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志愿者,该如何设置“心理边界”

2023-04-07 22:13贺美龄
心理与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越界边界志愿

贺美龄

曾与一位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聊天,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本人的服务内容是每天中午为一位老年人做一顿午饭。有一天这位老人对她说,麻烦您多做点,我女儿今天要回来。这位志愿者想,既然老人提出来了,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就答应了,老人很高兴。

可是,自从这次以后,老人会经常让她帮忙给老人女儿做饭,老人的女儿还夸这位志愿者做的饭好吃。直到有一天老人又说,你做的饭好吃,今天外孙也要过来吃,这就意味着需要做更多的饭。志愿者听后心里觉得酸酸的,可又不知怎样和老人说,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做饭。

就这样,一来二去,志愿者觉得不仅身体很累,心里也越来越觉得憋屈,有时委屈得想哭,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作为志愿者该怎么做更合适,可以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呢?这就涉及了心理边界的设置问题。

心理学家哈曼特提出了“心理边界”的概念,他认为:如果自我是一座城堡,那么心理边界强度便是城堡的护城河,而且護城河的宽度由你自己决定,心理边界是流动的可变的。心理边界更通俗地说就是自我存在所需要的空间、时间、自我意志、自我责任、个人主权、情感距离、物理距离,所以既有物理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还有责任的问题,自我的存在就意味着心理边界的存在。有了这个边界,我们就会知道大家应该如何相处,哪些事该由谁负责,人与人的关系既不过度紧密,也不过度疏离。所以了解心理边界、理解心理边界、设置合适的自我边界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养老服务中的志愿者,在服务中怎么设置我们自己的边界呢?

1要了解老年人的特点

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大部分是半失能甚至是失能的,这部分老人往往承受着慢性病的折磨,经历着漫长的病程,也就容易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自尊心强、自卑和无价值感、敏感与多疑(猜疑、暴躁)、固执与刻板、孤独与寂寞。所以在照护这些老人时,要增加我们边界的韧性。

2要了解志愿服务的精神及相关政策

2021年3月1日施行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明确规定了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

条例中强调,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出于个人自由参与的意愿,非强迫的行为;出于个人助人的动机,非谋求自己的私利;无报酬的奉献,非有固定的薪资;余暇的服务,非全部时间的占有;敬业的表现,有非玩乐的性质。

3要结合自己的特点

先了解我们心理边界内有什么:皮肤(最最基本的边界,我和他人之间区分的首要标志)、话语、情绪、态度、信念、行为、价值观、才能、思想、欲望和爱等。这就界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我可以说同意,也可以说不同意,我可以快也可以慢,敢于说“不”,要学会接受“不”。

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不是对别人的行为和情绪负责。我们应该清楚拒绝对方是出于对自己负责,拒绝的原因是对方越界了,这样也能告知对方自己的边界在哪,防止对方以后再次越界。

将照护的老年人的特点、组织要求及我们自己的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按照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安全界限三原则来设置我们的边界,就会拥有一个清晰稳定的自我。

让边界流动起来,让边界更有韧性,设置合理的边界,自己就不会在无意中进行“自我伤害”了!

猜你喜欢
越界边界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越界·互换·融合——中国化爵士乐的生成路线与认同政治
拓展阅读的边界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阵列方向图综合中PSO算法粒子越界处理研究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没有炊烟的城市(选章)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越界婚姻的伦理窘境:评史密斯《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