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

2023-05-30 04:18王芝园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历史

王芝园

新课改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历史学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且形成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第一,要求学生具备唯物史观,让学生有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求学生有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二,要求学生具备时空观念素养,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有正确的把握。第三,要求学生具备史料实证素养,对历史资料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对这些资料能够辨别,对历史有客观的认识,并且能够推断还原历史事实以及能够预测其发展趋势。第四,要求学生具有历史解释素养,能够分辨历史解释和历史事实,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不歪曲事实,能够通过历史解释和历史事实探究历史规律。第五,要求学生具备家国情怀素养,历史学习需要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归属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最终培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

1.教师要制定科学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和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进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標时,教师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学目标要能够对学生起到检验作用,让学生对历史课堂有参与感。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当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是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等,要体现对学生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2.丰富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只是机械记忆,并没有深刻体会,而且学生的自主探究很少,导致缺乏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模式让历史课堂变得活跃,发散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对抗日战争有深刻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体现的精神等,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深刻了解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和民族精神,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进历史教学过程中。

3.教师更新评价观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注重以成绩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多方面评价。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特点等。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评价,重点要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可以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中,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