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2023-04-06 21:16
现代农机 2023年1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旅游

马 强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311200,浙江杭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持。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其中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伴随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成为关注焦点,如何进一步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1 体现高职院校的时代担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职业教育供给,进一步强化学校和地方的合作,强化育人与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乡村振兴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抓手,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同时关系到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能否顺利解决,关系到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全面和专业的人才队伍。[2]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最大的短板在于人才资源的缺乏,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中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因此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1.2 实现理论与实践协同育人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显著特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职责和使命,“高素质”和“技能型”是其中两个关键性要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着眼这两个关键要素。这就要求学校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在知识上体现高等性,实现理论育人;另一方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尤其是参与到实际生产一线和产业一线。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使学校和学生关注关心“三农”工作的新进展,而“三农”工作的新发展需要大学生群体为其注入新鲜力量,客观上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新的实践成长平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问题,同时有利于学生参与农业农村发展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同育人。

1.3 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就业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压力更大。数据统计,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 076 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高职毕业生占了相当比例。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造成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为乡村地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事实上在推动广大农村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农村地区因为具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等自然和人文上的优势,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和经济增长的空间,传统农业功能发生变化,新型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正在发展,农村新兴市场的成长将为职业院校人才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就业。

2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条件

2.1 立足区位特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不同的村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发展条件都不同,要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谋划村庄发展,并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四类,需要因村施策、因势发展。现代化的未来乡村,将集合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构成比重各异的经济结构,因此需要其依据地方的产业规划与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选择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产业类型和结构比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促进当地产业协调发展的教育结构体系。[4]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立足区位特征和区位优势,布局在不同省份甚至城市的高职院校需要充分依托当地的区位条件和不同乡村发展的趋势,进行差异化赋能,针对不同区位条件下的乡村地区,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充分关注村庄自身禀赋,实现精准化服务。

2.2 依托产业特色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实施单位根据开设专业,积极创办相应专业服务产业,紧密结合教学与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借助集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5]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指出要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浙江省旅游产业产教融合联盟,联合了本专科层次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围绕旅游专业群,同各方合作共建壮大优势产业群,实现院校发展和市场扩展的有效联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重点,其中“提升农业附加值,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可行路径,发展旅游则是突破传统农业的增收路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依托旅游专业优势和旅游产业特色,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发展,一方面深化了产教融合,另一方面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新的动力。

2.3 创新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具备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用型和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显著特征。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提高质量,以充分对接市场需要和行业需求。无论是出于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要强化和行业企业的联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协同育人。[6]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立足旅游专业特色优势,开展旅游类人才培养,国家4A 级校园旅游景区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优质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率先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选择,作为旅游类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产学结合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乡村振兴尤其是旅游型乡村的振兴提供了人才资源。

3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3.1 理论支持

乡村振兴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三农”工作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乡村地区取得进展除了乡村地区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支持,尤其是智力资源的支持。起源于2018 年的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以“创意”作为赛事主题,通过引导和鼓励当代大学生群体主动了解农村、研究农村,进而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提出解决方案,助力乡村振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作为主会场承办的2021 年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一方面延续了历年赛事为乡村地区进行创意赋能的传统;另一方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充分发挥旅游学科的优势,师生团队通过对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横畈镇北部山区洪村的深入考察和专题调研,分析当地旅游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设计了洪村特色餐饮,通过对仰峰村的旅游资源普查,策划了沉浸体验式仰峰红色旅游项目,实现了乡村出题、高校答题,为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3.2 人才下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乡村地区出现人才外流、人口外流的情况,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地区发展急需专业人才的支持。人才资源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浙江省作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乡村地区已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成为很多农村地区的新经济增长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将自身旅游类专业优势和乡村旅游产业紧密结合,2017 年开始就组建了师生工作团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服务“万村景区化”建设,为乡村地区发展旅游提供精准化服务,包括优化乡村旅游体验、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运营等,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地区在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特色项目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意见,也激发了当地农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帮助百余个村庄创建成功A 级景区村庄,其中3A 级景区村庄达到近60 个,有力推动了浙江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专业人才和乡村旅游产业的精准对接。

3.3 创业实践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乡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要求,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基础。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除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外,新产业新业态将为乡村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则是由谁来实现新产业新业态的有效衔接。基于此,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依托自身的旅游专业特色优势,成立了省内第一家乡创空间,致力于培育乡村运营人才,一方面为相关企业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孵化学生创业团队,推动项目的落地和开展。乡村振兴需要产业作为基础支撑,产业发展则离不开人这一关键和积极因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乡创空间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背景下的积极探索,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尝试,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了人才活力,让乡村地区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4 结语

“三农”领域现代化是我国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是实现“三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乡村地区要获得较好的发展,需要人才资源的支持。高职院校要立足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锚定乡村地区的地理优势、产业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接乡村地区发展需求,在理论赋能、人才下乡及创业实践方面赋能乡村振兴,从而推动农村地区全面进步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旅游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