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生肖”:儿童版画创作的推进策略

2023-03-24 18:02谢芳园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3期
关键词:化繁为简

谢芳园

【摘 要】为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情感,学校开展了童诗生肖版画主题课程,从诗化图文、诗味刻印、诗意审视三方面推动学生自发进行版画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创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詞】童诗;生肖;儿童版画;创作策略

诗,并不单指一种文学体裁,还是充实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更注重儿童的主体体验性,强调自由创造、自主选择和情感融通的过程。绘画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其中,版画指的是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进行刻画的绘画方式。在进行版画创作的过程中,给予儿童宽松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以实时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能帮助他们思考和确定艺术创作的方式,自发地完成版画的创作。

基于诗意成长的理念,结合办学特色,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童诗生肖版画主题课程,以童诗营造情境,启发学生想象,推动学生自发地投入版画创作,探寻绝版套色版画创作的新策略。

一、诗化图文,激发联想

版画草图的创作其实就是图与文的转化。儿童从童诗中提取相关素材、创作版画作品,并在这一过程中释放诗性。这种诗意的转化,会在儿童自发绘画的过程中,通过他们诗性直觉的想象、诗性经验的表达、诗性模仿的再创造自主地表现出来。

(一)诗性直觉的想象

儿童阅读童诗时,潜伏在心灵深处的诗性便逐渐生动丰富起来。根据与诗中内容的情感契合程度和能力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会自发地选择相应的诗句作为创作素材,可以是一个词、一段话或整首童诗,并通过直觉联想诠释心中的画面。

如图1,四年级学生从童诗《虎年到》中自发地选择了舞龙灯、踩高跷、发红包、穿虎头鞋和戴虎头帽这几个情境,并以这几个关键词为基点,化繁为简,串联画面,最终完成作品的创作。

(二)诗性经验的表达

儿童的生活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了个人情结。因个人情结不同,儿童从诗句中转化来的图形符号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代入其中,营造“自传式情境”。

如图2,作品《虎虎一家人》就是以家人为原型来创作的:妈妈叉着腰,一脸严肃,是只“母老虎”;爸爸雷声大,雨点小,是只“纸老虎”;“我”是虎头虎脑的“乖乖虎”。学生将自身经验与诗句中角色进行结合,表达自己的情感故事。

(三)诗性模仿的再创造

对于那些在图画书、影像中出现过的视觉形象,儿童会自发地进行模仿。经典的绘本作品兼具艺术性和生活性,教师要筛选艺术风格明显的绘本资源,让学生提取真实图片中最富特征的元素,并运用夸张、变形、组合等方法,将这些元素迁移至自己的作品中,形成创作的第一次构想。如在牛年主题版画创作中,笔者引导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如爱吃水果的牛、跳芭蕾舞的牛、爬树的牛等,借助积累的经验、知识和形象,实现画面的重构。

如图3,作品《牛牛牛》就是从绘本故事中提取出牛爱吃的夸张造型,然后在牛的腹中用水果拼成“2021”的字体(如图3),表达诗中“Happy 牛 Year”的含义。

二、诗味刻印,意象反转

为了让学生自发地进入刻与印的过程,自主完成绝版创作中的多次反转,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入“象征性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分版填色,韵味十足

笔者引导学生以“填色游戏”代替传统套色版画的分版分色,用线稿对色彩的呈现效果进行预测,倒推作品最终的色彩效果。其过程分为色彩构成分析和色块游戏两个阶段。

学生先根据诗文的意境联想色彩的情感表达,如红色表达喜庆,蓝色表达宁静,由此确定画面的主色调,再用线稿对“分版”的效果进行预测。具体来说,学生把“主题色彩”作为阶段性套色目标,筛选代表性图片,分析其色彩构成。接着结合色相环,认识对比色与类似色,并确定3~4种颜色,给线稿填上色块。例如,在以“中国色彩”为主题的填色游戏中,学生将故宫的红蓝配色作为画面主色,橙色作为辅助色,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版画效果。

(二)刀法写意,意味深长

对儿童来说,刻出不同的自然纹理无非是一种“点线面游戏”。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儿童表现出来的艺术情感不同,因此教师在示范刀法时不必照稿刻版,而要让学生融入情感,把事物意象化,给每一刀都赋予独特的意味,自发地处理黑、白、灰的关系及点、线、面的关系。

