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当代中学生:生逢其时的一代

2023-03-29 04:15龚鹏飞作家教育工作者
十几岁 2023年6期
关键词:变法朱自清杜甫

文/龚鹏飞(作家、教育工作者)

是的,你们生逢其时,羡慕你们。

你们出生在新世纪的头几年。你们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祖国正爬坡过坎,迈步在富起来的路上。你们慢慢懂事时,中国进入新时代,迈入强起来的风景线。你们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

其实,从你们出生前的二十年起,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显现追赶者的姿态。世界上被称为经济奇迹的国家过去有日本和德国两个,两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都持续在二战以后的50 年代至60 年代,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持续30 多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此现象说:“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又持久的经济增长。”

现在,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不愁吃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成了中国家庭的标配,很多家庭还有了小汽车,每一个中国孩子都有机会公平地接受教育。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敢想象的。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彰显。拿高新科技来说,中国的成就可谓“上天入地”——中国是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拥有全球首列时速600 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

你们生逢其时,生长在伟大的时代,源于你们的一代代前辈们的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摆脱了贫困,拥抱了小康,中华民族日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而今,你们拥有了衣食无忧的幸福年华,拥有了更广阔的眼界,但今后的路怎么走?这也许是你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与你们谈谈杜甫、谭嗣同、朱自清三个人。

杜甫历经大唐盛世和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在杜甫的笔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晚年时,他流落江南,最后贫病交加,死在一条乌篷船上。

谭嗣同生活在列强环伺、民不聊生的晚清。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他满怀忧愤,呼号变法。后来,他参加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他遭到通缉。他本可以保住一条命,但他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最后,他在北京菜市口被杀。

朱自清生活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灾难深重的中国。他写下了《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晚年成为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宁愿饿死,也拒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之所以列举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这三个人,是想说明,中国长时期以来,战乱频仍,内忧外患,他们可谓生不逢时。但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品格和文字。

你们生逢其时,也应该具有他们的使命感和品性,应该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更有底气、志气、骨气,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这一使命,将历史性地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将全程参与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

青春之光,闪耀追梦征程。你们现在只有十几岁,来日方长,重要的是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重要的是要在心底牢固树立奋斗之志;重要的是要确立好正确的价值观;重要的是要学好知识和本领,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以实际行动写下“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

猜你喜欢
变法朱自清杜甫
清芬正气朱自清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杜甫改诗
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四(1945.6.25)
杜甫与五柳鱼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