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2023-05-26 01:13林国添
家长·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知识点传统

林国添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文章将针对“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对策”进行细致探究,并旨在为教师改善课堂环境,提升课堂效率提供一定对策。

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亦是根基,它决定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应注重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古板、僵硬、重复性高、学习效率低的问题,不利于新时代学生的发展,且难以被新时代的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学生教育的初始阶段展开全新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依旧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得不到提升。教师们应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透彻的分析,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找准科学的教学发展方向,思考核心素养与高效教学的相关性,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古板、僵化,师生互动性差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效。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会出现与学生互动时无人应答,抑或提出问题时没有学生积极响应的情况。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会排斥数学,害怕学习数学,注意力无法集中,最终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难以消化,学习的效率很低。

(二)灌输式教学,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是强制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会通过布置大量习题、重复性讲述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然而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记忆知识,并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对那些数学公式以及定理的运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快就会忘记。为了理解知识点,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重新温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枯燥烦闷的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三)照本宣科式教学,扼杀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按照固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小学数学是一门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甚至会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步伐。

(四)学生缺乏协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强调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必然会导致学生理论能力强大而实践能力薄弱。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完全按照备案教学,在课堂互动时采用“相互对答”的传统方式,学生团体缺乏沟通协作。除此之外,教师也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与学生沟通较少,导致学生在重难点知识上理解不足,消化不透,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对于数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小。

(五)课堂讲解浮于表面,学生难以掌握重难点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会提出问题,邀请学生回答,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提问浮于表面,问题的代表性不足或者过于简单,无法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核心素养。例如问题:池塘里有一百只蚊子和二十只青蛙,已知每只青蛙最多可以消灭4只蚊子,那么池塘的青蛙能否消灭所有蚊子呢?部分教师只得到学生的否定答案便不会继续追问下去,没有询问学生具体原因和计算的过程,这样教学就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二、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

(一)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营造教学氛围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处于引导地位。教师需要摒弃以往的“教师为核心”的理念,主动营造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并将课堂与游戏活动结合,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深入探究知识,游戏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教学效果也自然得以提升。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左到右依次规定学生所代表的数字,教师随意说出一个数字,学生需要快速报出自己的数字,如果是该数字的因数,则不需要报数,直接坐下。例如,当教师说到54时,学生依次报数,3、6、9、18号座位的学生坐下,但是学生往往会忽略1和54,这时候,教师需要指出学生在游戏中犯的错,借机提出任何一个数字的因数都包括1和它自身。

课堂游戏可以有效地缓解沉闷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与轻松的状态下理解课堂知识点,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同时提升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新课改下的教师需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氛围,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合作互助,提升實践能力与团队精神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对成绩好坏的要求。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对成绩产生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应试教育唯一重视的就是考试成绩与排名。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相差巨大,大多数学生成了缺乏行动能力的理论派。小学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也为学生日后学习物理、化学奠定基础,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日后生活。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加强交流的方式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角度与几何图形》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新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介绍“何为角度”时,可以让班级学生分为几组比赛折纸,以折纸的精美程度与简易程度来判定谁的游戏分数更高。折纸过程中,学生对角度有了清晰的认知,并且熟练地掌握角度的内在规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在介绍几何图形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圆形”“梯形”等其他形状的实物,并在网上找到相关的建筑,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印象。

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通过采用上述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空洞的理论派”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团结合作,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思维导图对高效数学课堂构成的重要作用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晦涩的学科,一些定理和公式如果只是机械记忆而没有深度理解,那么也只能应付浮于表面的应试考试,而难以成为学生的生存技能。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化繁为简,达到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对于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忽略了思维导图的作用,导致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对数学学科产生畏难心理。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学会把握思维导图的优势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对学生的观点予以肯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借用图形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控程度的良好方法,在数学学科中优势明显。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和困难之处,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解决遇到的数学难题,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优化课前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好奇心萌发阶段,对周围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沉闷的氛围,教师只是机械地讲解知识点,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周围任何微小事件所吸引,比如说窗外飞过的鸟群,体育课上奔跑的脚步声。注意力一旦分散就会再难集中,导致整节课的效率低下。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这一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课前五分钟至关重要。课前五分钟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學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课堂上来。因此,教师们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备案,将以往沉闷无力的开场变得有趣生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初始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塑造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并将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融入故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优化课前导入是教师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武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摈弃以往课堂上沉闷乏味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提升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信息技术对于高效数学课堂构成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占据的地位越发重要。与传统教学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不同,当代教师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属于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讲授课堂知识时,教师不必再像过往那样空洞乏味地讲述,或者只是在黑板上画一些抽象图形,而是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制作有趣的课件,迅速抓取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设备与学生展开游戏竞争,并以此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大脑,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六)优化作业形式,减轻学生负担

传统小学数学的作业布置以量多、题难、重复性高为主,教师希望通过反复训练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点的目的,但是学生的个人时间被大量占据,长期下来会产生疲惫感,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双减”政策要求下,教师需要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提高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设计创新型作业形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例如与家人到户外统计红花绿树的总量,并探寻其中存在的规律。这种创新性的作业形式有着多重优势,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可以加强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结语

新课改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国家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作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师,教师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传统教学中固化、死板、高重复、低效率的部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构建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组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优化课前导入,抓取学生注意力;紧随时代步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注: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简·真·效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编号:PTJYKT2213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课改知识点传统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