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人才培养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亟须专业化、规范化

2023-05-22 22:56张凯晨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托育四川省婴幼儿

张凯晨

文  颐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成都师范学院儿童心理学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心理学会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专委会主任、四川省早期教育行业协会专家顾问。主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婴儿心理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早期教育专业教材《婴儿早期教育指导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6部,发表儿童教育相关论文30多篇。

保育与教育(以下简称“保教”):在0~3岁婴幼儿托育照护中,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究竟是“保”更重要,还是“教”更重要,您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文颐(以下简称“文”):我认为在托育机构中“保”和“教”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样,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的问题。“保”一般是指身体健康方面,和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关,侧重于维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做好其身体健康管理及日常生活照料。“教”则主要和幼儿的心理成长有关,致力于促进其认知、语言、情绪管理、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发展。从大健康的概念出发,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全面发展都非常重要,而“保”和“教”则是促进这两类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都应给予充分重视。

托育机构相比家庭来说,其实是一个集体代养场所,幼儿之间发生摩擦、身体冲突在所难免。当一名幼儿因为想独霸一个玩具而抓挠同伴,教师上前劝阻并引导幼儿尝试分享和共同游戏时,这其中除了对幼儿身体安全的保育外,也包括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层面的教育,可以说“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因此,我们不应轻易否定“保”和“教”中的任何一方,而分管这两部分的卫健部门和教育部门也应互通有无,加强对话,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共同努力。

但是在相关的职业培训中,由于生命健康是个体存在的基础,而婴幼儿时期又是最需要外界呵护与照顾的阶段。因此,保育方面涉及诸多实操性的知识和技能,需保证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标准化、规范化。而高校在设置课程及规划课时的时候,保育类课程的学习占比自然会多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比教育更重要。

保教:您觉得托育人才培养的供与需目前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从您的经验来看,当前的托育人才培养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切实满足托育产业端的人员需求?

文:先从需求方说起,当前托育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用人缺口,不管是保育员、托育教师还是管理者。由于该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行业机制不够健全,从业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再加上疫情影响下一大批托育机构陆续倒闭,使得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望而却步。另外,托育行业中专业化的优秀人才更是稀缺,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专业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照护要点,更要能直接上手实践。

而供给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为满足对托育照护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家已在部分中高职院校设置了早期教育专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但尚未产生第一届毕业生,故当下还难以满足托育行业的人才需要。另外,由于托育学科建设和职前人才培养都刚刚起步,很多中高职院校也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模糊、混乱的,针对开设哪些课程、每门课程该怎么教、讲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任课教师也缺乏专业性的认知和把握。如此,想要培养出能够满足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此,我认为要想提升托育人才培养质量,职前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上,高校要重点思考三个要素:第一,要明确学生的毕业去向,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产业端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第二,要明确学生进入产业端的具体工作内容(去干什么),才能提供满足其职业技能需求的教学内容;第三,要明确国家对于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才能让培养出的人才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上岗资质。

对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条件上,我认为首先要有能够支撑专业课授课的师资队伍。相关高校应尽快完成托育人才培养的专业队伍建设。只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专业的学生。具体到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至少需要四类师资人才:一是护理学、儿科学、妇幼保健学师资,支撑伤害预防、保健保育类课程;二是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师资,支撑教育学、心理学、游戏设计等课程;三是音乐、美术、文学类师资,支撑环创、讲述、儿歌演唱等能力;四是行业机构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实训、实践类课程。其次需要校内实训室建设支持,以满足保育和教育类课程实训需求。此外,还需要有校外实训基地,可以采用遴选优秀托育园所和课程,以及院校主动培育专业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最后一点是相关教材资源的支持,以尽快弥补婴幼儿照护这一全新专业的教学需求。

保教:您一直提倡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校企的融合与共赢,结合专业和行业的特殊性搭建校外实训平台。实践下来,有什么样的成果和经验分享吗?

