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增值策略

2023-05-30 05:59丁爱平周卫东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经验值

丁爱平 周卫东

【摘 要】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当下,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需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需要在不断反思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资源的深度研发、线上线下巧妙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及加强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等途径,扎实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方法值 经验值 效能值 成长值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是在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时空中,教师采取个人或合作的方式,通过信息化环境与工具,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利用相关数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体现因材施教,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有计划实施的教学方式。

一、线上资源精研发,提高“方法值”

学习资源缺乏,怎么办?有不少学校教师的做法是“拿来主义”——上网“淘”教学资源。一时间,铺天盖地的教材微课、拓展课、校本微课程、课件、练习单席卷而来,充斥在各种网络平台。乱花渐欲迷人眼,如果教师只是做点状的挑选,然后直接将其发送给学生,这很可能会加剧“碎片化”知识学习的弊端。

为此,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数学组开发了“数学思想方法”特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做到内容精准

“数学思想方法探究”微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归纳等。如“三角形中也有‘风车吗”一课彰显出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独特魅力,无论韦恩图的精准解析还是三角形“风车叶片”的直观形象,都给学生带来了“数学好玩”的学习体验。“抓小偷”一课吸引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散发出浓郁的逻辑推理意味。“照葫芦画瓢”“奇妙的斐波那契数列”等课吸引学生走进奇妙的数字世界,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数字中探寻不变的关系和规律,感悟建模思想,抵达数学本质。“网开一面”“田忌赛马”等微课,则融数学、人文、哲学于一体,开阔学生视野、涵养必备品格,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评价。

(二)做到利学利教

“数学思想方法探究”微课有四个板块:“我尝试”“我巩固”“我反思(小结)”“我挑战(拓展)”。“我尝试”板块旨在让学生有准备地学。教师提前一天在班级QQ群发布一个关于微课主题的大问题,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者与家人讨论,把自己的思考结果通过语音或者图片发送给教师。“我尝试”板块将呈现学生多元的数学思考,并让学生做基本方法的介绍,做到“保底”。“我反思(小结)”板块让学生用条目式的文字凝练本节微课的重点知识和重要的思想方法。“我挑战(拓展)”板块有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种是教师出示一类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二、线上线下巧融合,提升“经验值”

如果线上學习重视知识的获得,那线下的学习则侧重让儿童在实践中体验,达到经验的丰盈。如何设计数学活动?活动主题生活化、活动材料简约化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原则。学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主题实践活动,力求有趣又有收获。

(一)线上知识学习,线下生活再现,让抽象变得具体

抽象、推理、模型思想是数学发展所依赖的三个数学思想,其中抽象是数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基本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例如,“元、角、分”单元,随着现代付款方式的普及,认识人民币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撑,不容易理解“人民币单位”和“进率”的概念。为此,一年级教师结合教材录制“了解人民币”的微课,在授课前先播放微课,在学生了解了常识性知识后,再与学生扮演“一家人”,一起做小买卖,市场特别热闹:“老板,这支笔多少钱?”“一块五。”“一块五是多少钱呢?”“哦!原来是一元加五角,那我用3个五角行不行?”“老板,你找错钱了吧?”有趣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货币的认识,抽象的人民币单位在使用人民币的活动中变得具体可感。学生迫不及待地上传“我家的小卖部”微视频、微电影,纷纷不亦乐乎。

(二)线上初步体验,线下深度思维,让智趣成为自然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玩数学游戏的机会很少。数学学习给很多人留下了“数学=解题”的刻板印象。小学数学的学习,不能丢失儿童的游戏精神,要让智趣成为一种数学学习的自然样态,才能吸引学生走进数学思维的腹地。居家学习给了我们释放游戏精神的机会。“玩转骰子”“火柴棒游戏”“趣玩‘24点”“汉诺塔”“逻辑游戏”等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玩得热火朝天,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游戏视频发到网上与大家分享。回到学校里,教师再组织学生对相关游戏进行思维加工,发掘其中的智能元素和思想元素。二年级的“趣玩‘24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加强了对数的运算和数感的锻炼;三年级的“有趣的幻方”一课,让学生了解了幻方的起源和游戏规则,在练习中增强对数的感知,训练思维;四年级教师推荐“汉诺塔”这一益智游戏,让学生开动脑筋,学生用萝卜雕刻汉诺塔,反复尝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直到成功;五年级学生玩“逻辑游戏”,在让人匪夷所思而又在情理之中的逻辑思维游戏中进行头脑风暴;六年级学生玩“华容道”,教师为学生介绍游戏的相关历史,通过引导学生移动板块来释放“曹操”的全过程,使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数字土著”为主体,增加效能值

