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

2023-03-22 14:17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新闻记者情况

曹 云

(作者单位:长治日报社)

采访是新闻记者的核心业务内容,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新闻记者的采访领域广泛,涉及各行各业,在进行采访工作时,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奇奇怪怪的事件,且采访的进度与效果受环境、人物、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事,导致采访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要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采访策略,直播访谈对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要求更高。

1 新闻记者应变能力概述

应变能力,是指一种能够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或者变化的能力。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是指在采访中可以根据现场的采访环境、采访对象等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采访方式和采访内容的一种能力[1]。采访活动本身就是具有灵活性的活动,因此,应变能力是新闻记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如果新闻记者不会处理采访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就会影响采访的进度,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影响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如果新闻记者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就有利于快速地针对采访现场作出反应,促进采访工作顺利完成,保障采访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实践训练与知识经验积累的结果。

2 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基本属性

2.1 广阔性

广阔性,是指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够从广阔的视角对采访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从内容、设备、场地、环节等多个方面去考虑问题,做到面面俱到。

2.2 迅速性

迅速性,是指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时,新闻记者能够把握机会,当机立断,立即作出正确的反应,保证采访过程的顺畅和有效衔接。比如,在采访的过程中出现被采访者沟通困难的情况时,新闻记者应能立即察觉,并且能够立即调整沟通的方式,改变沟通的策略,实现与被采访者的有效沟通。

2.3 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遇到意外情况时,新闻记者能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或者身边的事物随机应变,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墨守成规、死板是应变能力的对立面,在进行采访工作时,无论是采访的时间、采访的地点还是采访的环境都有可能发生计划之外的变化,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新闻记者应能改变原有的计划,游刃有余地灵活应对,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比如,被采访者在采访的过程中突然出现情绪紧张或者情绪不佳的意外情况导致采访无法进行时,新闻记者需要灵活地突破原有计划的流程和时间安排,从被采访者熟悉的事物或者家常性的天气、环境聊天入手,消除采访的紧张氛围,建立起与被采访者沟通的良好气氛,引导被采访者继续采访。再比如,在室外采访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下雨情况时,新闻记者需要第一时间找到附近合适的访谈场所,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2.4 独特性

应变能力并不是一种常态化的能力,不同的新闻记者因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生活经验、阅历等方面的不同,应变能力也是不同的。一千个记者有一千种应变能力,每一个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都是与众不同的,且新闻记者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所能想出的应变策略也是不同的,这种独特性有效地保证了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的独特性和新闻视角的独特性,往往是新闻价值的来源点,也是新闻采访的看点。

3 新闻记者具备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3.1 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传媒行业格局,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阅读方式满足了受众便捷性、快捷性的需求,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不断降低[2],但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仍是其他新闻不可取代的,受众在需要了解某件事情时,更倾向于通过电视新闻节目寻找最终答案。例如,观看某些重大的新闻或者直播晚会节目时,受众更愿意选择通过传统媒体进行观看。但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不断发展对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直播的电视新闻节目发生突发情况时,如果新闻记者不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无法应对突发情况,就会损害电视新闻的整体形象,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也会大打折扣。

3.2 有利于提升新闻记者的创新思维

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常干常新的工作,因此,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思考。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既是思维创新的结果,也是不断提升创新思维的基础。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意外或者突发情况时,能够应用应变能力灵活地应对突发情况,本身就是一次思维创新的过程。在一次次应变经验的积累下,新闻记者的思维会越来越灵活,创新性也会得到提升。

3.3 提升新闻价值的重要保障

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会直接影响新闻内容的深度,影响新闻的价值。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越强,采访的流程越顺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越自然顺畅,采访的内容就会更加有深度。在采访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既定流程之外的情况,就容易影响采访工作,达不到理想的采访效果。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新闻记者,可以敏锐地察觉到被采访者语言和情绪的变化,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调整采访策略,通过改变提问方式或者侧面引导等方式引导被采访者回答,从而获得所需的信息,保障采访流程的顺畅,提升新闻的价值度[3]。

3.4 应对新闻采访不确定性缺陷的必备能力

新闻采访是一个过程,采访的过程中有人物、环境、设备等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新闻采访并不是简单地向采访对象提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过程,新闻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采访现场会发生来自设备、环境、他人、突发事件等方方面面的意外情况,即使在采访之前,新闻记者已经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仍然很难防范所有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采访对象回避新闻记者的提问、采访设备故障或者个别的人在采访中有过激行为等。新闻记者只有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巧妙地化解采访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化险为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采访效果。

