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强“探穴针法”撷菁*

2023-04-05 11:18申屠嘉俊张园园江呈暘方小娟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针法层面气血

申屠嘉俊 张园园 江呈暘 方小娟 詹 强

1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2 杭州市儿童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4

3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4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3

詹强,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提出“平秘论”“三部三层”“经痹点”“探穴针法”等众多观点及疗法[1-5]。詹师的“平秘论”体系强调无论何种治疗,都是令机体重建平衡或建立疾病状态下的新平衡,重归阴平阳秘,而非单纯消灭疾病[1-4]。探穴针法为该体系下的特色疗法之一,不仅松结解痉止痛效果良好,更可有效激发经络气血,既愈有形病变,也调无形诸气[1-3]。笔者有幸跟随詹师学习,对探穴针法运用感触颇深,现将探穴针法精要总结如下。

1 理论基础

《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疾病病位对疾病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詹师提出“三部三层”理论,将病位分“天-人-地”三部,“人部”再分“筋-肉-骨”三层,分部分层论治[1-3]。基于此理念,詹师针对各层面的治疗提出一系列特色疗法。探穴针法正是詹师针对“筋、肉”二层,尤其是“筋”层所创立的特色针法。该针法初期取毫针浅刺之意,后在詹师逐步完善下,汲取多种古典针法长处,在点、面、手法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1.1 经浮二刺,针之有道:车行有轨,针刺亦有轨。詹师基于“经痹点”理论,结合《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之言,强调凡刺不离经[6]。经痹点是詹师对经络上的痛点、压痛点、结节或条索状物、按之舒适处、皮肤色泽改变处等经脉痹阻点的总结,与经刺所刺之瘀滞不通、有结聚现象之处不谋而合[1,3,6]。故探穴针法以经痹点为靶点,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念,定轨而车行,刺之有据,破瘀滞、行气血。轨道既定,进而明确优势层面。“三部三层”理论中针刺优势为“筋、肉”二层[1,2]。探穴针法取“浮刺”中“浮”字之意,治疗层面较浅,首治“筋层”,多在经筋层面行浅刺、斜刺,于皮下分肉之间通调气血;亦可调整角度,斜刺入肉,缓急解痉,兼治“肉层”,非局限于单一层面[7]。

1.2 苍龟青龙,探而扫之:基于经、浮二刺定轨定层,詹师汲取“苍龟探穴”“青龙摆尾”二法精华,明确探穴针法是在无痛进针后行相应层面的探、扫。“苍龟探穴”原文中“一退三进”为同一层面进退,而探穴针法优势在“筋、肉”二层,故其探是在不同层面的探,既寻病所,也捣病邪。首刺“筋层”,探在分肉之间,痛感不强,一退三进;探毕“筋层”入“肉层”者,针尖退而下压,直探入肉,针感剧烈,迅速一退三进,探痹祛邪。若此时痹阻已察,单纯探穴疗效欠佳时,应扫而激发之。詹师强调探及痹阻时可针尖深度、方向不变,不进不退,停而扫之,左右均衡,取“青龙摆尾”中“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之意[8]。此时“筋层”操作宜快;“肉层”松弛耐受者,缓缓扫动,忌幅度过大;若痉挛严重或不耐受者,可不予扫动,避免疼痛剧烈。探、扫应循序渐进,缓缓图之,方可病去疾消

2 针法操作

2.1 定点:先循病变经络行点、按等手法初步探寻经痹点并标记,碘伏消毒。

2.2 进针:医者一手持针具(一次性皮试针头,型号:0.50×16.00RWLB),针尖斜面向上,另一手扶持并稍提捏皮肤。双手配合,针向病所,针身与皮肤呈30°,迅速斜刺至皮下约15mm,若刺之痛剧,为刺及血管或已直入“肉层”,应退针10~12mm,调整角度后再进针。

