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可视化实践策略

2023-05-25 18:28闫虎靳庆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儿童诗校本可视化

闫虎 靳庆华

摘要:儿童诗浅显易懂、短小精悍、情感深刻、语言优美、韵味婉转,非常适合作为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材料。本文基于可视化视角,阐释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原则,提出可视化实践策略:可视化诵读,感受诗韵;可视化品悟,想象画面;可视化仿创,激活动力;可视化展评,促进课程优化。

關键词:儿童诗 校本课程 可视化 教学策略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以及互联网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乡村小学课堂。“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引发了传统乡村小学课程的变革,人们期待利用在线资源、同步课堂等手段打造的“互联网+乡村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乡村教育落后现状。然而,乡村教师的网络融入与技术化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配置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得不到有效应用,没有起到支持乡村课堂教学的作用。小学校本课程改革具有奠基作用,在“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中,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十分必要。

可视化是西方传入的概念,它将模糊不清的思想转变成清晰的外在形态,有利于学习者接受,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效率。其产生与发展顺应了21世纪网络信息化的需求,引起教育尤其是教学法领域的广泛关注。信息技术使可视化的知识表征有了新的突破,为教师使用可视化的表征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改革不断推进,运用可视化技术整合学科知识的教学实践不胜枚举,但教师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往往忽略了可视化技术对提高学习力的突出作用。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儿童诗教学过程中使用时会产生一些问题:运用不当、不佳,只在表面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忽视了学生的“思”,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思想、价值观的培养等。

可视化建构主要体现为教学方式、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评价、成果转化的可视化,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这就需要我们对可视化的知识表征有更清楚、深层次的认识,实现儿童诗课程内容可视化、教学可视化、学习过程及成果可视化,较好地把握可视化手段在儿童诗课程建构过程中的应用。

一、儿童诗校本课程的价值

(一)符合中华文化传承的需要

诗歌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人们用以表达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就是诗歌,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古人将自己情感在诗歌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儿童诗校本课程可以将诗歌中包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儿童诗表达出来,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符合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要求各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办学优势开发特色课程,让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开发儿童诗课程,可以有效发展和补充传统课程,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的教育宗旨和办学品位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也对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思考、认识社会和人生,在儿童诗的熏陶下获得全面成长,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的内容应具备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在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时,应充分将文字和图片信息结合起来,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育性原则

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时一定要确保其教育性,将校本课程的审美、教育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开发教育课程的根本出发点。在儿童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儿童诗的生动和优美,同时也可以对儿童诗进行剖析感悟,得到心灵的净化,在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增强审美情趣。

(三)差异性原则

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不仅是为了满足学校的课程整体需要,同时还需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儿童诗校本课程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将差异性和整体性结合起来,以此增强校本课程的针对性。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不仅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更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特点。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从实践操作层面进行设计,探索儿童诗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能力。

三、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可视化实践策略

(一)可视化诵读,感受诗韵

可视化诵读指运用动画、图片等可视化工具指导学生诵读,使其深刻地感受并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感情和韵味。朗读是文本符号言语化、情感化、审美化的过程,是理解、感悟、审美、创造的基础。儿童诗校本课程中有大量优秀诗歌,学生通过诵读可以积累大量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学生们的童言童语本身就是充满灵动感的小诗,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幅提高。韵律感是诗歌美的主要体现。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韵味。教师要充分发掘儿童诗的审美元素,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促使儿童在朗读中积累语言,丰富语感,加深对儿童诗的体悟。

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科普类童话儿童诗,情节生动,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和生活情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出停顿、反复练习朗读,初步体会诗歌节奏,感受音乐美,通过动画、图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儿童看到下雪时的惊喜和青蛙没参加的疑惑和顿悟,激发学生朗读的冲动,体悟诗歌的神韵。

(二)可视化品悟,想象画面

可视化品悟指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工具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走进诗歌的情境,品悟诗歌的画面美和情趣美。“‘诵读’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通过边读边思,揣摩诗的情感、形象,以实现诵读中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帮助学生以点带面,理清诗歌的语言特色及思想内涵。当然,默读也是学习儿童诗的重要方法。默读需要静心,需要体悟,需要沉下心来展开想象。

儿童诗中有着丰富有趣的画面,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知识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还原成画面时,要充分创设可视化情境。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边读边想象,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之后教师进行点拨、启发、追问,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个字或一个词(“美”“静”“乐”“绿”)来形容这首童诗带给自己的感受。接下来,让学生找出童诗中与这个字或词相关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例如教学交流“美”字,引导学生会抓住“垂柳”“山溪”“人影”“红蜻蜓”“鱼儿”等景物想象画面,进行交流。学生对“美”的景物和“美”的画面的感受不断增强,最后再通过外化的朗读表现出这种美来。这样的童诗课堂,教师顺学而教、顺学而导,少了条分缕析式的讲授,正如童诗中的美景,自然、和谐、美好,让人流连忘返。