4 新闻记者提升应变能力的有效方式

4.1 察言观色

新闻记者要想提升应变能力,必须对被采访者察言观色。在采访的过程中,被采访者是最重要的元素,被采访者的回答内容决定着采访的深度和采访的效果。通过察言观色,新闻记者能够快速地捕捉到被采访者的性格特点、爱好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并且,察言观色能够使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掌握采访的主动权,确保采访的氛围轻松愉悦,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比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针对某个问题被采访者并不愿意回答,其动作、眼神、语言方面都会有所反应,此时新闻记者若没有观察到被采访人的变化,针对该问题一如既往不变策略地追问,容易导致双方矛盾且感到不愉快,难以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如果新闻记者及时地通过被采访者的动作、眼神等觉察到相关变化,就可以及时改变提问的方式,或者改变策略再次进行提问,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4]。

4.2 随机应变

新闻记者想要提升应变能力,必须做到随机应变。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突发和意外情况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可能会出现与预想新闻事件完全不同的主题和事件走向,有的事件刚开始可能是具有采访的价值和意义的,但经过初期采访后会发现其新闻价值较低,或者刚开始觉得采访的价值和意义点在A,而经过采访后发现采访的价值和意义点在B。发生这些意外情况时,新闻记者需要随机应变,根据采访的内容及时地调整采访的方向和主题,从而报道出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内容。比如,在一起爱心捐助的新闻采访中,按照初期的了解,新闻记者本来想通过采访展现出捐助者的爱心和关爱的力量,然而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发现捐助的过程中存在虚报捐助财产、捐助财产使用不明等不规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记者凭借敏锐的新闻感知力,及时调整采访的主题和方向,改变了原有的采访思路,从捐款的流程入手,采访捐款从筹款到发放全过程的当事人,了解捐助的款项的使用的全过程,以受众所关心的捐助款项使用不规范为主题和方向[5],提升了新闻采访的内涵和新闻报道的价值,充分发挥了新闻监督作用,吸引了受众关注。

4.3 情境创造

新闻记者要提升应变能力,必须善于创造情境,既要能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将被采访者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激发被采访者的谈话兴趣,促使被采访者积极地给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又要能够在采访现场临危不乱,站在观众的角度去表达,通过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传达现场的情况,帮助观众了解现场情况,掌握更多的信息。比如对于火灾、洪水等现场环境,新闻记者需要快速做好心理建设,快速地组织语言,通过严肃、贴切的表达和语言,创设出现场感和画面感,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受。再比如,在事后采访救火的消防员时,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提供照片、播放视频,或者讲述当天的一个事件,引导消防员积极互动、回应,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4.4 增强技巧的应用

良好的技巧应用是应变能力的基础,也是提升应变能力的有效措施。只有掌握多种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才能在发生意外突发情况时,进行巧妙的设计,转危为安。比如在采访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采访对象时,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采访;在采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采访对象时,可以采用直接引导的提问方式采访;在被采访对象露出为难或者回避的情绪时,可以采用侧面提问或者反问的方式进行采访。一般而言,技巧的灵活运用,不仅能够巧妙地化解现场的意外与尴尬,还能够提升采访的深度。新闻记者应当重视技巧的应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发生意外情况时,要有意识地加强技巧的应用,积累技巧应用的经验,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笔者对知名采访记者的采访方法进行了总结,如其在节目中开展采访时,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对于女性,其提问方式温和细腻直白,对于青少年,其提问方式简洁、渐进,并且通过“设问法”“追问法”等不同技巧的灵活应用,巧妙化解了这些特殊人群的心理界限[6],塑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4.5 提升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应变能力提升的根基和保障,深厚的综合素养和扎实的知识积累是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基石。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其实是新闻记者综合素养的最佳体现。作为新闻记者,不仅需要学习各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深耕于实践,强化实践积累,通过自身综合知识的运用积极应对意外情况。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新闻记者一方面需要扩大个人交际的范围,无论是农民还是干部,无论是商人还是公务人员,都需要有所接触。通过接触各类人群,可以了解各类人群的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了解各行各业的特点,从而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待不同的社会问题。同时,新闻记者需要自觉地进行学习,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不断汲取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积极地向榜样靠拢,成为名副其实的“杂家”[7]。另一方面,新闻记者需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和职业素养。心理素养是指新闻记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作出反应的心理素质,是提升新闻记者应变能力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并且,新闻记者应当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处变不惊的能力,在发生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沉着应对,一步一步地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职业道德是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应用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基础之上。此外,新闻记者要自觉加强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新闻机构要注重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的考评,不仅要关注新闻记者的工作业绩,也要关注新闻记者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可定期组织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使新闻记者坚定政治立场,提升职业道德。

总而言之,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新闻记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会对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的提升依靠的是后天有意识的训练和积累,因此,新闻记者需要能够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创设情境、强化技巧的应用并提升综合素养,以此促进应变能力的提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灵活地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和意外,提升新闻质量。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新闻记者情况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你有过急切的等待吗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