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22 17:18宋舒萌
现代英语 2023年17期
关键词:范畴含义英语词汇

宋舒萌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的关键部分,是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词汇学习长期以来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而英语教材中的词汇又因其词汇量大、组合搭配繁多、一词多义等特征,给学习和教学都带来了难题。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单一、效率低下。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中,通常多数教师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采用布置词汇抄写任务,外加课堂上的词汇听写模式。 这种单一且低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即低效率的机械记忆,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难让学生把词汇内化于心。 事实上,英语词汇的习得需要让学生们自己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对教师来说,反思英语词汇教学的不足并提供具体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旨在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原型范畴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以增强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

一、 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是自然语言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都被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研究。 目前,隐喻的研究并未局限于修辞领域,而是扩展到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 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具体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映射(mapping)到一个不熟悉的、较难理解的、抽象的目的域(target domain)。 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而普通概念系统,就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而言,本质上是隐喻的[1]。

概念隐喻使人们能够用另一个领域来理解一个领域的经验。 因此,人们可能会利用相对熟悉、有形的经验领域来处理相对陌生、不那么有形的经验。认知语言学也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工具,这意味着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而是一种思考事物的方式[2]。 隐喻由三个要素组成: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 本体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或内容。 喻体是对本体的预测,喻底是相似性。 Lakoff 和Johnson 根据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 方位隐喻或空间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

概念隐喻为人们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物的可能性。 这一特征使人们能够将一个领域中词汇项的意义与另一个领域的相关隐喻意义联系起来,从而扩展同一单词的意义。 例如,建筑领域中的“concrete”一词可以被视为一种建筑材料,可以在理论领域中被扩展,意思是表示某种明确和具体的东西。 通过概念隐喻理论来理解词汇可以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使学生掌握词汇的深层含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概念隐喻来理解词汇用法的丰富性,并使用一些熟悉和具体的概念来映射一些不熟悉和抽象的概念。

(一)强调词汇的基本含义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明确词汇意义的多样性。每个单词不仅具有基本含义,还可能衍生出其他含义。 这些引申意义通常基于单词的基本意义,因此教师在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进行词汇教学时,应突出词汇的基本意义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词汇的深层意义,即隐喻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英语词汇的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教师还需引导他们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提升他们使用英语词汇的综合能力。 例如,根据«牛津英汉词典»,“arm”一词的基本意思是“either of the two long parts that stick out from the top of the body and connect the shoulders to the hands”,即(身体的一部分)手臂。当学习单词“arm”时,首先学生应当被告知这个词的基本含义,相比较其延伸含义而言,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快速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 针对该词的延伸含义,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展示与“arm”相关的短语,如用图片加隐喻解释的方法展示短语“the arm of the river”,意思是连接到更大区域的狭长水域或土地;“the research arm of the company”是指一个大型组织中处理某一特定活动的部门。

(二)加深对多义词词汇的理解

词汇的引申意义是在其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抽象概念和映射。 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学生掌握多义词含义之间的关系和规则,并运用隐喻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想象与联想,将一个领域的词义映射到另一领域,加强对词汇的理解。以高考英语一词多义重点词“range”为例,“range”一词作为名词时,最常见的含义在«牛津英汉词典»中释义如下:(变动或浮动的)范围,界限,区(the limits between which sth varies),由此可知“range”这个词,基本含义是“范围”。 比如能见到的范围,但是当它被映射到事物种类的概念时,就属于“一系列”的种类;被映射到灯标的概念时,指的是灯标的“射程”;被映射到雷达的概念时,意思是雷达的“量程”。 总之,“range”的很多义项都从它的基本含义“范围”向外扩展延伸而产生。

