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2023-04-26 08:25林幼嫩
关键词:随文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林幼嫩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很多教师的一个教学重难点内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较弱,他们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也很难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来进行行文设计,这就导致很多的写作内容存在逻辑混乱、语序不清等问题。写作过程本质上是思维输出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通过随文练笔等教学方式将原本枯燥的写作教学以教学常态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师以随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一、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反馈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是保障随文练笔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应用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时必须坚持对学生的练笔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指导,进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提高。与传统的写作教学相比,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具有高频化的特点。而教师在应用高频化教学策略的同时必须防止出现“高频低效”的倾向。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高频化随文练笔教学时忽视了对学生练笔结果的反馈和评价,这就导致学生的随文练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因为过于枯燥的练习出现逆反心理。要借助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核心点并不在于练笔的数量,而在于练笔时学生的思维投入情况以及每次练笔的收获。反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应用随文练笔策略的时候应当进行及时、全面且准确的反馈,针对每一个学生随文练笔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价,从而为学生下一次的练笔提供准确的参考方向。而且,随文练笔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随文”,每次练笔其实都是对当堂学习内容的一次巩固与反思,反馈性原则的存在也能够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进行准确的引导。虽然随文练笔具有一定的高频性,但是并不是课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学生进行练笔,教师必须选择当堂教学中涉及的核心知识点作为学生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在实际的练笔过程中,学生需要从细节刻画和文章立意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入手,教师应当坚持反馈性的基本原则对练笔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提供导向。

2.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随文练笔教学时必须坚持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适度性原则的贯彻和应用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语文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由于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将写作练习以常态化的方式固定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这就使学生对过于频繁的练笔产生厌倦心理,打消了写作练习的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出发,坚持适度性的基本原则,开展随文练笔教学的时候应当坚持频率、方式和内容的适当性,针对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练笔内容和频率。对于相同的随文练笔,教师也可以通过难度要求的调整等方式来尽可能契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向纵深发展。适当性原则不仅要求教师选择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练笔频率,更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适当的练笔内容,确保随文练笔的学习内容能够符合学生和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此外,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教学时也应选择恰当的方式,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在随文练笔过程中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3.迁移性原则

迁移性原则是在随文练笔过程中保证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教学时应当以迁移性原则为基础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传统的写作教学相比,随文练笔教学模式往往将阅读学习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在多个方面实现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迁移。从知识层面来讲,迁移性原则的存在更多要求学生能够在练笔的过程中运用阅读阶段学习到的各种知识,从而形成与知识有关的深层记忆。而从能力迁移的角度来看,随文练笔的过程应当是学生运用阅读能力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过程,随文练笔本身就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锻炼,这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此外,随文练笔教学中的迁移性原则还包含对态度情感的迁移,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时候会对所接触到的文本形成一定的内在情感,而随文练笔的态度情感迁移就要求学生能够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运用到自身的写作过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练习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着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随文练笔教学策略时更应该以迁移性原则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拓展性,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抓准练笔时机,明确练笔目的

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来说,随文练笔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随文练笔策略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地套用“阅读+写作”的模式,更要求教师能够对当前阶段主流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把握,同时能够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尤其是在练笔时机的把握和练笔目的的选择上,教师不能简单地将随文练笔和传统的写作教学画上等号。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将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本阶段学生的学情特点等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比如,讲解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不会叫的狗》这篇课文时,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随文练笔鼓励学生对这篇故事的内容进行续写或者改编,进而让学生更加熟悉课堂学习的内容。《不会叫的狗》这篇故事以小鸡、杜鹃和狐狸三只动物教小狗叫为主体内容,分别展现了三只动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应该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入把握,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充分把握不同动物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的时候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不会叫的狗》这篇课文的结局具有較强的开放性特征,所以教师要应用随文练笔的策略,就应该在讲解完这篇课文以后抓住时机,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故事的续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续写故事的难度并不算大,尤其是在刚学习完一篇故事以后。所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教师应当适当提高续写故事的难度。如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要求他们不仅要完成对故事的续写,还应该在故事中展现出不同动物的不同心理特征,从而锻炼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在续写《不会叫的狗》这篇故事的时候,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从练笔目的的确立出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基于练笔内容,研究练笔形式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最终的教学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教学时应该基于不同的文章和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随文练笔形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要借助随文练笔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阅读和练笔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散和情感的升华,从文本的拓展和深化入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比如,讲解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昆虫以及大自然的热爱,在开展随文练笔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在校园环境中仔细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并且围绕着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为题来开展练笔。虽然学校和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但是由于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接触到的动植物进行细致观察,这就导致面对“我的动植物朋友”之类的练笔题目时会无从下手,只能在看过的文章中进行“摘抄”,这也就导致随文练笔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自然,利用一节课或者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写作对象。感悟自然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对自然产生亲近的情感,这是学生完成这篇练笔的感情基础,也是保障学生练笔质量的重要前提。随文练笔并不是敷衍和应付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对练笔形式和练笔内容的调整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思维的运用和情感的升华上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3.认真分析学情,加强练笔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随文练笔的策略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学情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教学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更加富有想象力,同时也存在着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较为跳跃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阶段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抓住重难点内容进行高效分析,同时以学生的思维活性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态度情感的迁移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纵深发展。

比如,講解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由于这一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就应该针对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进行细致思考。《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文章用“树”的独特视角呈现出了“我”变成一棵树以后的奇妙经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之前可以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扮演一棵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变成树以后经历了哪些不同的事情。在小组交流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在课堂分享环节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以文字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篇文章,理解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将学生代入到一棵树的角色中,为了克服学生的理解困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棵树成长的过程,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猜你喜欢
随文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