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3-05-26 04:36薛冬梅
家长·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新课改数学知识

薛冬梅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些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其中的最佳解决方案。新课标对数学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并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个新的课程理念下展开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本文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仅供参考。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提倡高效课堂,教育学生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者应发挥自身具有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现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做好教学方案策略的设计和运用。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多元化,要从多角度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因此,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使整个教学方式更加合理完善。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主要变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数学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是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回答为主的模式,然而这个模式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越来越多。

(一)数学教学模式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这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例如: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答案轻讲解”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数学逻辑思维。由于很多学生对于知识不能快速理解,因此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提问引导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课程。可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了解知识含义和运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有更多机会与教师进行互动,也可以自主探索数学知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将学生引入教学过程中来,并且对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和创新能力。例如:当数学教师所教内容比较抽象时,可以将相关知识点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

(三)教育活动更加多元化

新课改背景下,针对我国小学生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教师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采取多样化办法进行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常会采用“面对面授课+师生交流”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很容易导致课堂纪律出现紊乱。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師必须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数学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显著作用。

(四)注重科学教育综合素养发展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水平也没有完全发展成熟,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们要学会积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为了使小学生们能够有更明显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足够的兴趣,才能够使整个教学效果更加稳定。

二、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素质的提升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既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素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面对大量全新的课题及难题,要锻炼他们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以应对题目。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更加注重自我思维能力素质修养的提升。一方面要注重数学思维技能训练和逻辑性的强化,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加强自身知识学习技巧的培养,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及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中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不断探究生活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

(一)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科领域中资深的资源优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学习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继而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提升自主合作交流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协作能力,让学生学到了一些知识,还了解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此类问题及处理时应该具有怎样的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优势,发挥个人在团队协作、思维开放等方面的优势。

(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原动力,高涨的兴趣能够集中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学生只有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才能在学习数学时发散思维,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基于此,教师首先应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学会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其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去学习数学思想、理论及数学方法。

(三)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数学能力、探究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者,首先要明确数学思维的本质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实进行分析和综合。数学思维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应用”。数学思维具有一定操作性特征,因此要将它真正落实到实际问题中乃至生活中。具体而言就是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还应该调动孩子们求知欲,鼓励他们探索更深层的数学奥秘并为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提供帮助。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用学生自创的数学活动进行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普遍活跃有趣,所以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等展开数学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融入授课中。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讲题和答题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

(一)激发数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小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而这种接受度是由小学生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就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小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生活中的数学往往都是较为常见的,教师要想让学生们对数学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必须要抓住学生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从这些现象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例如:讲解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谁的眼睛亮》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其中蕴含怎样的意义。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个物品,将物品放在桌子上面,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图片。教师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看到的是图片1?”学生们自信观察并回答问题。通过学生们的认真思考、积极的参与,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吸收知识。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可以继续为同学们提出问题,通过连一连找一找说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

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并且需要不断去探索、不断地积累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到数学课程中。这些多媒体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更大便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师在教学《走进军营》一课时,讲解方向与位置时,为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空间的结构,教师可以让全班的同学起立分列排队站好,并且提问:“小王在什么位置?”同学积极回答教师:“他在第三排第二个。”“他站在第二行第三个。”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没有问题,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的是,确定位置时,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现在你们知道小王在什么位置了吗?”学生:“我知道,小王他在第3列第2行。”“没有错,(3,2)表示的是第3列第2行这个位置。”教师在课堂结束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经线和纬线吗?”提出问题让感兴趣的同学拓展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对方向位置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加强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中有许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相应的数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周长的计算》一课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收集长方形边长”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量一量自己认为的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经过亲自测量长方形的边长,在数学课程提供数据,教师可利用学生给出的数据来教会学生如何计算周长,并引导学生分析结果与现实之间关系。此外,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让每个组选择自己认为正确且有效的方法计算结果。通过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四)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使其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石。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数学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丰富经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学生们往往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同学们通过情境法和讨论法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小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例如:为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用多种方式解答。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剪出长4cm宽2cm的长方形,看看哪位同学剪的长方形最多。裁剪完之后将所有小长方形以一個角为出发点拼在一张纸上,再用笔和尺子延长两边。这时孩子们会积极裁剪、充分展示自己解决难题的方法。最后教师问学生:“小长方形占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最终完成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也能够提高他们完成题目的能力。

(五)引入生动的数学例子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避免知识与生活发生冲突,促使他们将知识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去。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故事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以满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通过引入一个生动并且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合理思考,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与此同时,教师们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我们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并结合新媒体技术让课堂更加有趣和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实现学生们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新课改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