2.3 行针:医者拇指与食指、中指对捏以操控针柄,行左、中、右三向探察。换向时应先退针10~12mm,忌暴力切换。探及痹阻后,施以“摆尾”扫动,以腕关节小幅度左右来回摆动带动针身行弧形扫动,幅度不超过45°,轻柔稳快,针下松动或痹阻消散时操作即止。“肉层”病变者,可退针10~12mm,压低针尖,斜刺入肉,三向探之,必要时行“扫动”之势。

2.4 再灌注治疗:出针后取一次性无菌气罐吸拔于针刺处,拔除瘀血,加强灌注,留罐时间不超过5min;皮下血肿者不宜吸拔。取罐后碘伏局部消毒。

2.5 疗程:1周3次,6次为1疗程。

3 临床应用

探穴针法的临床优势应用有三:其一为关节病。此类病变为局部皮、肉、筋、骨失衡所致,气血瘀滞,又因关节阻滞,经气难调。探穴针法兼备“飞经走气”针法的“通关过节催运气”之效,可激发经气,破除关节阻滞,令气血调达;若配合关节运动手法,疗效更佳。詹师团队已完善探穴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跗骨窦综合征等病的临床研究,疗效确切[4,9-11]。其二为脊柱相关疾病。此类病变涉及筋、肉、骨多层,筋结不解,则肌肉反复痉挛、关节难复。推拿配合正骨可调“肉、骨”二层,探穴针法“筋、肉”二层皆宜,三者配合,筋、肉、骨分层施治,筋柔、肉松、骨正,效佳且优。其三为部分内科疾病。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探穴针法循经而刺,催气、行气之效强烈,由外治内,激发经气,配合药物治疗亦有良好的引经作用,令气至病所,病邪消散。已知探穴针法对偏头痛、胃痛、痛经、小儿食积、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疗效较佳。

4 验案举隅

患者洪某,男,29岁。2021年6月13日初诊:因“左膝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就诊。患者1月前因运动扭伤左膝,关节刺痛,屈膝受限,上行楼梯困难,曾行针灸治疗,疗效欠佳。查体: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左膝内膝眼、股四头肌内侧头压痛(+),麦氏征(-),舌质黯,舌下静脉瘀曲,苔薄,脉弦。辅助检查:左膝核磁共振:左膝外侧半月板前角及内侧半月板后角轻度损伤;股四头肌肌腱损伤。西医诊断:膝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中医诊断:膝痹(血瘀证)。治疗:患者病变涉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于病变经络处探及不同层面经痹点7处。“筋层”5处:风市穴、血海穴上0.5寸,鹤顶穴偏左1寸,内膝眼穴、委中穴下0.5寸;同时涉及“筋、肉”二层2处:足三里下1寸及地机穴。对经痹点施以探穴针法。刻下VAS评分4分,嘱隔日复诊。二诊:“筋层”经痹点同前,同时涉及“筋、肉”二层经痹点为足三里下0.5寸,施以探穴针法,VAS评分3分。三、四诊:寻及相同“筋层”经痹点4处:膝阳关穴上0.5寸,血海穴、阴陵泉穴下1寸,委中穴。行探穴针法时配合关节屈伸训练,VAS评分2分,屈膝受限消失。五诊:仅委阳穴1处“筋层”经痹点,行探穴针法后疼痛消失,嘱患者逐步加强膝部力量锻炼。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膝骨局部筋肉受损、气血瘀结,舌脉皆为血瘀征象,虽有半月板、肌腱损伤,但其年轻体壮,急性发病,治疗不可局限于结构损伤,及时消除症状,重建膝骨平衡为重中之重。治疗过程中动态寻找经痹点,施以探穴针法,令筋柔肉顺、气血调达,适时配合关节活动,重归阴平阳秘。

5 结语

探穴针法是詹师对传统理论、临床实践、针法、针具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学习、综合、改进而取得的成果。它适用于“平秘论”指导下的分部分层治疗。于伤科疾病而言,其松筋解结止痛之功明确;于内、妇、儿科疾病而言,其催气、行气之功可通调气血,激发人体自愈能力,重归机体阴平阳秘状态。适时配合针刺后再灌注治疗及关节运动,意在祛瘀纳新,加强气血循环。探穴针法立意明确,理论充实,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针法层面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