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网络,父母该如何应对?

2023-04-07 03:37张群
心理与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青少年家长

张群

Q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今年15岁,在上高一,之前由于学习需要,给他配备了手机和平板。可现在我发现,他一回家就抱着手机不撒手,刷短视频咯咯笑,花几个小时玩游戏,手机一响立马看,生怕错过跟朋友的聊天等。我们提醒做作业他不理不睬,有的时候甚至会顶撞我们。我真的好担心他网络成瘾,影响学习和生活。我们也尝试了用各种方法跟孩子沟通,但都收效甚微。我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一位焦急的家长

A家长,您好!

从您的来信中可以看出,您很关心小孩,希望小孩能合理使用手机。

根据您的描述,我们需要知道网络沉迷≠网络成瘾。作为家长,要客观认识自己孩子的网络行为,切忌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绝大部分孩子是网络沉迷,而非网络成瘾。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当发现孩子网络成瘾,父母需要及时带其去三甲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进行诊断治疗。网络沉迷若不加以干预控制,往往会演变成网络成瘾。

现今,为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呢?网络会刺激大脑多巴胺的分泌,使人能快速体验到兴奋和愉悦。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阶段,其大脑奖赏系统对网络的新奇刺激更为敏感,同时青少年的前额叶等自我控制脑区发育还未成熟,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弱。

青少年沉迷网络,离不开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可概括如下:

1虚拟空间,放飞自我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对私密放松的空间,在这里可以隐匿真实身份,更好地释放真实的自己,随性自由,平时被束缚的情绪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宣泄。同时,在网络中,青少年可以快速满足自己求新求异、追求个性的想法。

2社交媒体,拓宽交际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包容接纳的安全氛围。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为观点相似或爱好相同等汇聚一起,在一起诉说彼此的经历,或互相鼓励或互相安慰,成为彼此的支持力量,互相鼓励前行。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接纳认可的青少年,在网络上可以展现自己的不同面,从而建立自己的社交支持系统。

3网络游戏,追求意义

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不少青少年会选择玩网络游戏。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追求刺激、寻找成就感。每一次升级打怪成功获得的勋章,象征着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赞赏。在游戏中,认识朋友、建立情谊;在游戏中,获得成功、追求意义。游戏的等级成为同伴群体中的谈资和荣耀的象征。

4刷短视频,寻找快乐

短视频的盛行让快乐触手可及。青少年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刷短视频可以让青少年获得休闲放松的惬意感。同时幽默有趣的短视频可以带来欢乐,释放压力。精准推送的短视频让青少年不断获得自我信念的强化,有利于个人价值系统的稳固。

网络从来都不是洪水猛兽,但不少家长谈网色变。正确认识网络,才能有效帮助孩子避免网络沉迷。那么家长和孩子可以怎么做呢?

● 減少触发,削弱关注

当我们看到微信等社交软件上的小红点时,总是忍不住点开看看,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家长可鼓励孩子关闭信息提醒,关闭信息推送,关闭自动播放等,从而降低刺激,削弱关注,让青少年在学习时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

● 分类管理,因人而异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渴望独立但又依赖父母。对于不同类型孩子的管理需要因人而异。在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时,需要给其一定的个人空间,引导孩子发挥电子产品的正面作用。

对于沉迷程度一般、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父母需监督其合理使用,鼓励孩子采用自我隔离法、固定时间法、家庭联盟法等;对于沉迷程度中等、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且能较好配合父母管理的孩子,父母需限制其使用,可以采用替代活动法、限制时间法、场所隔离法等;对于沉迷程度较高、同时产生一定依赖的孩子,父母需先从心理上征得孩子的认可,表明父母帮助的想法,并说明坚决不让孩子在未经许可下使用电子产品的原因,避免引起孩子过激的反抗,这类孩子需要父母和自身较大的努力,可采用手机托管法、父母榜样法、积极暗示法等。

● 跟进执行,温柔坚定

家长在介入管控孩子前,务必要与孩子展开友好讨论。双方平等尊重地表达对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感受和想法。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提出有哪些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设置管理中的时间限制,时间需要具体,越精确越好,同时商议打破时间规则可能面临的问题。

在真正落实监督管理之前,提前告诉孩子实施时间,给予孩子一定时间的缓冲期,对电子产品即将被管控的事实能更好地接纳。在执行中,孩子可能无法完成约定,家长需要表达充分的理解,鼓励孩子按约定去落实自己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心。孩子多次打破规则,家长需要尽可能平复自己的心情,温柔坚定地鼓励孩子,同时思考规则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分阶段执行等,陪伴孩子一起成为电子产品的主人。

最后,希望家长避免给青少年过多的压力和关注,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多表扬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成就感。同时家长需要把防止孩子网络沉迷行为变成可量化的、积极的行为,才能有效帮助孩子提升对电子产品的自控能力。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青少年家长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青少年发明家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