(三)深化对英语介词的理解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英语介词的基本意义在于其空间意义。 通过概念隐喻系统的映射,介词的空间意义得以扩展到不同的概念领域,形成了各种丰富的表达方式。 以介词“in”为例,作为英语介词中最为常见的单词,在«牛津英汉词典»中,“in”的基本空间意义为:“在(某物的形体或范围)中;在……内;在……中”(within the shape of sth; surrounded by sth)。 在隐喻投射之中,“in”的空间意义首先可以映射到时间域,以空间喻时间,可以表达未来的时间,意为在(某段时间)之后,如“It will be ready in a week's time.”;其次可以映射到状态域,以空间喻状态,如“The daffodils were in full bloom.”,用“in”相关词组来表达水仙花在过去某个时间内盛开的状态。 最后,“in”的空间意义还可以映射到动作域,比如:“She acts in her defense.”,射体指动作主体,界标指动作的指向,通常为动作的对象、目的或者结果。 在例句中,“she”为射体,发出的动作目的为“her defense”,即界标。 还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介词的教学不应脱离文本单独教授意思,最好结合英语阅读教学进行。

此外,除去上述提及的方法之外,教师也可运用以下方法帮助高中学生助记英语单词。 第一,教师可以使用隐喻理论来解释构词法的存在。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隐喻的认知理论来分析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在英语中,许多单词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形成的,其中大多数是复合词和转换词。 像“dog-eared”“ice-old”“snowwhite”和“breakneck”这样的词表达生动,易于理解。第二,隐喻可以用来解释词语搭配的合理性。 根据认知语言学,一个概念的结构可以用来形成另一个概念。 因此,一个词的许多方面可以用来谈论另一个概念。 例如,“Time flows”“currents of history”源自同一概念隐喻“Time is river.”。 各种原本用来谈论河流的词汇自然可以用来谈论时间。 隐喻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flow”和“time”可以搭配的原因。

二、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原型被视为图式性网络中的一个组成单位,而范畴则是对具体事物进行客观分类的抽象概念。 简言之,范畴是人类认知对世间事物进行归类。 这种心理分类过程通常被称为范畴化,而范畴化的产物即为认知范畴[2]。 现代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内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范畴边界模糊性、范畴内成员地位差异性的特点。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领域为教育者提供了诸多启示,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会有助于提高单词记忆效率。

(一)原型范畴理论与基本范畴词

词根是单词的基本和不可改变的部分。 一个单词也许没有其他部分,但一定有一个词根。 在同根的一组单词中,词根代表了单词的主要含义。 在理解词根含义的基础上,了解同根组内的每个单词的含义并不难。 词缀是词汇中重要的构成部分,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类。 学生一旦熟悉了词根和词缀的含义,就能够更快速地记忆单词,并大致判断单词的一般意义范围,甚至可以推测新词的意义。 教师可运用词根和词缀法进行英语词汇的教学。 此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枯燥无聊的词汇记忆过程,更好地理解词汇建构的固有规律,从而有效地扩大英语词汇量。

例如,“-spect”作为词根表示“look”,可以与各种前缀和后缀连接起来,以组成大量的词汇表。 在“expect”中,它的前缀“ex-”表示“outside”(外面),词根“-spect”意为“look”(看),整个单词的意思表示“look outside”(看外面),指的是人们打开窗户看向各个方向,就像期待美好生活一样。 至于“prospect”,它的前缀“pro-”意思是“ahead”(向前看),同根“-spect”表示“look”(看),所以整个单词的意思是“look ahead”(向前看),描述的是向前看时所看到的美景,因此其名词形式包含了“distant scenery”(遥远的风景)的含义。 当然,它的扩展意义可以是“glorious future”(光荣的未来),比如“a student who has a great prospect”(一个有伟大前景的学生)。 另一个例子是“spectacle”,前缀“-spect”的意思是“look”(看),后缀“-acle”是“thing”(事物),将其意思结合,即“the thing that can be seen”(能看到的东西),特别是“special wonders and sight”(特殊的奇迹和景象),如“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is exactly a grand spectacle.”(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个壮观的奇观)。 至于“inspect”,它的前缀“in-”表示“inside”(在内部),再加上词根“-spect”表示“look”(看),所以整个单词表示“check carefully inside”(仔细检查里面),像“US Boarder Inspection Station”美国登机检验站。

