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如厕的快乐还给幼儿

2023-05-22 00:19费文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洗手池弄脏如厕

费文成

案例中的幼儿并非一直穿着尿不湿,只是在如厕时要求穿戴,说明这部分幼儿其实已具备初步的自主控制如厕能力。从身体感官上看,使用尿不湿进行如厕一定是不舒服的。但是,为什么这些幼儿明明可以尝试去馬桶如厕,却宁愿不舒服也要穿着尿不湿呢?

1.问题根源何在

首先,幼儿是否有用马桶如厕的不愉快经历?当幼儿如厕把衣服弄脏时,家长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若是家长对幼儿自主如厕的观念、认知不够科学,当幼儿尿湿、弄脏衣服且伴随着情绪失控,而哭闹、发脾气等,则很有可能在幼儿尝试自主如厕的初期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幼儿被消极的体验影响,就会刻意回避这类不愉快的尝试,而坚持要求继续使用尿不湿。

其次,家长是否出于某种原因一直让幼儿使用尿不湿?比如为了自己方便或担心幼儿把衣服弄脏。长此以往,幼儿便对尿不湿产生了重度依赖。

另外,幼儿是否对卫生间的环境容易感到紧张?一方面,卫生间的物品都是按照成人身高设定的尺寸,门、马桶、洗手池、镜子等家具都是2~3岁幼儿无法正常使用的,因此幼儿缺乏一定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卫生间相对密闭,且装修相较于其他房间简单、不够温馨,故幼儿如厕时容易紧张、害怕。

2.对应解决之法

尿不湿虽然能便捷地帮助成人解决幼儿的如厕需要,然而它绝非幼儿发展的助力器,反而容易给幼儿造成心理依赖,成为其自主如厕路上的绊脚石。成人应帮助幼儿将如厕变成和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样快乐的事情,而不是总想回避、拒绝。

首先,家长应加强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习,提高认识,建立合理期望,觉察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当幼儿如厕不顺利时,要理解这时幼儿可能就已经处于不知所措和紧张之中,他们需要的是接纳和关爱,此时可告诉幼儿:“没关系,下一次我们再用马桶尿。”帮助幼儿在一次次尝试中慢慢掌握正确如厕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家长可适当改善卫生间的环境。比如布置儿童马桶、低矮一点的小洗手池和镜子等,增添一些幼儿熟悉且喜欢的东西,帮助幼儿建立对卫生间的亲近感。同时,在幼儿一开始练习如厕时,成人最好能在旁陪伴。随着如厕次数增加,幼儿对如厕环境和如厕流程越来越熟悉,成人可以选择渐进式离开,最终让幼儿可以自主如厕。

此外,还可以使用图画书资源助力解决幼儿的如厕难题。托班的孩子通常对“屎尿屁”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与幼儿共读相关的绘本。如阅读《我会上厕所了》学习使用蹲便器的方法;阅读《马桶的故事》增强对马桶的兴趣和认识;阅读《糊糊·臭臭·便便·球球》开展便便观察活动;阅读《一路顺风,便便!》帮助幼儿将食物与便便建立联系;阅读《我要去喽!》《尿床老师》《1、2、3,拉便便》《尿裤子男孩》等绘本帮助幼儿缓解如厕压力,让如厕变成一件有趣、快乐的事情。

猜你喜欢
洗手池弄脏如厕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言论
弄脏小手没关系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没有水龙头的洗手池
且谈如厕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
遵循“少即是多”原理的洗手池
吃柿子不弄脏手
弄脏衣服被训斥 六龄童愤而立下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