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观察

2023-05-16 03:11郭行博
北方药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射血胺碘酮

郭行博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福建 三明 365500)

心衰是指心脏功能或结构发生严重改变,导致心室处于充盈状态,机体的射血能力显著降低,进而诱发该疾病的发生[1]。根据发病速度不同临床将心衰分为慢性、急性两大类,以瓣膜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为引发心衰的主要基础疾病[2]。该疾病患者多会伴发心律失常,即伴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目前,药物治疗是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起到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4]。但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欠佳,现有学者提出,可通过胺碘酮用药对心律失常进行改善,使钾离子的外流得以组织,起到促进心功能改善的效果[5]。现为探究该观点是否可靠,特对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该疾病患者治疗资料总结对比,并做下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于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8.11±3.43)岁。疾病类型:心肌炎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冠心病10例,其他2例。心功能:Ⅲ级18例,Ⅳ级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为(58.14±3.45)岁。疾病类型:心肌炎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冠心病10例,其他3例。心功能:Ⅲ级19例,Ⅳ级11例。组间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基本流程已上交至院伦理委员会,在其批准下开展。参与研究的120例患者均对本研究同意。

纳入标准[6]:①经B超、心电图等综合诊断与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中该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②对本研究涉及用药不过敏;③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7]:①先天性心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受损疾病者;③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⑤因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者;⑥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尿剂、强心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心肌细胞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加用胺碘酮治疗,每日早、中、晚各口服一次0.2g胺碘酮(生产厂家: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5021423)治疗,连续给药一周到两周后,将给药频率降至每日一次,每次给药量不变,维持六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根据心律失常等症状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显效:心功能改善两级,室性早搏等情况基本消失,心律失常消失,心衰得以纠正;有效:心功能改善一级,室性早搏等情况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降低,心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8]。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提高2级时间、室性早搏消失耗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耗时)缓解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QTc)改善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舒张末期直径)改善情况。

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后,组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提高2级时间、室性早搏消失耗时以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耗时对比,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2.3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以及心率的值对比,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QTc的值对比,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详情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2.4 对比心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舒张末期直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值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舒张末期直径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详情见表4。

表4 对比心功能改善情况

2.5 治疗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心衰属于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诱发该疾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包括心肌纤维化、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9-10]。疾病的发生是指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进而造成静脉无法将回心血流排出,动脉系统或静脉系统被淤积的血液阻滞,进而导致机体内血流灌注缺失,心脏循环受到直接影响[11]。机体心脏结构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心室射血功能,因此,心衰患者多伴有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其病情控制难度显著增加,需及时给予用药治疗改善心功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2]。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组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值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舒张末期直径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这提示了,胺碘酮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这与郭娜学者[13]在《中国实用医药》中发表的《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相应观点一致,证实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其分析,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多通道阻滞剂,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使心肌缺血得到改善,并对神经内分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14]。该药物经口服给药后直接作用在心肌动作电位,能够阻滞或延长有效不应期,对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的情况有效抑制,能够使窦房结传导速度得以缓解,消除折返激动情况,对心肌纤维以及心房的快钠离子内流有抑制效果,减弱窦房结自律性[15]。且该药物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以及静息膜电位的高度,会更强的抑制房室旁路的前向传导情况,当心动过速情况得到缓解后,心功能自然得以改善。且其还能够组织细胞膜的钙离子以及钾离子通道,对α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有轻度非竞争性阻滞作用,从另一角度使心率得到放缓。

本研究还得出,两组患者心功能提高2级时间、室性早搏消失耗时以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耗时对比,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值对比,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QTc的值对比,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这提示了,胺碘酮的应用使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指标均得以有效改善。对其分析,心衰患者多存在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会导致血压水平增高。而胺碘酮的应用能够使心率得到稳定调控,进而使心律失常的症状得以缓解。其能够对醛固酮水平进行调节,对心肌间质纤维化情况造成抑制,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效果,使心肌功能避免持续受损,促进各临床症状的改善。本研究还得出,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这提示了,胺碘酮的增加用药并未引发过多的不良反应,证实了该药物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合并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缩短,临床指标以及心功能均有所改善。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射血胺碘酮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思考心电图之169》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稳律灵治疗室性心动过速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