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习支架 感悟奇妙想象

2023-05-30 17:39刘淑芳程琳钦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鸟窝一棵树习作

刘淑芳 程琳钦

【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和“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可见,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想象开展教学。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以及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和一次习作“奇妙的想象”。精读课文重在教会学生大胆想象的方式方法,感受想象的神奇与美好;“交流平台”是对想象方法的一个梳理和小结;“初试身手”旨在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方法展开想象;习作例文则是对方法的一个再次感悟;最后的单元习作是对本单元学习的一个检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运用想象的方法,创编一个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读句子想画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设计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训练的问题,并逐步教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改编故事,从而不断感受想象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会认“痒”“零”等生字,积累“丁零丁零”等拟声词,培养独立识字意识。

2.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走进想象世界。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想象的大胆和奇妙,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关注文章写法,探究奇妙想象的几种思维方式,尝试大胆、奇妙地想象。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想象的神奇和美好。

2.探究奇妙想象的方式和方法,尝试大胆、奇妙地想象。

【教学难点】

探究想象的方式和方法,尝试大胆、奇妙地想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宇宙的另一边》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神奇的想象。谁来说说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想象方法?

生:反着想。

师:宇宙的另一边,一切事物和我们现实世界都是反着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又藏着哪些神奇的想象呢?作者又运用了哪些想象的方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板书:《我变成了一棵树》)

【评析:课前回顾旧知,了解上一课的想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检查预学,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读音

(师出示)

希望  继续  麻烦  糖醋排骨  痒痒的

丁零丁零   嗵嗵   咕噜噜

师: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第一行的词语?

(一生领读,师正音,强调“痒痒的”中的第二个“痒”读三声,“麻烦”的“烦”是唇齿音。)

师: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第二行的词语?

(一生领读)

师:这三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表示声音的。

师:在文中它们分别是形容什么声音的?

生:“丁零丁零”形容树震动时鸟窝发出的声音。

生:“嗵嗵”是英英变成一棵树后看到妈妈时心跳的声音。

师:心是怎样跳的?一起读读。

(生读)

生:“咕噜噜”是肚子饿了发出的声音。

师:你肚子饿的时候也发出过这样的声音吗?

生:有,上周五放学时我感觉很饿,肚子就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2.聚焦“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出示: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那些问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英英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生:她是怎样变成一棵树的?

生: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你们很爱思考,很会提问。这篇课文就是按照这个顺序,先写了英英变成树的原因和过程,然后写了英英变成树后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评析:三年级下册的课文,字词的掌握仍是保底要求。本课生字、词语相对比较简单,通过预习反馈,交流重点词语,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三  了解“变身”,领略想象的奇妙美好

1.“变身”的原因很奇妙

师:“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生:英英心里想:“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师:原来“变身”的原因竟是不想被叫回去吃饭。這是为什么呢?老师不明白,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有时候我玩得正高兴,妈妈催我回家吃饭,我觉得很扫兴。

师:原来是玩得太投入了,舍不得被打断呀。可以变化的事物很多,为什么英英却想到变成一棵树?

生:妈妈叫她吃饭时,她正在树下玩得很开心。

生:也许她一直都很喜欢这棵大树。

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看来还是你们更懂英英的心。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用上这个句式说一说。

(师出示:我真希望变成        ,这样就        。)

生:我真希望变成一只鸟,这样就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了。

师:真是个追求自由的孩子,美好风景尽收眼底,那种感觉一定特别好。

生:我真希望变成一个医生,这样就不用半夜把发烧的弟弟送医院了。

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懂得为家庭分忧,太有责任心了。祝你梦想成真。

2.“变身”的过程奇妙又美好

师:英英是怎样变成一棵树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读)“我心里想着……冒出来。”

师:大家说说英英变成大树的过程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因为心里有了想法,马上就能实现。

生:有意思。树枝还能从英英的身体里面冒出来。

师:多有意思啊!小树枝会从胳膊上冒出来。而且痒痒的,一点也不痛苦。

师:看呀,这些小树枝是一个一个——

生:冒出来的。

师:平常我们看到的树枝都是长出来的,这里为什么用“冒出来”?

