结果为335m为患者存在跌倒风险最佳截断值,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20%、77.78%,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接受6MWT试验中,若其试验结果<335m,则提示患者跌倒风险进一步增加,而将335m作为诊断截点,其诊断灵敏度理想。李海燕等[12]在其研究中对51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活动耐力、跌倒风险相关性分析中,应用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以6MWT进行患者活动耐力评估,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19,P=0.002<0.05),与本文结果一致,提示6MWT水平下降会增加患者跌倒发生风险,且在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截断值为343m,较本文结果偏高,考虑原因为:本文中所选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与该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性,SPPB量表检测方法相对简单,包括平衡测试、下肢力量测试、步行测试,可能会使其对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本文结果更具客观性,使最佳截断值水平偏低。但本文不足之处为: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时,尽管评分<40分提示患者存在跌倒风险,其临界分值可能会影响结果客观性。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动耐力与其跌倒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且若患者6MWT水平未达到335m,跌倒风险相应增加,可将其作为患者跌倒风险初步评估方案,必要时可联合Berg平衡量表共同评估,以提升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效果,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方案,以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猜你喜欢
耐力阻塞性量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