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走出抑郁,父母能做什么?

2023-04-07 05:29苏媛
心理与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病耻沟通模式负性

苏媛

一天下午,初二年级的一名学生面露紧张来找我,刚进咨询室就掀起袖子给我看她手腕的疤痕。她说划伤自己会感觉到活着,没有那么麻木。但是最令她担忧的不是自己糟糕的状况,而是疤痕被家里人发现了,回家之后会被指责。抑郁症似乎是她的一个秘密,她宁愿忍受身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也不愿意跟家里人讨论,更别说去医院看了。

从她身上,我感受到强烈的病耻感。抑郁症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应该受到广泛重视,而不应避之不谈。患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对待抑郁症的态度,以及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的态度。

很多青少年因为强烈的病耻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心理问题加重甚至自杀,青春年华令人惋惜。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守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而在咨询中,我们看到很少有父母是支持型的,能真正地对孩子的咨询与治疗起到正向作用,大多数父母表现为回避,否认孩子患有抑郁症的事实,觉得孩子仅仅是叛逆或者无理取闹。还有的父母是理智型的,跟孩子讲道理,但是不能真正地支持到孩子。

前段时间央视频推出的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向公众普及了抑郁有关知识,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作为父母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1不要回避,直面病耻感。接纳是改变的第一步,抑郁症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尤其是孩子处在中学阶段,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和考试压力,积极有效地应对抑郁症,最大限度降低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时候父母应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整个家庭应该接纳抑郁症这一事实,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2改变沟通模式,倾听孩子。我们看到抑郁的背后,很多时候是糟糕的家庭关系。面对病耻感,当孩子处于无助境地时,我们建议父母们可以先做出改变。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常见的不良沟通模式有以下四种:讨好型、指责性、打岔型、超理智型,这四种沟通模式都会降低孩子的成就感与价值感。因此可以先觉察自己与孩子以往的沟通模式,及时做出改变。好的沟通模式是既重视自己的感受与需要的表达,也重视孩子的需要与感受,并关注沟通的情境。这种沟通模式要求父母平等地对待孩子,积极地倾听孩子,共情孩子的感受。

3积极处理孩子的创伤事件,重塑价值感。在抑郁学生的咨询中通常会谈到童年创伤事件,这些负性事件还会继续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多时候父母可能觉得过去就过去了,要往前看。但是孩子的情绪、感受及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过去,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探讨这些负性创伤事件,回到过去,去感受,去重新选择,让孩子与不良情绪告别,学会转变负性思维,提升自我价值感。

4多渠道了解抑郁有关知识。抑郁症病耻感包含两个方面:个体病耻感与感知病耻感。个体病耻感是指一个人对于抑郁症的想法和态度,感知病耻感是指个体知觉到的他人对于抑郁症的想法和态度,感知病耻感会影响个体病耻感。抑郁知识的缺乏造成公众对抑郁的理解不到位,进而导致对抑郁的污名化。

因此,降低病耻感,促进学生主动求助行为首先要从抑郁知识的普及入手。而从目前来看,公众了解抑郁的渠道少且单一,很多家长仍然停留在自己对抑郁的理解里,觉得抑郁是成年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才会有的反应,中学生不可能抑郁。因此,家长可以多渠道了解抑郁,通过医院专家的普及、学校开展的抑郁有关讲座及心理学有关杂志,科学理性地对待抑郁症。

5配合学校和医院。有时候来访反映,服用抑郁有关的药物后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这时候父母难免会有顾虑,担心药物影响孩子的健康,甚至有家长认为会影响到智商,于是家长私自给孩子停掉药物,影响了治疗效果。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正规的专科医院治疗,严格遵守医嘱,从长期来看这对孩子的康复是有益的。

6主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患抑郁症后,由于病耻感及孩子本身兴趣降低,很多孩子会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减少与外界的来往,没有社交的欲望,也害怕社交。有些家长会说,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出去跟人交往,但是效果不明显。还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但没考虑到兴趣班里面还是存在竞争现象,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症状。

对于抑郁的孩子,家长要做的是重新提升他们的心理能量,与孩子共同探讨,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活动,要关注活动中孩子成就感与掌控感的获得。因此在选择活动时,要避免选择可能引发不良情绪的活动。

7带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克服想象的恐惧。青春期的孩子认识世界、塑造价值观的途径,有教师的引导、父母的言传身教及书籍等。大部分患有抑郁的学生喜欢看一些暗黑系列的书籍,这些书籍内容消极容易误导学生。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些父母可能面临中年危机,偶尔会给孩子灌输一些社会很难、丛林法则之类的思想。抑郁的学生会误认为社会就是黑暗的,自己是无力的,活着没有意义。这些想法会驱使孩子去验证自己,关注更多的消极信息。因此,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孩子经常性地沟通价值观,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病耻沟通模式负性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