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美湿地,尽享“诗与远方”

2023-03-29 04:15吴熙邵阳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3年6期
关键词:缔约方麋鹿公约

文/吴熙(邵阳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美美与共

随着2022 年11 月5 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新晋“国际湿地城市”出炉。至此,中国的“国际湿地城市”数量达13 个,居世界第一。从首批获此殊荣的黑龙江哈尔滨、海南海口、山东东营等城市,到此次入选的辽宁盘锦、湖北武汉、江苏盐城等城市,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荣获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自1992 年参加《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中国积极履约,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认知挖掘 盼青山不改,愿绿水长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千年前的《诗经》里,充满着湿地的身影。

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瑰丽的滩涂……氤氲丰饶的湿地赋予地球勃勃生机。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生产生活同湿地息息相关。

中华文明千年生息,亦生于流域之滨,养于厚土之上。“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多次强调湿地的重要性。多年来,中国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的需求。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天蓝,地绿,水净,人间可爱应如是。我们欣赏着“春有百花秋有月”的美景,享受着“夏有凉风冬有雪”的闲适,也应当尽力守护好它们。

探索反思 沃自然之木,和共生之美

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亦有言:“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生态兴则文明兴。签署《湿地公约》以来,我国秉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现如今,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一只只天鹅在水面上展翅飞翔;湖南洞庭湖,候鸟齐飞,江豚欢跃,麋鹿奔跑;广东深圳福田,大片红树林湿地景色宜人,与城市融为一体;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百头麋鹿在天鹅洲长江故道的湿地浅滩中觅食、嬉戏……类似的场景在中国各处湿地呈现,一幅幅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烟波浩渺的水泽、变幻莫测的云雾、摇曳多姿的水草……在全国各地的湿地公园,总能看到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听到人们身临其境后发出的由衷赞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奋进新征程,我们将继续努力描绘鸟飞鱼跃的湿地画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素材运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文明是水的赠礼。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的河流,至今养育着大地。丰富的生态水,让生命得以出现,得以生存,得以发展。水,滋养着我们的生命,陶冶着我们的性情,丰富着我们的思想。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沉静的时候,它如同秋叶一般静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汹涌的时候,它如同雷霆一般澎湃;“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水波潋滟处,它水美鱼肥、生机盎然。在与水相伴而生的千百年里,水天一色、芦荻飞雪、百鸟啼鸣、芳草萋萋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然而,人类习惯了自然的触手可及、习惯了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却忽视了本应生机无限的水域正在慢慢萎缩和退化。“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如期而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规划生态文明蓝图,大自然定会再度延续它的鬼斧神工,继续演绎生命的丰富多彩。

(谢思琪/邵阳市第二中学578 班)

猜你喜欢
缔约方麋鹿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一项全面气候协议
图书借阅公约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我国将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0年在昆明召开
寻找最大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