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有效探索

2023-05-26 08:21洪敏
家长·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减智慧语文

洪敏

“双减”教育政策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为小学语文教师推动语文课程建设,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内教育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日趋成熟,教育实践信息化、智能化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智慧教育理念构建和提出,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支撑。智慧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创新语文教学提供了条件,也为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技能,结合实际学情开展语文智慧课堂,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

教育科技产品的迭代,为数字化教育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提供了设备支持,日新月异的数字环境建设,为智慧课堂在小学阶段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推广,在各个方面改善了教师的语文教学条件,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学发挥空间,更加丰富的备课资源,从多个方面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智慧课堂作为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利用了信息技术创建智慧化教学课堂,完成“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和“智慧互动”的教学任务。学者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课堂是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创建智慧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智慧课堂的助力下,教师的教学决策针对性得到增强、评价反馈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具有学习个性化、评价数据化和资源共享化的特点,智慧课程的建设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持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满足小学语文课堂建设的内在发展需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双减”教育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同日常教学深度融合,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趋向智慧化,实现了课前学情分析数据化,与此同时,课上可以调动更多的共享教育资源,课后评价也更加多元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智慧课堂是小学语文课堂发展的结果,能够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人性化课堂环境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前期的学情分析中,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制作调查问卷,搜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利用通信软件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得语文课堂环境的教学智能化,给予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表达机会,帮助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三、智慧课堂的应用现状及有效举措

(一)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应用现状

1.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被忽视。

语文学科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汉语的常规表达方式,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成长体验。但是,智慧课堂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运用过程中,会导致常见的问题出现,即部分教师执着于技术的创新使用,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智慧课堂的把控力,将所有的“教”与“学”寄托在数据分析层面,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需求,进而影响到最终的语文教学效果。

2.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发展。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认知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但是,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对智慧课堂的教学认知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仅仅停留在了设备使用、技术能力的提升层面。教师需要有效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时刻牢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智慧课堂创造性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处理好技术与课堂主体之间的关系,让智慧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语文课堂活力有待激发。

智慧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教师创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产生了“一叶障目”的影响。教师利用技术完成了对学生的课前学情分析、课堂导入和课后教学服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却减少了,甚至出现学生课堂不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学生在智慧课堂上缺乏参与活力,学生的学习倾向于机械化,学习情况平面化、数字化,师生互动严重缺乏。因此,教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智慧课堂始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辅助工具,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环节需要保留,师生交流、学生讨论环节需要优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保持学生的思考力。

(二)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创新举措

1.强化自身理论学习,创新教师教学理念。

“活到老,学到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其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始终要保持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语文教学时代发展需求。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生的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的理论认知和教学理念是否能够与智慧课堂相匹配,成为影响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因缺乏相应的理论认知能力,导致智慧课堂出现了“炫技”的情况。事实上,语文教学很忌讳“炫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前提,要基于教学需要,才能够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来提升对智慧课堂的认知,真正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为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服务。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智慧课堂”相关课题研究的方式,学习更多最新的理论知识,总结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在研究前期,教师可以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阅读大量的智慧课堂研究成果,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全面了解智慧课堂带来的优势与弊端。“炫技”这种问题,在教师接触智慧课堂初期容易出现,根源就是对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论认知的不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短板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有可能发现智慧课堂所遵循的潜在规律,大幅度提升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的掌控力。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和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交流打开全新的思路,进而加深自己对智慧课堂的认知。教师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集训活动,在集训过程中学习智慧课堂理论研究知识,纠正自己在智慧课堂领域的片面认知。现场观摩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可以强化教师对智慧课堂的学习效果。如教师通过第三视角来观摩智慧课堂教学,更容易发现智慧課堂为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所带来的隐形挑战,有利于教师加深对智慧课堂的认知,创新教学理念。智慧课堂理论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智慧课堂的认知局限性问题,还可以对教师创新语文智慧课堂起到指导作用。

2.利用学校的技术设备,搭建智慧课堂环境。

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确可以有效优化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但是也需要良好的技术设备环境作为支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技术设备,搭建智慧课堂环境。在正式讲课前,教师需将智慧教育相关软件升级到最新状态,调试好教室相关教学设备,准备好即将运用到的教学资源。在智慧课堂的全面配合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鉴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无法通过单一量化来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智慧教学系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跟踪,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使得系统数据能更具可靠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技术设备使用能力的有效提升,为熟练搭建智慧课堂环境做好准备。

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相关资源,初步打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智慧课堂。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免费的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最基础的教学资源问题。对教育欠发展的偏远地区来讲,运用好这个免费的平台资源,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化程度。一般情况下,“课程教学”模块提供的资源有视频课程、学习任务单和课后练习,可以满足教师一般的教学需求。而“课后服务”模块包含了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六个模块的教育视频资源。其中,文化艺术、经典阅读和影视教育三个模块与语文教学联系颇为密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三大模块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如在经验阅读模块,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古典名著、外国诗歌、现代诗歌、红色读物和儿童文学的阅读学习任务,有效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对条件相对优越的学校来讲,可以引进先进的智慧教育设备和智慧教育软件,为学生打造优质的智慧教育课堂,完善的智慧教育系统包含了智能学习终端、智慧学习管理平台和智慧学习软件等。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学设备在课前做好学情分析,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教学策略,为顺利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3.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打造人性化智慧课堂。

邵承博曾说:“教育有规律,循道而行事事皆可行,学生有个性,因材施教个个都可教。”智慧课堂的“智慧”之处,不仅在于教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了,运用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了,还在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为学生打造人性化的教学策略。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因教育条件有限,采用通用的教学手段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难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班级内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如今,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理念提供了条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用教学设备打造人性化的智慧课堂,满足更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充分利用智慧学习管理平台向智能学习终端发布学情分析调查问卷,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后提交到学习者管理平台,然后通过智能学习软件的即时通信功能对没有完成调查问卷的学生进行补充询问,进而得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最后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难度稍高的问题,帮助学生最大限度提升。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难度稍低的问题,而对学困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便覆盖了所有难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促使所有学生能够在课堂互动中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布置语文课下作业时,也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学习软件实现作业的分层设计,分基础作业、拓展作业和创新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相应的作业。基础作业是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和内容,拓展作业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创新作业则是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智慧课堂为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教师也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修改、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真正发挥智慧课堂的智慧教学作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

4.定期进行智慧课堂交流,优化智慧课堂效果。

集思广益是把事情做成、做好的有效途径。智慧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智慧课堂时都会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智慧课堂交流活动,将问题进行归类、分解、探讨和研究,分析总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优化智慧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智慧课堂交流活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的教师作为交流活动的核心成员,可以选择一个模块分享自己的智慧课堂实践经验,对智慧教学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和提问。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参加智慧课堂集训活动的方式来促进校际交流,能够帮助教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学习。集训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可以在校内进行学习分享活动,帮助更多的教师解决自己在智慧课堂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智慧课堂主题交流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实现教学问题的集中解决,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将会对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四、结语

智慧课堂教学是一柄双刃剑,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可能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智慧課堂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提升自己的理论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牢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双减智慧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