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前5分钟,敲好课的第一锤

2023-05-30 07:07仇春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比一比一节课蓝莓

仇春梅

一周两节道德与法治课,一节课45分钟,一周与学生在课堂上相遇的时间是90分钟。仅仅90分钟!多么弥足珍贵,怎能不“精打细算”?“吝啬”的我从课前5分钟开始“谋划”。著名教育家于漪先生这样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何用好课前5分钟,敲好第一锤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动”“疑”开启新授课

随着智慧黑板的广泛使用,新授课采用视频引入的方式司空见惯,学生也已经习以为常。如何让新授课的课堂前5分钟“玩”出新花样呢?不妨让学生“动起来”“疑起来”。

1.“动”起来,增活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时,我事先准备了香蕉、蓝莓、猕猴桃、葡萄、小番茄等水果,以及盘子、小刀等,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了一个分组小游戏——制作创意水果拼盘。学生们非常兴奋,定好创意后,切水果的切水果,摆盘的摆盘……一盘盘创意水果拼盘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有用切开的半个猕猴桃和若干蓝莓摆成的憨憨企鹅,有用香蕉片和蓝莓摆成的泡泡小鱼,有用小番茄、香蕉皮摆成的一束束气球……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创新”。通过让学生动起来,把高大上的“创新”放到学生面前,让创新更接地气。

2.“疑”起来,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时,课堂一开始我就抛出两个疑问:1.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守成”了?2.发展速度是不是衡量一国发展的唯一標准?你们觉得还应该有什么评价标准?这些问题迅速激起了学生的讨论兴趣。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立场比较一致,纷纷从“中国发展中仍存在问题”“国际竞争”“不进则退”“居安思危”等角度认为我们不可以“守成”。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说还要看发展的质量,比如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有的说要看发展的效能,比如资源的利用效能;还有的说要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等等。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存在问题,那就改革;要提升百姓幸福指数,那就走共同富裕之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这样良好的探究氛围中,一堂带着疑问与探究的课堂小船就扬帆起航了。

二、“比”“评”开启复习课

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紧,复习课需要高效;复习课内容旧,先练后讲,形式单一,内驱不强,复习课需要新意。如何上好一堂既有新意又高效的课呢?我们依然从用好课堂前5分钟开始。

1.“比”起来,激竞争。

复习课重难点集中,为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我会在课前5分钟设置“比一比”这个紧张带感的小环节,从上节课所做所讲的题目中,找出易混易错点,形成一组组“找不同”的填空题、“我来改”的判断题,让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或个人擂台赛。填空和判断这两种形式因为题型小而灵活,能最快速度检查、巩固易混易错点。比如“找不同——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理念”,这是上一节的一道单选题,错误人数较多。通过上一节课的讲解和这一节课的“比一比”,大部分学生能清晰地知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比一比”环节,是以“比”带“忆”,以“比”带“学”,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学习过程的完善。

2.“评”起来,诱反思。

复习课免不了习题的练习和评讲,如何把老做法玩出新花样?利用课前5分钟,投影学生的练习卷,让学生来评价、评分。教师需要注意练习卷的选择,如果目的是表扬学生学习态度,那么就选择书写认真、解题痕迹明显的练习卷;如果目的是指导答题,那么就选择审题不清、答题角度不全、表述口语化的练习卷。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比老师更直接、更大胆,学生给分比老师更谨慎,更“吝啬”。但就是这样的直接与“吝啬”,却让被评的同学更清晰地发现自身答题存在的问题,让其余同学审视自己的答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生是客观、公允的,在评价优秀作业时,也是不吝赞美,能条条罗列好在哪里。夸别人好在哪里,就是夸学习态度、夸思考过程,就是在向榜样学习。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需求、带着反思,开始一堂习题评讲课,还有什么比反思更能激发学习动力的呢?

虽说对于一节课而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也有不少“高开低走”的课堂。但我相信,始终抱着一颗虔诚研究、积极进取的心,心中有课堂,心中有学生,就能让我们的课堂不断精进。

猜你喜欢
比一比一节课蓝莓
比一比
蓝莓建园技术
比一比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蓝莓姑娘
比一比
托马斯的一节课
甜甜的蓝莓果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