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2023-05-30 07:07毛诗怡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培育

毛诗怡

历史是已经凝固了的现实,知过去才能更好地创未来。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只有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淘出真正的精神瑰宝,华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才能得以延续与传承。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底色,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此方能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方能传承伟大的奋斗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赤诚的爱国精神,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家国情怀的培养不能仅仅依赖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专题教育。历史是活生生的课文,透过历史的缝隙,学生能将大时代浪潮中那些有着铮铮铁骨,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看得更清楚。

一直以来,社会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多地寄希望于思想政治课堂和语文课堂,未能意识到历史课堂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在历史课堂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效果绝对非同凡响。相比于理论说教,学生更倾向于学习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事件,教师可紧抓这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历史课本素材,延伸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自主探索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做出的决定带来了哪些影响、对当代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重视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为了让学生正视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时刻铭记历史。

一、深入挖掘课文素材,理解家国情怀

历史教材的编写基于唯物史观,是客观的历史资料素材。学生在学习历史素材的过程中,能对中华民族过往有大致了解。历史教材的编写有着其独特的历史逻辑,教师应深挖教材,详细讲解其中相对重要的历史图片、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并从中选取合适的素材将其整合成爱国教育专题,系统介绍历史人物的贡献,帮助学生理解何为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教师应深挖有关抗美援朝的内容,分析当时环境下,刚成立的中国面临的处境,在搜集更多有关抗美援朝影视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了解“冰雕连”的故事。学生通过那一代人的家国情怀,能够切实感受何为家、何为国、何为保家卫国。

二、延伸学习历史人物,感悟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是指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延伸学习历史人物,能更好地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辩证理解他们的历史作用,这对学生学习历史极为重要。由于历史教材篇幅有限,没法对所有历史人物生平展开详细介绍。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搜寻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了解其在特定岁月里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代的曙光》时,可按教材编写顺序,依次介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了解了基础史事后,通过相关影视资料,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推动作用的其他历史人物,如赵世炎、邓中夏以及傅斯年等学生代表,深入了解人物生平,感悟他们作为青年学生强烈的救亡图存的愿望,以及無畏牺牲的勇敢。

三、设立历史学习主题周,升华家国情怀

为了避免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反感,教师必须紧随时代潮流,了解当下中学生喜欢的事物,并将其与历史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发现历史的新颖之处。教师可以设立历史学习主题周,每周选取一个历史主题进行学习,教学形式不限,可以是历史情景剧,也可以是播放历史电视剧,还可以是学生自主发起的其他形式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升华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时,可将主题定为爱国主义,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我的1919》或电视剧《觉醒年代》等。学生将会看到那个年代的外交官、学生、教师以及工人等群体,为了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与牺牲,又遭到了怎样的阻碍,从而意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少爱国志士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以此坚定自身信仰,感念与铭记先辈的牺牲,并思考在当下该如何爱国,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能帮助学生揭开鲜为人知的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并深刻领悟家国情怀的深意。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能知过去、创未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认真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培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略谈“家国情怀”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