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孕产妇心理,守护母婴健康

2023-04-07 05:29齐涵
心理与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孕产孕产妇产后

齐涵

怀孕分娩是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涉及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研究发现,约有10%的孕产妇在怀孕过程中会检出抑郁症,且这一数字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升高,到孕晚期抑郁症的检出率可达到20%左右,而产后抑郁在妊娠期女性中的发生率达到了15%-30%。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出台,以及高龄产妇的增多和后疫情时代的影响,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凸显。

早期识别孕产期的情绪变化,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不仅可以避免孕产妇受到情绪问题的困扰,也对宝宝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伴侣、亲人、朋友以及孕产妇本身都应重视孕产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其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预防和治疗的措施,给孕产妇足够的支持和理解,让孕产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孕产期各阶段有哪些心理变化?

1孕早期

是整个孕期中最不稳定的时期,孕妇常出现明显的早孕反应,主要的情绪变化以紧张焦虑为主。有不良妊娠史或基础疾病的孕妇会更加焦虑,担心怀孕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意外。

2孕中期

与孕早期的紧张焦虑不同,孕妇在孕中期的心态会更加平稳。随着早孕反应的消失,孕妇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开始适应怀孕过程。此时大多数孕妇的情绪状态良好,特别是胎动的出现使得母子关系开始形成。孕妇会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对待他人友善、宽容。

3孕晚期

怀孕28周之后开始进入孕晚期阶段。随着分娩的逐渐临近,孕妇们开始表现出恐惧和焦虑,例如害怕生产的疼痛、不知道选择何种分娩方式、担心宝宝的性别和出生后是否健康等。此外,孕晚期体重快速增加,孕妈可能会担心身材走样,加之胎动频繁影响睡眠,胎儿生长压迫膀胱以及直肠造成尿频和便秘等躯体症状,造成心理负担加重。

4分娩期

作为重大的心理应激因素,孕妇在分娩中会出现恐惧、精神紧张等情绪波动,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过度焦虑则会增加产后出血的概率。面对频繁的宫缩,有些孕妇对疼痛的忍耐度较高,表现得比较冷静;但有些对疼痛敏感的孕妇会难以忍受,导致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造成难产等不良结局。

5产后

虽然分娩已经结束,但此时产妇的身体十分虚弱,分娩时的痛苦仍旧记忆犹新,容易导致产后烦躁、焦虑不安。由于激素水平的突然下降,有些产妇在产后一周会感到委屈、自责、甚至伤心落泪等情绪变化。这些症状大多会自行缓解,但也有一些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需要引起重视。

影响孕产妇心理健康的几个主要因素

● 生理因素

女性在怀孕后,体内雌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激素等水平会迅速增长,出现恶心、呕吐、胃胀、尿频和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对孕妇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尤其是原来有过不孕症病史、不良孕产史、患有妊娠并发症/合并症,或者高龄的孕妇。在孕妇生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又迅速降低,从生理上直接导致产妇出现情绪波动。

● 心理社会因素

女性怀孕后,会担心身材走形、经济状况、夫妻关系、胎儿健康、胎儿性别、分娩疼痛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由于新生儿的到来,女性会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的两大问题,对自己初为母亲的角色不太适应,家庭中心也会发生变化,容易产生不适应、孤独委屈的心理。此外,怀孕生产对工作计划和能力也会造成影响,部分人可能面临边缘化或者被解雇的风险,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 家庭因素

孕产期妇女往往需要家属的照顾,由于观念、性格等各方面差异,双方在相处过程中偶尔会产生摩擦,造成不愉快。孕产妇可能会回忆起自己成长经历或者生活中的人或事,特别是有过儿童被虐待史、童年期缺乏父母照顾、与父母关系有问题的女性,在孕产期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 遗传因素

孕产妇如果有精神疾病史或者家族史,发生孕产期抑郁、焦虑的概率会更高,而那些过去患过严重抑郁症的人,发生产后抑郁的风险增加30%以上。

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该如何应对?

提高应对和处理应激的技术

孕产妇出现负性情绪时,放松训练、认知重建以及自信训练是常用的技术,尤其应鼓励孕产妇釆用过去曾经有效的应对方法。可到选择的心理咨询机构或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可采用如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系统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等方法。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或电话等远程服务方法进行咨询,如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行为治疗,网络、电话等远程心理咨询等,帮助孕产妇应对负性情绪。

精神科系统性治疗

当孕产妇达到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时,患者及家属应当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或者门诊进行系统性治疗,比如指导孕产妇对抑郁和焦虑症状进行识别和应对,告知救助途径,鼓励孕产妇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建议家人持续监测关注孕产妇的情绪变化。患有严重焦虑、抑郁症的孕产妇,尤其是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可以考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家人要警惕自杀自伤风险,留意孕产妇的情緒变化,必要时住院治疗。

谈谈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 重视心理卫生保健

目前,我国产科门诊给孕产妇及其家人安排了丰富的心理卫生保健课程,应重视并认真学习,了解孕产期心理问题的特征,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变化。如果发现近期情绪不好,可利用量表进行自查。

此外,通过学习孕期卫生、分娩、育婴、母乳喂养知识,消除不必要的恐惧,从而预防心理问题和孕产期抑郁症的发生。

※ 家人情感支持

丈夫的关心、体贴和尊重是孕产妇最大的心理安慰,可有效缓解孕产妇的压力和不良情绪。怀孕期间,家人应当给予孕妇充足的支持和鼓励,一起探讨分娩和育儿等问题,有助于孕妇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产后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注意产妇的休息、睡眠和情绪变化,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精神压力,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 健康生活方式

孕期适当运动和身体放松,比如心理保健放松操、聆听抒情类音乐等方式可转移注意力,多参与社交,释放心中不开心的情绪。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一个兴趣爱好,或者看看书和电影,但注意要少看引起心理不适的有激烈场面的电影。同时,要注意均衡合理饮食,少吃豆类等胀气食物,少吃生食和刺激类食物,远离咖啡和尼古丁。规律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升孕产妇的免疫力和身体机能,也是身心健康的保障。

※ 消除分娩恐惧

分娩恐惧是很常见的孕产期心理问题,孕妇和家人可通过保健课程提前了解各类分娩方式的利弊。可以实行导乐分娩,让孕妇安静、舒适地度过分娩。

猜你喜欢
孕产孕产妇产后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孕产·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