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香传百年
——安龙府试院

2023-05-29 05:56孙晋楠
乡村地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安龙县安龙兴义

文/孙晋楠

兴义安龙府试院。(黄复兴/摄)

安龙县招堤荷花。(刘朝富/摄)

现在一提到兴义,一定有很多人会联想到万峰林,作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兴义的名气也随着黔西南的旅游热越发扩大。但是你知道吗?兴义这个名字最早却不属于这里,而是黔西南的另一处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那就是安龙。

安龙之地,在远古时代隶属于夜郎古国。安龙的名字,来源于“安隆”,宋朝此地出现了安隆洞之名。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帅,将兵30 万趋贵州,灭云南梁王,实现了全国统一。随后明朝大军驻扎于黔,其中安龙一带也有驻军,设置了安隆守御千户所,城在安隆箐口,即今安龙城。后来清雍正五年(1727年)设南笼府,升为府治。嘉庆二年(1797 年),改兴义府。

百年风雨多飘摇

安龙名字的变迁也是一段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风雨见证。安龙在历史文献占据一席之地还得从1644年清兵入关说起。明朝江南诸王曾先后建立的4 个政权相继被清军所灭,1646 年,一批明朝遗臣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建立永历政权,调动南方各省明军抗击清兵南下,但在清军强大攻势下并没能坚持多久,反而颠沛流离,亡命于粤、桂、湘、黔四省。1652 年,大西军首领孙可望、李定国派人将永历帝从广西迁入贵州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永历帝在安龙,“宫室卑陋,服御粗恶”,所居文华殿,窗壁颓圮、风吹雨洒。李定国东进之师,取桂林、破永州、下衡阳、逼长沙,掀起了南明反清的最后一次高潮。

随着抗清斗争的节节胜昝,孙可望逐渐滋长称帝之心,后挟永历朝廷以自重。永历帝如坐危城,欲召李定国统兵入卫,于是与朝臣合谋,不料谋泄,孙可望遣将至安龙问罪,将18 名朝臣下狱、杀害,史称“十八先生之狱”。“明十八先生墓”在安龙县城天榜山下,为南明永历朝臣贞毓等18人殉难处。墓区约4000 余平方米,由墓区、祠堂、摩崖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渐高,四面高墙围护。墓园依山势逐级向上。墓前是一座4 米高,6米宽的大石坊四柱三门,坊上刻有“岿然千古”、左右分刻“成仁”、“取义”8个大字,是贵州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补书。

经过孙可望的叛乱,永历皇帝不得不迁出贵州,逃入云南,不久就被吴三桂消灭。清朝平定了永历,也就宣告内地基本统一。随后,清朝改安龙为“南笼”,有“南明的囚笼”的意思。到1787 年,南笼府又改名为了兴义府。到了1913年民国时期再度废除兴义府,因为和兴义县同名,所以改为了南笼县。从此后,安龙也失去了兴义地区首府的地位。十年后南笼县又改为安龙县一直沿用至今。

“贵州神童”张之洞

张之洞

安龙的这条老街上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座安龙府试院。试院坐落于安龙县城南桅峰山下,安龙第一小学东侧。建成之初,总计有房舍209 间,规模宏阔,是盘江流域诸县学子考取秀才(童子试)的地方,在黔、滇、桂交界地区享有盛名。后来时代变迁,科举废除,试院渐倾圮。今尚存大堂、议事亭、小憩楼等。

试院号舍部分基址。(黄复兴/摄)

招堤美景。(刘朝富/摄)

现在的兴义安龙府试院,位于安龙县城南桅峰山下,在黔、滇、桂交界地区享有盛名。1999 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起,兴义府试院修复方案经批准逐步实施。2011 年4 月初,施工方在试院大堂前早已夷为操场的空地上作业时,意外掘出号舍基址。鉴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性,2011 年6月16 日至7 月4 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安龙县文物管理所对试院旧址展开抢救性清理,共揭露面积1600 余平方米,发掘初步厘清不同时期的石砌基础3 组,即试院、建试院前的民宅及试院废弃后的民国建筑。

试院由左右辕门、告示房、鼓亭、头门、龙门、魁星阁、左右号舍、大堂、官厅、二堂以及供赏玩的红杏山房、纳旭亭、蕉雨轩、植桂轩、芝兰室、驰怀楼、观海楼、天香阁、十八先生祠等组成,得屋209 间,“规模宏阔,甲天下”。这也是贵州省现存的唯一一座保护完整的科举考试试院。

修建这座科举考试试院的是张之洞的父亲——张锳。张之洞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与晚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四大重臣齐名,成为支撑晚清王朝的台柱子,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虽影响深远,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提及张之洞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出生于贵州。

张之洞祖籍直隶南皮,出生地却是贵州安龙县。他的父亲张锳从1826 进入贵州任职,到1855 年病逝于贵东道道尹任上,30 年来一直在贵州工作、生活,兢兢业业一生耕耘于贵州。除了兴义府试院,贵州十景中的安龙招提,也是张锳将其加高、栽培荷花,最终使原先祸害城垣的陂塘海子变成安龙一道靓丽的风景。

道光二十八年(1848 年),张瑛所倡建的安龙招堤半山亭竣工时,他仿阎伯屿邀请群僚著文纪事,在半山亭大宴宾朋。他年仅十一岁的爱子张之洞,即席所作《半山亭记》,震惊四座,齐称“神童”。作为洋务运动的“台柱子”,在贵州度过了童年时代的张之洞受其父熏陶,作风务实。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前身)、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加油”的由来

张之洞致力于教育创办多个学堂,跟其父张瑛不无关系。要知道“加油”这个词的由来,就是因张瑛关爱学子而起。张瑛为官三十年,一生最为重视的就是教育事业。在安龙任职时,每天夜里到了交更时,就有两个差役从知府衙门中走出来,前面的一个提着灯笼,后面的一个挑着桐油篓,沿着大街小巷行走。

他们只要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一个差役便放下油篓,取出油桶,再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随即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

每晚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灯油这样的小事,张瑛足足坚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古代读书人,并非个个都出自殷实之家。对贫寒家庭的子弟而言,平日吃饭、晚上熬油点灯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贵州本就偏远物资匮乏,教育更是落后,普通人家想读书更是艰难。古时交通不便,去外地赶考的开销也是一笔巨款。张瑛添灯油修试院,极大地减少了学子们经济上的负担。安龙的学子们因每晚的“加油”更加发奋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以后,安龙不断有人参加府试、乡试和会试,10 余年间,考取举人20 余名、贡生8 名、进士2 名,比较知名的有官到内阁学士的景其浚、诗人张国华、书院山长贵天乙等人,民闻称为“旷古未有”。这一添加灯油鼓励学子的举动,被世人流传,最终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加油”一词。

今天你去安龙,还可以见到这座曾经承载了万千学子仕途梦的府试院。行走在留存的屋舍和遗址之间,仿佛还能听到阵阵读书声。

猜你喜欢
安龙县安龙兴义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贵州“木纹石”绿色开采之路——安龙县玉素石料厂矿山调研报告
一片丹心献石斛——记贵州安龙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带头人孙墅东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兴义万峰林
The difficulties facing in writing
骑行在兴义
赏花——兴义万峰林
贵州安龙十里荷塘4种生境冬季林鸟群落结构差异性
安龙县委离退局组织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