在《童年的水墨画》教学中交流“静”这一感受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还有什么也会让你觉得静呢?四周这么安静,我们的感官也变得敏感了,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深深吸一口气,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花草香。”教师启发:“多美的环境啊!我们现在来到了这里,垂柳为我们遮荫,我们手握长长的鱼竿。小手伸出来,看着水面,水面动了吗?”学生回答:“沒有。”“再看!”教师换一张水面上有涟漪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动了,快抬钓竿呀!钓到大鱼了吗?高兴吗?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啊?”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借助图片、生动的表情动作和恰到好处的语调创设出一个真实的钓鱼情境,通过想象唤醒学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情境,深刻体会诗中的“静”和“乐”。

(三)可视化仿创,激活动力

可视化仿创指运用思维工具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创作的格式,发散思维,模仿创作诗歌。泡泡图使选材可视、流程图使思维可视、括号图使结构可视、树状图使选题可视。头脑风暴法可以让思维具有独创性。例如刘文静老师在儿童诗习作指导课上,首先出示“湖边杨柳动态图”引导学生进行拟人化表达,接着出示“风抱着柳枝荡秋千”例句,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学着诗人说一说,激活学生表达动力。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儿童诗知识后,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诗歌创作。选取一首韵律感强、通俗易懂的儿童诗,先让学生充分诵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和表达方式,积累语言。仿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发散思维,再将想到的词语写在关键词周围,然后整理表达顺序,进行构思、仿写。这样运用泡泡图使诗歌仿创的选材和表达更加直观、思维过程可视化,激活了创作的活力。在仿写的基础上,学生自觉运用泡泡图、流程图等可视化工具选择话题,发散思维,创作诗歌,提升创作能力。例如六年级李家新同学仿写的汉字诗《冬》:冬天到了/冬爷爷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被子/寂静的清晨/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叫醒了/堆两个雪球/当脑袋和身体/两个树枝/当胳膊/一个萝卜/当鼻子/三个石子儿/当眼睛和嘴巴/一个铁桶/当帽子/一个雪人/做好了/冬天沉浸在笑声中。这首诗歌中,学生将字形和字义相结合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冬”为话题,联想到“冬爷爷”“盖被子”“睡醒”“堆雪人”“制作材料”,进而联想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妙趣横生。仿写活动完成后,可以让大家评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教师将其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一起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模仿写诗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诗写诗的积极性。可以将优秀作品推荐给儿童诗杂志,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励。

(四)可视化展评,促进课程优化

可视化展评利用直观的文、图、表及视频等方式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促进课程优化。学校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月作为诗歌月,开设诗歌作品展览,诗歌主题不限。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找寻身边易被忽视的美,将美术元素融入诗歌创作中。学生们的作品会被张贴在教室童诗展览区、学校的走廊、门厅两侧等,让全校所有师生都能阅读欣赏。展览结束,对本次展览的作品进行评选,设置最具创意奖等奖项。学生对这种类型的活动充满兴趣,会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例如六年级李家新同学创作了《小星星》:夜晚/池塘里住着/密密麻麻的小星星/白天/小星星躲在/池塘底下睡觉了/月亮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原来小星星们/正做着又香又甜的梦呢。这首诗是李家新在观察夜空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下。又如,观察春天的花儿后创作的诗歌《花儿们的裙子》:花园里的花儿们/正在炫耀着自己华丽的裙子/蝴蝶和蜜蜂都来欣赏它/花儿们笑了/仰着小脸/看着我/想要我夸夸它。

儿童诗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研读和赏析优秀的儿童诗,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获得深刻的情感启迪,进而爱上诗歌,尽情享受诗情飞扬的童年生活。互联网背景下的儿童诗校本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品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信息化网络背景以及可视化教学理论,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努力打造优秀的开发团队,开展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可视化建构与实践,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儿童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升课程育人水平,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07-208.

[2]陈花.思维可视化策略在写作指导课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19(24):13-15.

[3]詹国芬.可视化评价:让评价成为促进课程优化的联结[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10):45-47.

责任编辑:赵潇晗

(本文系江苏省第十三期教研室立项课题“农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可视化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L097)、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21年度立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乡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可视化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R-85802)和江苏省“十四五”规划2022年立项课题“美育视域下农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C-c/2021/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儿童诗校本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