1.静态对比

不同的刀法组织方式可让点、线、面有着不同的排列情况,使画面疏密结合,形成对比。如图4:A图中,放射式线条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作为图画的装饰背景,与牛身的块面形成线面对比;B图中,水珠和泡泡的点与牛身的块面形成点面对比;C图中,线条的轻重变化使主体与背景形成虚实对比;D图中,线条的疏密排列和不同刀法的运用使画面形成粗细对比。

2.动态表达

在表达动态的情景或姿态时,线条的刻画就可以更加自由奔放,比如可以用细线表现飞驰,用短线表现跳动。不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方向,使他们运刀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由此真切地感受画面的动感。

(三)套印自由,趣味横生

绝版套色无须按部就班地运用“减版法”,自由的“套印游戏”反而能使分版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印色顺序也可自行调整。有时,即兴的想法甚至会超出预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多版色块叠压套色法

在印制《牛年》版画时,学生错将棕色印成了黄色。他们随机应变,继续对原版进行雕刻,再用棕色进行叠印。这样,牛身就变得更加浑厚生动,整幅版画也产生了虚实对比的效果。

2.一版多色套印玩转法

为增加版画作品色彩的丰富性,缩短“减版法”的套印周期,可以设计 “一版多色套印游戏”。学生可以灵活使用滚筒与油墨,或结合诗图内容进行自然混色,或自由发挥、分步滚色,创造分版套色的效果,用套印表达诗意。

三、诗意审视,多元育人

艺术作品的展示与分享是激励学生再创作的动力。教师可通过营造不同的诗意德育“场”,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教育,从而展示美、分享美,传递诗意理念。

(一)名家指引,提升美术视野

向画家学习不如和画家一起创作。为了提升教学实效,学校邀请著名版画家、省特级教师担任学校版画社的艺术顾问。在创作中期,画家详细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过程,检查作品草图,还操刀示范,分步讲解;在社团成果展中,画家亲临现场,再次对作品给予指导。从初期的作品创作到最终的作品展示,学生通过与名家的近距离交流,提升了版画创作水平,拓宽了美术视野,还激发了再创作的欲望,获得了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文创作品,融入生活情趣

每年的11月和12月是版画社的“生肖年历月”。凡有作品(童诗和版画)入选学校年历的学生,都能获得印有自己作品的年历一份。这让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学校每年的年历都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并成了学校的传统项目,形成了学校的品牌课程。

学校还把艺术作品与德育实践相结合,使艺术融入生活情趣。如让学生深入劳动基地体验“做糖”,用印有自己版画作品的糖纸,包裹亲手做的牛轧糖,并将该劳动成果与家人分享。学生在表达爱意的同时接受他人的评价,由此产生自豪感和幸福感,使诗意德育观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有效落实。

(三)特色传递,彰显品牌风采

童诗版画年历已逐渐成为学校特别的礼物,并作为奖品颁发给比赛获奖的选手,作为新春年货赠予全校教职工,作为特色宣传物送给来校参观的客人。学生用自己的成果传递和展现着美。 这些作品还在各类展览中展出。由此,学校的版画特色真正意义上走向了社会生活。

儿童版画创作的教学不仅仅是对版画本体语言的学习,还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独创能力、情感品质的迁移训练。学生在主题版画课程中提升了综合素养,开始学习从生活中汲取创意源泉,以生活为题材,自主、自发、自由地创作艺术作品,从而促成学校教育、学生创作活动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使学生发现更多的可能,获得艺术创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费恩伯格.回望童年:儿童美术新视角[M].尹飞舟,郭昊,徐阳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

[2]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沈琪芳,應玲素.儿童诗性逻辑与中国儿童文化建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泽新.绝版套色版画[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

[5]邹官民.“主题驱动式”儿童想象力版画教学研究:以“多肉的联想”教学为例[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8).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化繁为简
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思想
解读菲利普·斯塔克作品中设计思维与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化繁为简的几种策略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抓课堂之根本,促素养之养成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
浅析化学计算中的“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