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为何也会害怕分离?

2023-04-07 09:10胡惠南
心理与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王伴侣过度

胡惠南

儿子小王去外地上大学了,母亲王太太本以为小王离开家,自己会过得更加惬意。刚开始,不用再照顾小王的起居,王太太的确感到轻松了不少。但最近一个月,王太太经常莫名地担心:儿子在学校吃得好吗?他适应那里的生活吗?和舍友相处得怎么样,舍友会不会害他?他会不会生病?为此,王太太经常一天打好几个电话给小王,即使电话里小王跟她说学校生活各方面都挺好,但过不了多久,王太太还是会担心,甚至有时候王太太会半夜惊醒开始哭泣,说梦见小王发生了意外。直到去见了心理治疗师,王太太才知道自己是出现分离焦虑了。

成人也会出现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指因为与生活中的依恋对象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痛苦反应,是个体在婴儿时期、儿童期或青少年时期多发的焦虑障碍。儿童的依恋对象一般都是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教养者,儿童分离焦虑主要体现为与家人分离时哭泣、发脾氣、抗拒上学等行为。一提起分离焦虑,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浮现的也是类似这样的画面:脱离母亲怀抱的婴儿嚎啕大哭、要去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哭着闹着不让家长走。分离焦虑多出现在儿童12岁之前,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分离焦虑的状况会有所减轻。这么看来,分离焦虑似乎是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但其实,在成年人身上,同样会出现分离焦虑。

成人的分离焦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始于成年期的分离焦虑,这类患者在儿童期并没有出现过分离焦虑的相关症状;另一种则是个体在儿童时期发病且分离焦虑症状一直持续到成年。成年人的依恋对象范围更广,包括自己的父母、孩子和伴侣。有明显分离焦虑的成年人对自己的依恋对象总是过度担心,经常担心自己及依恋对象受到伤害,并且由此与依恋对象保持频繁、紧密的联系,比如在要结婚搬家、远离父母时表现出过度焦虑,频繁打电话给出差的伴侣,与子女交谈时故意延长交流时间等行为。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生活环境对分离焦虑症状有巨大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中的因素。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曾经患有分离焦虑,那么子女也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一方面,子女在童年时期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从而表现出分离焦虑,并且这些症状可能一直持续到个体成年之后;另一方面,对于子女,患有分离焦虑的父母更容易产生担心的感觉,由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经常表现出一些过度保护的行为,被父母过度保护的个体的分离—个体化过程受阻,即使成年也非常依赖他人,容易出现成人分离焦虑的症状。

此外,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导致分离焦虑的产生,并且童年时遭受的不当教养方式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可能长久伴随个体,甚至伴随至个体成年之后。父母过度保护、过度控制等不当教养行为均会对子女的分离—个体化过程和情绪调节能力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子女儿童期甚至成年之后的分离焦虑。

成人分离焦虑的缓解策略

个人方面:关注自身情绪状态,拓宽生活圈子

患有分离焦虑的个体一般都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能敏锐察觉到自身情感状态的变化。当与子女、父母或伴侣分离后产生强烈的不良情绪时,比如过度难过、时常担心亲友的安危等,应该要考虑是不是出现了分离焦虑,及时向亲友寻求帮助,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保持与依恋对象的联系,缓解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当依靠自己和亲友的力量还无法缓解这些强烈的不良情绪状态时,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或者去专业医院就诊。

其次,拓展生活圈子对于缓解分离焦虑非常重要,生活圈子包括兴趣爱好圈和社交圈子等。原本个体依恋对象会占据个体大部分的生活内容,比如要花费很多心思照顾子女、要花费很多时间与伴侣相处等,当与依恋对象分开后,个体的注意力还主要放在依恋对象身上,自然而然会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难免会激发不良情绪,这时候如果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圈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将自己从与依恋对象分开的不良情绪状态中拉出来。

积极参与身边的集体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能帮助个体建立新的人际联系,从而将个体原本的情感进行转移或者直接补偿个体由于分离导致的情感缺失,有效防治分离焦虑,比如可以加强与身边同龄人的联系,结交新的好朋友。通过找到喜欢做的事情、建立新的情感联结来调整与依恋对象分离后的生活状态并逐渐适应、融入新生活,有效缓解分离焦虑。

家庭方面:积极回应“分离焦虑患者”需求

在预防出现分离焦虑方面,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在平时多给予孩子自主权,避免出现为孩子包办所有事务的情况;也要鼓励孩子多尝试,避免出现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在体验和经历中学会自立、减轻对父母的依赖。作为伴侣,应该关心伴侣的情绪状态,建立并维持轻松的伴侣互动模式,在平时多给对方自主权,尊重对方的想法和行为方式。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出现了分离焦虑,其他家庭成员应该加以体谅,多给予患者支持和爱,在平时多与患者保持联系,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积极的情感,比如,在出差时可以打电话给伴侣报平安,节假日时常回去探望父母,陪父母多聊天。此外,还可以给患者赠送礼物或者帮助患者做一些事情,比如给患者买一些日用品、帮助患者做家务等,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依恋对象就在身旁陪伴。

猜你喜欢
小王伴侣过度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减肥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麻辣烫
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