文: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确实是实现双方共赢的一种有效模式。專业实操训练是托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于对学生负责的考虑,校方应尽可能保证学生实习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因此对于学生的实习单位应严格把控。我校(成都师范学院)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首先,在经过大规模的摸排、专业交流和评估后,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遴选出几所较为优质的托育园作为拟实习基地。然后,学校教师深入到这些托育园的教育一线,观摩、组织教研活动,剖析、解决园所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正园所运营中不规范、不科学的操作行为。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提升,我们会对园所进行规范化考核,通过后方可成为我校的定点托育实训基地,后续才会输送学生上岗实习。

在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下,就高校而言,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避免出现因为学生随便找一家实习单位而接受不专业实训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帮助高校的科研课题有了落地实践的可能。而对于托育园来说,因为有了高校的专业指导与资源支持,园所运营变得更加规范、标准,人才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多元,办托质量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和企业之间是基于平等之上的互惠共赢,不存在谁领导谁、谁管理谁的问题,多沟通、多对话方是长久合作的最佳选择。

保教:您认为刚刚起步的托育机构、幼儿园怎样做才能保证办托质量?托育照护是否需要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课程?

文:就目前这个阶段,我认为对于刚刚起步的托育机构、幼儿园托班,应适当放低预期,不要奢求他们一下子能做多好,先要保证的是规范。因为婴幼儿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办托机构首先要保证安全不出事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规范。为加强托育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行业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这些都是办托机构学习、参照的标准。另外,在我们的合作基地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指示图,比如备餐区有消毒的流程图、就餐区有幼儿呕吐物处理的步骤图、洗手间有帮助幼儿如厕的步骤图,等等,这些规范化的照料流程使得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能在每个当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从而保证幼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至于课程,可以看作托育机构在保证规范基础上的锦上添花。托育机构的课程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方方面面都是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吃饭、洗手、睡觉、入园、离园等。因此,在托育机构处处都是课程、处处都需要课程,这可不是从外引进一些所谓的课程教案和玩教具就算有了的课程。托育机构应将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索机会,从入园开始就让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在潜移默化间接受熏陶、接受教育。

保教:近年来您一直致力于推动四川省早期教育事业发展,您觉得行业有哪些可喜的变化?未来的发展重点在哪里?

文:回过头来看,我发现四川早期教育的发展变化还是挺大的。我从2004年起就在从事早期教育方向的研究,前期基本上属于我们团队的“自娱自乐”,更多的是基于自身兴趣和学前教育的变革做研究,因为那时整个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科学育儿以及对托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不够。直到2018年,四川省卫健委邀请我们一起编写《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相关问题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慢慢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四川省是第一个出台关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相关政策文件的,也是实践走在前列的省份,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相关单位都蜂拥而至,向我们打听、学习。在省卫健委对托育的重视和推动下,四川省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也快速响应。除了参与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的打磨外,我们还编写并推出了《婴儿心理与教育》《婴儿早期教育指导课程》等十几本“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除此之外,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社区早期教育学院以培养早教专业师资、创新早教服务模式为主线,探索了一种能够满足当下需求的社区早教服务多元化模式;四川省成都市浦江社区教育学院从各个村子着手,以“农村包围城市”,将科学育儿的经验分享至千家万户,为农村老人带养孩子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我认为这些早期教育模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希望以后有机会在全国推广、应用。

关于四川省未来早期教育发展的重点,我认为除了要继续抓托育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以外,还要做好家庭科学育儿的相关工作。因为据调查目前四川省有30%的家庭存在入托意愿,而剩下70%的家庭育儿问题也不能忽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社区或网络等多种途径,让家长有地方、有机会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知识技能等。另外,现在商办的托育机构运营还是比较艰难的,尤其是后期一旦幼儿园开始大规模下延至招收托班后,会对他们的生存产生巨大冲击。我们也正在探索到底什么方式能够帮助他们生存下去,与幼儿园托班互为补充,为共同解决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护问题同生共存。

猜你喜欢
托育四川省婴幼儿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深耕“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情用心用力推动托育事业发展
——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