当下的学生是一群“数字土著”,他们无师自通地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人,驾驭各种程序比成人熟练得多。教师可以“学”促“教”,以“数字土著”为主导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居家学习的“效能值”。

(一)小老师·大讲堂,在学习平台表达“我的学习”

网络学习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言堂”,“数字土著”们更渴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展示学习成果。我们开展了“小老师·大讲堂”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当起小老师,在家长和教师的协助下准备教学材料,在家里反复试讲,拍摄微视频。小老师讲课的内容有好题推荐、数学阅读,还有上学期的重点回顾,等等。学生进入自编自导自演的忘我状态,愉快地表达自我的数学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彰显出鲜明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这些讲课视频分批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全体学生观看、留言点评,甚至推广到其他学校进行资源共享。

(二)小题目·大动作,用连锁反应看见“真的学习”

教师感叹,每天要在电脑上批改几十张乃至一百多张作业图片,批改后还要二次查阅订正的图片,错题的指导意见学生也不能及时查看并回复,有的教师甚至要等到晚上10点钟才能收齐作业。我们要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作业模式,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做作业、收作业、讲评作业的主人,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我们利用线上平台的题库,每天精心设计一个主观问答题和几道由浅入深的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由平台自动批阅和统计错题情况。教师每天登录平台下载数据,通知错题人进行反思。教师接着把典型错题截屏,请全体学生提前思考:“错在哪儿?为什么会错?”再相约会议直播,倡导学生要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误原因,最后由错题人总结陈词。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在第三天前后,教师单独连线基础薄弱的学生聊一聊这些题。我们还鼓励学生选出经典错题,记录在自己的“错题研究卡”上,或者用手机拍成简单的微视频,发送到班级群进行分享,还可以传给同年级其他班级,开展“讲课漂流”活动。

实践证明,这种连锁反应作业不再是学生做、教师改,学生订正、教师再改的点对点拉锯式的任务,而是把每个学生都卷入作业链条中,各司其职。这样,高倍放大了诊断与分析的关键环节,看见“真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学科融合润无声,指向“成长值”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混合式学习,不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而是聚合为“学科育人”。我们努力通过自由平等、合作包容、开放创新的线上教学,向学生解释知识是什么,更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将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内化为学生精神发育和生命成长的基礎,使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一)关注社会生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融合式学习不仅有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更有学科育人的自然渗透。有海外学子关心祖国人民的抗疫之战,用爱心、用慧眼看国外的疫情分析数据,撰写了研究报告。这些报告让学生学会在公共危机面前如何做出理性、科学的判断,懂得了敬畏生命、爱护生命,更加关注祖国人民的生活,看到一个民族的团结与强大;在全球抗疫的严峻形势下,很多学生通过大数据对比,总结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与幸福感……教师立足学科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面向未来学习,培养新时代儿童

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教师必须主动学习并运用新技术,这一点不容置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当下影响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最大变量。也许不久的将来,每个学生拿着同一张课程表同时同地上课的场景将不复存在,学校的功能、教师的职责都将发生改变。

“教书育人”永不过时。搜索引擎弹出的陈述性知识、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新知,通过线上交流能解决的问题……都不需要教师从零起点开始教。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时代在未来将终结,但是教师岗位不会消亡,教师依然拥有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师将真正成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生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学生心灵花园的守护者、学生素养提升的引导者。

融合式学习是未来学习的预演,但是与真正的未来学习还存在着差距。未来的学习具有泛在化、全天候、无边界、项目化、有深度、可持续等特征。教师要从研究学生“如何学”“学得怎样”“学习困难何在”等问题入手,在加强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融合上下功夫,在维持线上教育的长期效果上动脑筋。

我们不能一味倚仗线下教学,也不能把教学整体搬进线上。我们倡导学生自导式学习,着力精准教、自主学。其不仅适用于线下教学,也适用于线上学习。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真实问题上思考“教师教什么”,我们可以以真实问题为抓手,从中捕捉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预判学生线上学习可能出现的问题,制作教学资源;也可以利用线上学习的交互性,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分享活动。我们要有实践反思:从线上教学走向融合教学,让学习真实发生。

猜你喜欢
经验值
基于云班课教学平台过程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结合游戏活动打造园本建构课程体系
基于“云班课”经验值提高食品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中过程性考核系统设计分析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分子生物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企业专业经验值结构化
浅析比重瓶法实测土粒比重
盛大网络试行游戏化办公
微曝氧化沟工艺运行参数的确定
盛大管理像游戏一样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