生:“冒出来”说明长得很快。

师:快到什么程度?

生:可能身上一下子就会长满树枝。

师:从这个“冒”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真是太神奇了。

师:是啊,多神奇,多有意思啊!誰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师:英英梦想成真,“变身”一棵树,“变身”的原因和过程让我们感受到想象很奇妙,很美好。(板书:想象 奇妙 美好)

3.自主学习,感悟想象的奇妙美好

师:英英变成一棵树后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课文中又有哪些有意思的想象?让我们自主学习。

(师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5~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为什么有意思。)

(生汇报交流,感悟想象的美妙。)

生:我觉得鸟窝有意思。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棵树的鸟窝和我们生活中的鸟窝完全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谁想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你读得真好!你们瞧,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这么多形状,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

生:各种形状。

师:各种形状的鸟窝。你知道吗?在想象的世界里,只要你敢想,小树就敢长。想想看,还会有哪些神奇的形状?

生:还有爱心形状的。

生:船形的。

生:波浪形的。

……

师:这么多形状的鸟窝,写都写不完,难怪作者用了一个标点符号来代替,谁发现了?

生:作者用了省略号。

师:看呀,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隐藏着说不完、道不尽的神奇呢。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这一段还有哪个地方奇妙?

生:“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师:想象一下,鸟窝们会怎样跳舞呢?

生:鸟窝们会手拉手一起跳舞。

师:你能示范一下吗?

(生示范)

师:真有趣,还会怎样跳舞?

生:可能会原地转圈圈……

师:这充满趣味的想象,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我觉得大树上住满小动物,大树还会弯腰邀请小动物,有意思。

师:鸟窝里不住鸟,住的全是小动物,可真有意思。

师:有哪些小动物住进去了呢?

生: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师: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来的?

生:(读)“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师:轻轻一跳,轻轻一爬,住进来多么容易呀!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看来无论怎样,大树总会有神奇的办法让小动物住进来,

生:妈妈来了,有意思。

师:说一说妈妈是怎么来的,妈妈进来之后,发生了哪些事情。

生:(读)“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师:妈妈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做什么?

生:分给小动物们吃。

师:你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生:关心孩子。

生:有爱心。

师:小动物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我们也一起津津有味地读。

(指导读句子)

生:肚子咕噜噜叫有意思。

师:正当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传来了一种怪怪的声音,“咕噜噜……”小动物们望了一眼,又继续吃,又传来了“咕噜噜……”的声音。这时英英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英英会想什么呢?

生:她肯定在想家里美味的饭菜。

师:她吃得着吗?

生:吃不到,因为她现在是一棵树。

师:正当她后悔的时候,小动物们开始了讨论。

(师出示句子,师生配合读。)

师:大家觉得这一段描写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有的说大树的口水是尿,真是太有意思了!

师:这么有意思的内容,我们分角色读一读。

【评析: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以及课后习题一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探秘有意思的想象,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有意思”。】

板块四 梳理故事,发现想象的秘密

师:刚刚我们品读了那么多有意思的内容,大家知道作者是怎样把故事写得这么有趣的吗?

生:靠的是神奇的想象。

师:那作者又是如何想象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小组讨论讨论。(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思考作者的想象方法,把关键词填进表格中。)

(生合作学习填写表格)

师:读完故事,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开心、快乐。

师:是的,读完故事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故事中的想象是美好的、奇妙的,可也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是要联系事物本身的外观、用途、习性、形态等特点,顺着特点展开想象。想象故事就是要带给别人一种奇妙、美好的体验。

【评析:梳理故事情节,聚焦想象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品读精彩场景的同时,感受作者有趣的想象,发现想象的方式方法,为自主创编故事打下基础。】

板块五   迁移方法,练笔延伸

师:单元导读页让我们发挥想象创编故事,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学到的想象方法来进行小练笔。

(师出示小练笔要求: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你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会有什么奇妙的事发生?)

