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2023-05-26 04:42秦昌锋
家长·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案重难点课件

秦昌锋

中考制度改革后,生物作为必考学科,被纳入中考体系。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生物的时间比较短,经过七年级、八年级两年的学习之后就要进行会考,会考成绩直接计入中考。七年级是小升初后的适应期,学生的考试课程由以前的三科增加到七科。进入八年级之后学生又要学习物理,考试科目从七科增加到八科,学习压力不断地增加。改变和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需要从教学常规的落实、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用优化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果,这成为当前生物教育教学者重点研究内容。

一、落实教学常规,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教学常规是教学活动正常、有序、高效进行的最基本保障,我们只有在落实教学常规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高效合理的教学。在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对新事物的关注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对原有教学常规的坚持和重视度,因此这会影响生物教学的效果,给生物课堂效果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因素,要想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避免备课形式化、过场化现象的存在

集体备课模式是近期兴起的一种旨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优势互补的备课模式。很多教师在做备课准备时,不能正确认识集体备课的目的,认为集体备课就是主备人进行备课,其他人分享主备人的备课成果,将主备人备好的教案复制打印,然后作为自己的教案进行使用。经调研发现,这种直接将其他教师的教案作为自己教案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存在。还有部分教师在备课时,顺序颠倒,先下载制作课件,然后依据课件的流程再返回去备写教案。这种顺序颠倒的教案备写形式,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依附于课件,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都在课件的引导下完成导致的,這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被替换,变成了以课件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自主教学的影响力被严重削弱,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反馈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对教材内容解读缺乏全面系统自我认知。因此,在教案备写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先备写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再制作教学课件的备课顺序。教师在备课前,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解读,依据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确定教学重难点,再依据教学重难点确定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教案备写过程中,明确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步骤、环节、方法以及需要借助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最后在课件制作环节中,针对教学重难点的特点,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解读过程。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一课为例,文中涉及细胞核是控制中心这个理论观点,学生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突破。如何突破,选择怎样的方式突破,要根据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去设计。部分教师会利用思维导图,或者图解的形式讲解,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我们换成视频短片,通过播放视频介绍克隆羊多莉的整个克隆过程,再利用思维导图配合解读,那么学生的理解程度就会提升很多。这是因为初中学生自身积累的生物学知识比较少,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需要更多实践示例,将理论渗透到实际示例中,学生就会清楚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进行结合,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教案备写方面,不管是集体备写还是个人备写,都要坚持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为基础,教案备写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坚决避免为了写教案而写教案的现象出现。经检查调研发现,时常会有部分教师备写教案时总是誊抄上一届教师的教案,或者誊抄以往的旧教案。这样的教案在进行授课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教案中无法体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方法,因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强化教学常规中教案的有效备写,鼓励和督促教师在了解学生、熟悉教学内容、掌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对原有教案或是集体备写的教案进行二次备写,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理念,依据学生的需求对教案进行有效的备写,这是使整个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二)尽量避免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形式化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信息技术、教学一体机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已经是现阶段大多数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是科技社会发展的产物,因其容量大、切换速度快、展示和呈现知识的方式多元化,而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青睐。无论哪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时都不是万能的。在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几乎是同一个模板——课前热身(抖音小视频进行课前律动)、导入、出示学习目标(思维导图展示)、自学提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交流讨论(学生对自学和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学习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展示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结果)、课堂达标(教师出示相关习题,学生进行解答)、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件的引导下,回顾总结重难点知识)。几乎所有的课都按照这种形式完成,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也不管会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成果,一节课下来,整个课堂氛围看起来非常热闹,学生聊得热火朝天、教师教得轻松自在,但实际效果是学习能力强、自主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学得快乐、一直在积极地展示,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生只能跟着学习好的学生凑热闹,而并未学到多少知识。

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和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只注重模式,而淡化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初中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课前律动对小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引起他们学习的注意,但对初中生物而言,不是所有的教学课堂都有必要进行课前律动。课前律动的选择也不能太过随意,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其次,初中生物教学知识大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并且以概念为主,学生需要透彻理解概念才能展开后续学习。另外,交流探讨是学生在对某些知识有了自主认识之后,才可能进行的学习活动。生物学科有自身的特殊性,并且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涉及面比较广,用固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显然是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我们要在保障正常、基础的教学环节的前提下,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导入的过程中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不同的知识,我们要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讨论。不适合探究讨论的内容可以采取传统的讲授形式给学生答疑解惑,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理解知识。如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可以采取视频演示、模型结构讲解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解读去思考领悟、理解。

二、在保留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主要以生物最基础的组成、生物环境、生命起源等为主,为学生展示生物发生、成长、结束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命现象。让学生通过学习对生物世界有基本的了解和正确认识,为后期学生学习了解更加复杂的生物世界奠定基础。同时生物学知识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发展的知识体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生物教学,除了要坚持教学常规之外,还要发展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关注生活环境,为知识学习建立生活桥梁

初中生物知识,是基础的生物概念、生活环境、理论验证的结合体。生物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注意观察和主动发现生活中发现的生物现象,将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如在生态系统和生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生物圈、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实际认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寻找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进行分层,标清楚它们各自在生物链中的身份和层级。这样就把生物知识的学习、理解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了,学生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相关联就是将知识活化的有效过程,使学生学会遇到此类知识,只需将生活场景中的相关元素与题目中的元素進行等位互换,就可以很好地形成知识的迁移,并有效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植物生长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植物种植、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例如疏松土壤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保持株间距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覆盖地膜保持水分和相应的温度、湿度。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后,教师适当引导和补充,这样学生就完成将生活实践和与知识原理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目标,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比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死记硬背要好许多。

(二)建立动态教学机制,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初中生物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与生活联系紧密。许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状态。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动物的生长史》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季节、时间,带领学生开展春蚕养殖实验活动。让每个学生记录春蚕从卵的孵化、幼虫到成虫、吐丝作茧自缚,再到破茧成蝶、产卵、死亡的全过程。这个实验过程要持续三至四个月,另外这个实验养殖过程比较简单,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实验成功率非常高。教师完全可以把这部分知识放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记录、观察,不但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好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植物的蒸腾作用》《种子的发芽》《花结构的观察》等知识提前设置一定的学习观察条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验和观察,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与观察,对这些知识形成答题结构和概念上的认知,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进行知识的串联和讲解后,学生就会建立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并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这种将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效果非常明显。

(三)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初中生物知识以基础实验和基础概念为主,几乎所有的生物知识都需要经过试验观察和实验验证。传统的生物教学是将传统的知识讲授与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实验教学比较费时,在传统教学中只有针对比较重要的知识,教师才会选择实验教学,大都是以演示实验和实验讲解的形式进行,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说教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而信息技术教学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缓解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压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思维导图、PPT课件、演示实验视频、专题知识微课,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制作模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剪辑的形式,将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快进的形式,短时间内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关键的节点放慢速度,使学生能够对整个植物的生长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再如,对于一些演示性实验,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合成的实验演示软件进行演示,演示的过程可快可慢,节奏完全由教师和学生掌握。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利用信息技术合成的演示过程,可以将其拆分,也可以将其展开为两条平行的对称结构,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观察整个过程。

(四)分组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初中生物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进行分组合作教学,针对需要讨论、合作才能完成的实验和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合理有效地讨论与合作学习。如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带领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印证性结论,学生的学习面会比自主学习来得更加全面。对简单的概念性的知识我们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自主理解的方式获取知识。

三、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办法,就是要以常规教学为基本架构,常规教学的有效落实,为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铺平道路。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则建立在教学常规落实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强化生物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案重难点课件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半张纸》教案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