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鲜两用辣椒新品种辽椒23 的选育

2023-05-25 09:33辛彬邹春蕾张曦王秀雪
园艺与种苗 2023年4期
关键词:干椒抗病性区域试验

辛彬,邹春蕾,张曦,王秀雪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居世界第2 位,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辣椒年种植面积在133.3 万hm2,年产干椒25 万t,年产鲜椒约2 700 万t,在蔬菜作物中种植规模仅次于白菜,产值和效益则高于白菜,居蔬菜作物首位[1]。辣椒除鲜食外,可用于酱制、泡制、干制等加工,作为调味品,也可进行辣椒素、辣椒红素提取等深加工。目前全世界有2/3 的国家种植和食用辣椒,食辣人群比重已超过20%,全球辣椒和辣椒制品多达1 000 余种,辣椒干及其衍生品用途十分广泛。由于种植效益较好,辣椒产业已成为我国多地强农富农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同时带动了加工、出口、农业特色景观、节庆会展等,促进了多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4]。随着我国辣椒加工企业的发展和速冻红椒的大量出口,干鲜两用辣椒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递增。然而,国内许多辣椒种植基地多为地方常规品种或是韩国等进口品种,其中地方常规品种严重退化混杂,品质下降,商品性状差,产量低;韩国等进口品种不仅种子价格昂贵,而且大多数品种熟性晚,生育期长,抗病性不强,该类型新品种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5]。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室根据产业存在问题与生产状况,以早熟、高产、抗病、优质为育种目标,选育出干鲜两用辣椒新品种辽椒23,已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 选育过程

母本04-57-5 为GMS 雄性不育两用系,中早熟,植株紧凑,长势强,连续坐果性强,果实羊角型,果纵径13~15 cm,横径1.3~1.5 cm,青果色深绿,熟果色深红,果面光滑,有光泽,平均鲜果质量16 g。父本06-35-2 是6 代系选而成的高代自交系,果实羊角型,果纵径16~18 cm,横径1.5~1.7 cm,果肉厚,生长势强,抗病毒病,抗疫病,红色素含量高,平均鲜果质量20 g。

2010 年配制杂交组合,2011—2013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表现突出,2014—2015 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16—2017 年进行生产试验,2018 年9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辣椒(2018)211078。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特征特性

辽椒23 属于中早熟一代杂种,12 片叶左右见第一花序,全生育期181 d 左右,该品种植株长势强,株高72 cm左右,连续结果性好,果实为羊角型,果面光亮,嫩果绿色,老熟果深红色,果纵径15~18 cm,果横径1.5~1.7 cm,单果平均鲜重21.5 g,最大单果质量31 g,单果平均干重2.59 g,味辣,干果表皮较光滑,适合鲜食和加工。红鲜椒总产量在50 000~60 000 kg/hm2,红干椒总产量6 000~7 300 kg/hm2,适宜在辽宁省进行露地栽培。

2.2 丰产性

2.2.1 品种比较试验。2011—2013 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益都红作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小区面积8 m2。3 月下旬穴盘育苗,5 月中旬定植到露地,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方式栽培,铺设滴灌带,周围设置保护行,垄高25 cm,大行距6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0 cm,每小区50 株。9 月上旬与下旬分2次采收,采收后计算鲜椒产量,阴干后计算干椒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表1),辽椒23 鲜椒小区平均产量47.49 kg,折合产量59 392.18 kg/hm2,干椒小区平均产量5.86 kg,折合产量7 328.66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30.82%与16.28%,3 年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1 辽椒23 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2.2 多点区域试验。2014—2015 年分别在辽宁省锦州、朝阳、沈阳、阜新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以益都红为对照,小区面积100 m2,株行距与品比试验相同,每小区定植650 株,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表2),辽椒23 在4 个试验点2年的小区鲜椒平均产量为543.06 kg,折合产量54 333.15 kg/hm2,比对照增产33.74%,干椒产量67.16kg,折合产量6719.85kg/hm2,比对照增产15.93%,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增产效果明显。

表2 辽椒23 多点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2.3 生产试验。2016—2017 年在朝阳市和阜新市进行辣椒新品种生产试验,以益都红为对照,露地栽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设置保护行,以当地栽培模式进行栽培,试验面积667 m2,定植4 500 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按常规田间管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表3),辽椒23鲜椒平均产量3 348.34 kg/hm2,折合产量50 225.10 kg/hm2,比对照增产36.91%,干椒平均产量402.30 kg/hm2,折合产量6 034.51 kg/hm2,比对照增产16.64%,丰产性较好。

表3 辽椒23 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3 抗病性

2017 年在朝阳市和阜新市辣椒生产试验田对辽椒23病毒病和疫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从表4 可以看出,在自然生长情况下辽椒23 病毒病和疫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1.07 和8.64,抗病性较强。

3 栽培技术要点

辽椒23 是干鲜两用型红辣椒品种,连续坐果能力强,抗病毒病,抗疫病,应尽量选择肥沃、排水良好、不重茬的地块种植,穴盘育苗,起垄覆膜栽培。辽宁地区一般3—4 月育苗,5 月定植,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有机肥45 000~60 000 kg/hm2,配合施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注意增施钙肥。栽培密度60 000~67 500株/hm2。结果期加强水肥管理,7—8 月份雨季注意防涝,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门椒长约3 cm 时摘掉门椒以下所有侧枝,8 月下旬整枝,除去上部无效花蕾,对老叶、枯叶和病叶要及时摘除,以防止病害传播与蔓延,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植株早衰。全生育期做好病虫害预防,分批适时采收,根据市场行情选择销售或干制。

表4 辽椒23 抗病性调查 %

猜你喜欢
干椒抗病性区域试验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红干椒之乡东风镇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镰刀菌引起的红干椒病害田间药效试验
浅谈红干椒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
第四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区试报告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