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

2023-04-16 10:15李春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礼治差序界限

李春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运用两个经典的比喻来论述社会存在的两种格局。他指出,所谓“团体格局”是指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捆,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团体界限明确,团体成员对待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具有明晰性;所谓“差序格局”是指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所发生的一圈圈波纹,以自己为中心,延伸开去,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具有伸缩性。

具体说来,“团体格局”中的人彼此界限分明、互相独立,讲究法治规则;“差序格局”中的人彼此融合、相互依存,讲究礼治规范。两种社会格局在古今中外都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典型。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下水文

重法治,融礼治,构建和谐社会

费孝通《乡土中国》通过对比中西方社会,提出“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即法治社会与礼治社会。毋庸置疑,只有依法治国,国家才能发展下去,“法治”是我们的治理方向和目标。然而几千年形成的“礼治”一直有其存在的深厚土壤。法治和礼治,看似矛盾,其实,我们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重法治,融礼治,构建和谐社会。

“礼治”,即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从社会层面看,中国社会的“礼治”源自于农耕社会的固定性。“安土重迁”,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崇尚礼数,尊敬长辈,世代形成的地缘关系让人们自发形成了一套维持和谐的礼仪规则,如此相安无事。赵园的《北京的“大”与“深”》一文就谈及北京四合院深層传达的“礼”:“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从心理层面看,人类行为不仅受理性的控制,也应接受非理性的指导。不论处于什么时代,人都需要一种适应人的心理需要的秩序形态,使人们感受到和谐、幸福与安乐,而礼治秩序正是一种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而建立的秩序形态。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礼治”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贪腐。顾顺人情本是一种礼仪,却被一些人利用,成为其违背公正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以礼治国”的理论已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辩证对待“礼治”,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发挥礼治的优势,促进社会的和谐。

当下,我们的任务是让“礼”焕发新生,使其适应现代社会,规范人们的行为,助力今天的法治建设。而“礼治”不能靠强制,需要人们自觉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可以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可以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来实现。

《礼记·乐记》有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以法治为原则,融礼治之优势,既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又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问题,让法治与礼治的光热共同照亮社会的每个角落,建立一个既讲规矩又充满人情味的社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辈仍需努力。

习作展示一

“团体格局”明是非,“差序格局”促交融

◎姜丽敏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两种社会格局,其本质上是集体与个人,抑或是法治和礼治的关系。这两者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现实的社会结构更倾向于礼法并重。礼无法不行,法无礼不治。

“礼”在中国历史上最为突出的莫过于儒家思想,它是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宗法观念上,流行于由小家庭组成的国家集合体中的行为准则。由于宗法观念和小农经济的影响,“礼”具有集体性,强调相互依存、彼此融合。

而“法”则不同,它是从西方思想中提炼的维护社会秩序的默认原则。我国先秦时虽已有“法家思想”,但其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法”,仍是一种主观色彩浓厚的专制,因而并不具有完全的效力。众所周知,“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然强调人人平等,就要界限分明、相互独立。

“礼”和“法”有这么大的区别,是否呈现二元对立的格局呢?其实并不然。礼治是法治的桨,法治是礼治的帆,二者缺一不可。个人和集体同样也是如此,个人是集体的基石,集体是个人的庇护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两者的矛盾一直存在。儒家所倡导的“大同社会”就是“礼治”的一个体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的愿望终归不能实现,因为社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财富、教育、地位等,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天下大同”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绝对的“界限分明”也不可取,因为人类毕竟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需要他人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应了那一句“没有人是一种孤岛”,因此,人和人之间是绝不可能界限分明地存在的。正是因为如此,法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入“礼”的内容,法和礼在历史长河中交流融合,使“法”更有人情味,使“礼”更有约束力。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协调礼和法、个人与集体呢?这就需要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治,将薪火相传的礼、法思想与现代法治有机融合。而对于国家来说,则需要探寻礼、法的历史丰富内涵,以史为镜,不断加强法治和礼治建设,更好地连接个人与国家,向着中国梦共同前行。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明白国之道亦人生之道,在积极融入社会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勿随波逐流。我们应以吾之智眼观世界,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知法守法用法,争做好公民;同时提高个人道德素养,构筑心灵高地,让人文精神充盈自身。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让我们以“团体格局”明是非,以“差序格局”促交融,以“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一起发展,共同圆梦。

【湖北崇阳一中(B310)班】

习作展示二

加强规则意识,找到自己的定位

◎金 思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两种社会形态。“团体格局”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界限分明、互相独立,讲究法治规则;“差序格局”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融合、相互依存,讲究礼治规范。其实,这两种社会形态不是完全独立的。简言之,二者是共存的,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中。治理国家社会发展如果能两者兼得方能和谐,而我们个体如果也能两者兼得,对人的发展非常有益。

强修养之基,加强规则意识。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备受瞩目,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发挥“团体格局”,坚持党要管党、党要带领人民、加强独立的法治规则意识。而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人“法”“礼”界限不明。我们应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加强规则意识,不越雷池半步。

怀家国之心,履其职尽其责。

当下,不少人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感觉前途一片渺茫。我们应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以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为宗旨,才能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张桂梅办了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黄文秀用生命照亮扶贫路,消防员战士用生命守护凉山……他们不过是普通的乡村教师、村书记、消防战士,但他们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履其职,尽其责,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止一种角色。无论身处“团体格局”还是“差序格局”,我们都要有规则意识,都要明礼,进退有节。在“团体格局”中,当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时要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懂得以礼相待,以情动人,以礼融冰,要有“人情味”;在“差序格局”中,要懂得礼仪的重要性,关注家人、关注朋友,但也不能为人情攀关系、讲交情,做出违反法制道德之事,要不断规范自己行为,良性健康地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追梦路上,我们应加强自己的修养,加强规则意识,以礼待人,心怀家国,尽职尽责,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湖北崇阳一中(B313)班】

猜你喜欢
礼治差序界限
界限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间隙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
——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破次元
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
乡村慈善的“差序格局”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乡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由礼治“嵌入”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