师:动笔之前,我們先来构思思维导图。

(师出示思维导图,生完成,师巡视,并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上台展示。)

师: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变身成功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他们又是怎样想象的。

生:我变成了一只老鹰,整天翱翔在祖国的蓝天。那些麻雀啊、喜鹊啊、黄鹂啊,都昂起头仰望着我。他们真羡慕我飞得这么高。白天我就到处飞着看风景,锻炼飞行本领,晚上我还会为农民伯伯抓田鼠呢!

师:变身老鹰自由翱翔,还为农民伯伯抓田鼠。他联系了老鹰飞得高的特点,还联系了老鹰的生活习性——吃田鼠。如果把怎么飞行、怎么抓田鼠的过程多写几句就更好了。

生:我变成了孙悟空,正提着我的金箍棒去找太上老君索要仙丹。等我有了仙丹,世间哪里还有治不好的病?

师:真是个正义的孙悟空。想象时联系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正义、有爱心、有担当。下课了把过程完整地写出来,一定很精彩。

【评析:结合课后习题,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运用学到的想象方法,学以致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创编一篇完整的故事很难,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拟定提纲,可以帮助学生有逻辑、有顺序地将故事串联起来,为创编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块六   课堂总结,推荐阅读

师:大家的思维导图已经构思好了,课后我们把思维导图上的内容详细地写下来,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了。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是谁创编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认识作家顾鹰。顾鹰阿姨还有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后大家要多去阅读哦。

(师布置课后作业任务)

【评析:将课堂作业延伸到课后,既是对本堂课任务的拓展延伸,也激发了学生创编故事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更多有趣的童话,探秘更多神奇的想象。】

【总评】

想象类作文看似简单,实则下笔容易写好难。纵观本课教学,可圈可点,贵在把想象定位于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想象的方式方法,紧扣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一、纵横关联读教材,精准细致定目标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习作单元主题非常集中,读与写一脉相承。精读课文能很好地为习作提供方法和支架,而习作则是对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学习后的迁移运用,水到渠成。故本课的教学没有过多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与品悟,而是直奔想象的大胆与奇妙,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大胆想象的思维方式,为后面的习作表达夯实基础,目标定位精准且细致。

二、以思维训练为抓手,统领教学达成目标

想象是一种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思维能力。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在逐步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奠基。三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想象能力,会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而本课的增长点,刘老师定位于想象的大胆和奇妙。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紧扣课后题中的“有意思”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感受“有意思”,初步领略想象的大胆和奇妙。在“变身”的时候,又通过分析“英英为什么会变成一棵树”引导学生思考,让其明白想象是有依据的,不是胡思乱想,不是天马行空地想。一系列活动无不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多层面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变身”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初步领略到想象的大胆和奇妙;“变身后”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想象很奇妙;分析作者如何想象得大胆又奇妙,则让学生理解了想象的奇妙,并初步掌握了想象奇妙的思维方式;最后尝试大胆又奇妙的想象,则是练习和运用。整节课下来,学生对大胆、奇妙的想象经历了从认知到理解再到实践的完整过程。

四、发现思维路径,让思维可视化

为什么英英要变成一棵树?这个问题直接将思维变得可视化——正在树下玩耍,或者她一直都很喜欢这棵树。学生在创编故事时,自己想变成什么,就有思维路径可循了。最精彩的要数发现想象的秘密那个环节了。通过对故事奇妙地方的梳理,将想象的方法提炼出来,让思维路径公之于黑板,学生直接拿去就用。而鱼泡泡思维导图就更直观了,思维的路径一目了然。

五、把握价值取向,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刘老师也丝毫没懈怠育人目标的落实。从对学生的评价语“真是个追求自由的孩子,美好风景尽收眼底,那种感觉一定特别好”“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懂得为家庭分优,太有责任心了”,从变身的过程“痒痒的,一点也不痛苦”,英英的妈妈是个“有爱心的、关心孩子的妈妈”“读完故事的心情是愉悦的”,足见刘老师重视把握价值取向,落实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重庆市奉节县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鸟窝一棵树习作
你是一棵树
一棵树七个人
一棵树(外六首)
鸟窝
《鸟窝》
窗外,一棵树(外三首)
鸟窝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