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新课标理念

2023-05-26 19:14危文玉
家长·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美术素养

危文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其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小学美术教师也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提高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法,以求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研究不够深入,在构建小学美术课堂时没有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理念的研究,把新课标理念和新内涵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美术新课标总的目标是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视觉、积累审美经验,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持久兴趣。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表达美术语言的方法、学会运用美术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在美术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教师在构建小学美术课堂时,要将新课标总目标与美术课堂融合,同时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立德树人要求规划教学流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概述

课程基本理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共有五点,分别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能力的问题以及强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要挖掘每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潜质基础上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同时美术课程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可以发展学生美术技能的、基础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在教学时要注重课程的层次性,要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学习基础中逐渐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社会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要运用创新方法帮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改进创造理念,并让学生将创意理念用于实践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将创意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教师要利用探究学习或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并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在2022年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艺术实践”,这一概念与以往美术课标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这四大学习领域内容一致,但学习领域是由静态活动转变为动态活动。从划分学习领域变更为重视艺术实践活动,也体现出了教育理念的创新。艺术实践这一理念强调了艺术课程的实践性,这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创设美术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这也与新课标中提到的强调艺术课程实践导向、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这一要求相呼应。

二、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展开审美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审美基础。新课程标准希望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学习获得较高的审美素养、具备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美术工艺品或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挖掘美术活动的魅力,并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美术知识进行内化吸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学科作为艺术类学科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課标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小学美术教师不能把教学局限于教材。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通过课外资料学习到更多与艺术相关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并增加了知识储备量。同时美术学科可以和数学学科融合,还可以和传统文化融合,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美术知识,还能学习数学知识、传统文化知识,这对学生展开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现代社会重视人的创造性、主体性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核心构建美术课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基于新课标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直接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吸收美术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被动的,学生只能接受知识却难以对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基于此,教师要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平稳稳》一课为例,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和均衡,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有关于均衡和对称的图片。如建筑对称图片、蝴蝶图片和两个小动物在一个部位上保持平衡的图片。教师在给出以上图片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第一,这些图片分别展示了哪些内容?第二,这些图片中蕴含哪些美术元素?第三,这些图片是否具有共同点?第四,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并且要给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对称和均衡概念进行初步了解。

2.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感到快乐,并且更能全身心集中注意力,为此教师可以把游戏情境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如均衡的概念是中线两侧的图形并不完全相同,但能保持一种量的斗衡,形成均衡的形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均衡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创设“协调均衡”游戏,即教师准备了很多图形图片,并让每个学生随机抽一张图片粘贴在身体上,而学生抽到哪个图片就代表哪一图形。随后教师用一根竹棍表示中線,学生们需要自己寻找另一半搭档,在竹棍两侧形成一副完整的图片,而这两张图片要保持均衡,最终得分最多的同学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通过趣味游戏情境使学生投身于美术教学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美术知识。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是教师直接给学生展示美术作品并对美术作品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艺术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构建开放式课堂。如教师可以创建合作学习课堂。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学生和教师之间也要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学习课堂把学习主体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究,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灵感。

以《变化无穷的形象》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析物品的外形特点,并在形的基础上利用美术方法创造新的形象和作品。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段“超级变变变”视频,视频的中人根据自己的身形特点和场景物品的特点,通过调整自己的姿态和服装让人变成物品,这一视频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积极作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纸盒并提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纸盒你可以想到什么?有些学生说想到电视机、桌子,那么教师可以尝试把这个长方形纸盒创作为电视机和桌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合作,由学生讲教师来动手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所观察到的物品的外形特点,然后请学生们自由组成合作小组。组成一组的同学要基于物品的外形特点,利用彩色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剪刀等工具创造新的形象,完成创意改造的小组可以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小组成员基于创意理念、制作过程以及成果形象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想象、创作、分享、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基本的美术素养中包括了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素养。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通过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行作品鉴赏,还要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方法构建小学美术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美术活动的魅力,并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进行美术鉴赏知识的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美术素养。

以四年级下册《五谷作画》一课为例,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用点状的谷物来组合画画,并教学生利用谷物的外形、质感和色彩制作装饰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同一幅画面用不同材料作画所表现的效果,如水彩画、油画、素描画、五谷画等,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在这几幅画中每幅画有什么特点?这些画有什么不同?有些学生说是颜色上的不同、有些学生说是感觉上的不同,素描只有灰白这两种颜色,使人觉得画面较为纯净;油画的色彩丰富,让人觉得更加生动形象;而谷物画是以前没有见过的绘画形式,这种绘画形式十分有趣且给人以立体感。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可以系统地给学生讲解五谷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五谷视频并在黑板上展示板书,从因形造型、因色造型、因质造型上讲授五谷画的类型,引导学生根据示范画探究谷物的拼摆、画中谷物的形状特征、谷物的质地特征。

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提前准备好的谷物,学生先在素描纸上画一幅画,然后用谷物将这幅画面进行描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构图大小、质感、颜色,选择合适的谷物进行创作。在学生完成创作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作品展览会,在展览会中每个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谷物画特征,又可以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对谷物画进行赏析。

(四)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当代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美术知识,还要具备审美素养,这样才能成长为全面优秀的人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艺术的概念不能准确理解,那么教师在教学时要先分析学生的学情,在掌握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以《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一课为例,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也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兵马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同时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作的,艺术手法细腻。陶俑的装束、神态各不相同,面部表情也各异,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教师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欣赏兵马俑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假想图,艺术假想图中赋予兵马俑丰富的颜色,而后学生可以对兵马俑的发束、手势、面部表情、装饰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对兵马俑的观察判断这些是步兵还是骑兵,是新兵还是将军?

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们要对教师所展示的兵马俑视频和图片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雕塑创作方面进行讲解,同时要从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兵马俑时除了颜色外更关注其创作手法的精妙,以此感受古人的智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五)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理念下,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更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不注重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这不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实时检验。如教师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知识技能发展、审美素质发展进行评价,然后基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让教学与学生发展情况保持一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要对新课标的要求深入解读,在构建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时渗透新课标理念,这样可以让小学美术课堂向科学、高效、全面、艺术化等方向发展,对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新课标美术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