阐述词源故事能够激发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热情。 有许多词汇直接源自各种神话故事,使用神话典故进行词汇解释,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例如,缪斯(Muses)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 她们代表了通过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即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所表达出来的神话传说。 她们原本是守护赫利孔山泉水的水仙,后来人们将奥林匹斯神系中的阿波罗设立为她们的首领。 缪斯女神常常出现在众神或英雄们的聚会上,轻歌曼舞,一展风采,为聚会带来不少的愉悦与欢乐。 古希腊人把搜集到的艺术品、工艺品全都放到缪斯神殿里,来祭祀女神们。 这也是博物馆的由来。 因而,英语单词“museum”就是由缪斯女神的称谓“muse”加上表示地点场所的“um”后缀共同组成,其本意即“缪斯的场所”。

另一个单词“music”的起源与缪斯女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music”原本是“muse”的形容词,本意是“art of the Muses”(缪斯的艺术)。 后来,衍生出了一个词“amuse”(娱乐的),意思是“to entertain or to please somebody”(娱乐或取悦某人)。 它的前缀“a-”表示“now”(现在),表示缪斯女神来到了世间,通过唱歌和跳舞为凡人带来幸福,就像讲笑话来逗人开心一样。

(二)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

一个词的多种意义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些内部的组合。 如果学生能够弄清楚并很好地利用这些组合,那么它必须产生两倍的结果,用一半的努力来记住一个单词的多种感官。 此外,原型理论在语义范畴中的输入也准确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根据原型理论,分类成员为中心的类别原型,并由家族相似性相关。 多义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 例如,“gear”(齿轮)这个词的原意思是“wheel”(轮子)。由于齿轮的咬合可以使机械协调运行,“gear”的扩展含义为“adjust”(调整),如“gear the policy to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为国际形势制定政策)。 此外,“gear”是所有武器的必要配件,因此可以衍生出“equipment”(装备)的含义。 又如,“gate”(门)一词的本义指房屋两扇的外门,后来引申为建筑物的入口和出口,也可以用来指形状或功用类似门的物品,更多是作为实义名词出现。 但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gate”结构逐渐词缀化,其词义也逐渐泛化,不仅改变了汉语中“门”的情感色彩,使之从中性词变为贬义词,还扩大了其原本的语义范围,使其不再仅仅指政治丑闻,还包括了其他各种负面新闻和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

(三)原型范畴理论与上下义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上位范畴词汇和下位范畴词汇通常是在基本范畴词汇之后才形成的。 基本范畴词汇在词汇从基本词汇发展到上下位词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基本范畴词汇大部分是不可分解的,一般这些词汇的音节较少,其构成具有较大的任意性。 此外,基本范畴词汇从基本意义(一般是原型)出发,向外扩展,发展出更多的隐喻性和转喻性含义。 以动物为例,“狗、狮子、狼、狐狸”等基本词汇比“动物”更具有隐喻性。

罗施指出,孩子们首先学习基本的词汇,通常用这些基本的词汇来指代特定的对象[3]。 通常,随着英语学习者的基本词汇量增加,他们的能力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重视基本词汇的教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其置于词汇教学的首位。 首先,教师需要从教材着手,确保教材的编写符合相关基本原则。 在选择文章时,不仅要关注主题的多样性,还要注意语域的一致性。 文章中的词汇应反映基本词汇的水平,并适当考虑上下位词汇,为教师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词汇教学基本条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词汇的典型意义,包括基础词汇和上下位词汇。 因此,处理边际意义词汇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仅学习词汇的边际意义是不足够的,补充其典型意思至关重要,因为典型意思最能反映常用意思,也即首先需要学习的意思。 掌握基本词汇对学习者的说、读、听、写能力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三、 结论

英语词汇教学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不佳,往往源于教学方法不当。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认知语言学,将重点放在词汇的基本意义上,再通过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等理论去扩展其含义而作出相关解释。 将英语词汇教学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有助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词汇自主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范畴含义英语词汇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虚荣的真正含义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