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 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肿瘤药 致急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

2023-03-29 08:44皇甫晨瑶郝艺伟贾晓琼
大医生 2023年5期
关键词:还原型丹参酮谷胱甘肽

皇甫晨瑶,侯 坤,高 雁,郝艺伟,贾晓琼

(1.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药剂科;2.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2)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生物免疫制剂及营养支持干预的不断完善,化疗、靶向治疗及骨髓移植等治疗方式的广泛使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生存时间延长[1]。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不良反应,且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化疗会对患者的肝细胞造成损伤,不仅会影响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对于肝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不能进行巩固化疗,进而导致疾病复发甚至恶化[2]。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保肝治疗。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患者,采用丹参酮ⅡA 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达到较好的保肝效果[3]。因此,本研究分析丹参酮Ⅱ A 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2020 年5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84 例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龄21~74 岁,平均年龄(52.21±1.33)岁;体质量49~93 kg,平均体质量(73.44±6.31)kg。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年龄20~75 岁,平均年龄(52.37±1.65)岁;体质量50~92 kg,平均体质量(73.39±6.4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4];②经临床生化检验确诊;③年龄18~75 岁;④患者预计生存时间在3 个月以上;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者;②存在精神疾病,不可自主沟通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治疗前存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血常规等检查,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配合药物干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必要时另进行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如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治疗期间存在恶心呕吐的患者,需要进行止吐处理等。对照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将1.2 g 还原型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药业,国药准字H20031265,规格:0.6 g/支)和100 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静脉滴注,15 min 内完成滴注,1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将20 mL 丹参酮ⅡA(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国药准字H31022558,规格:2 mL∶10 mg)和250 mL 葡萄糖混合行静脉滴注,滴注速率40 滴/min,1 次/d。患者均于治疗15 d 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显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肝损伤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肝损伤症状有所缓解,肝功能逐渐趋向正常水平;无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肝损伤症状无缓解甚至更严重,肝功能无恢复[5]。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抽取患者治疗前后5 mL 空腹肘静脉血,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放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在-20 ℃的环境中待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Mindray,型号:BS-350)对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检测。③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水平。采血方式同②,检测T 淋巴细胞水平(包括 CD3+、CD4+、CD8+T 淋巴细胞),计算CD4+/CD8+比值,仪器选用流式细胞检测仪(贝克曼库尔特,型号: CytoFLEX)。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纳入SPSS 25.0 系统进行分析。以和配对样本t检验;以[例(%)]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P、ALT、AST 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ALP:碱性磷酸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

组别 例数 ALP(U/L) ALT(U/L) AST(U/L) TBIL(μmol/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178.84±23.46 80.43±8.17* 96.23±7.13 32.95±4.32* 88.15±9.24 21.71±3.68* 23.25±3.69 8.91±1.37*对照组 42 177.82±23.46 94.51±10.24* 96.24±7.12 39.79±3.35* 88.18±9.31 27.88±3.83* 22.94±3.71 11.69±2.33*t 值 0.168 5.887 0.005 6.853 0.013 6.363 0.324 5.63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T 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高于治疗前,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D3+T 淋巴细胞百分比(%) CD4+T 淋巴细胞百分比(%) 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 CD4+/CD8+比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49.26±7.71 66.37±8.25* 29.63±5.25 38.96±6.37* 24.31±4.54 18.85±2.78* 1.06±0.19* 1.89±0.35*对照组 42 49.85±7.66 55.54±7.28* 29.64±5.37 33.25±6.23* 24.48±4.76 20.86±2.63* 1.07±0.18* 1.29±0.33*t 值 0.297 6.387 0.007 3.510 0.142 4.226 0.209 6.83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在抗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保肝方案,是确保治疗顺利安全完成的重要措施[6]。在众多的临床药物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该药物是由半胱氨酸、谷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含活性巯基的三肽药物[7-8],在用药后其药物的活性巯基与肿瘤的自由基等毒性物质进行结合[9],进而发挥较高的解毒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患者体内游离胆红素载入微粒体,将多余的葡萄糖醛酸酶排出体外[10]。而丹参酮ⅡA 磺酸钠属于心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药物,目前临床治疗中,发现该药物针对肝纤维化及肝损伤也有较好的效果,在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抑制γ 干扰素(IFN-γ)等炎症细胞因子,进而增加T 淋巴细胞的分泌水平,可抑制肝损伤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外周血T 细胞的比例,调节整体的细胞免疫功能[11-12]。因此,丹参酮ⅡA 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保肝效果,相对于单一作用下,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13-1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LP、ALT、AST 及 TBIL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充分证实,对于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患者,采用丹参酮ⅡA 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有助于改善外周血T 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切实保证患者的健康。但是本研究研究时间较短,患者例数较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患者,采用丹参酮Ⅱ A 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还原型丹参酮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响应型纳米制剂的制备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的荧光成像与治疗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间歇低氧高脂饮食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表达及分泌的影响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条斑紫菜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UAER的影响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