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2023-05-30 10:48朱秀云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情感

朱秀云

我国古诗词以其美好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美德,并流传了下来,形成文化精神财富。古诗词作为文人骚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文化介质,意象唯美,结构简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操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古诗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探讨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习任务“读”的走向

1.落实学习任务基础读

“三分诗,七分读。”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古诗词教学的第一要义在于“读”。“读”是赏析古诗词的基础和关键,它在古诗词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用不同的方式落实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等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理解诗词内涵和情感,使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培养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阅读目标中首先强调的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论是什么文体,读正确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对古诗词更是如此,要读得准古诗词中的所有字音,特别是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多音字和通假字的发音。在教学《渔歌子》一诗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的“塞”字时,就要读准“sài”。《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应读“wú”,通“无”。《敕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通“现”。《鹿柴》一诗,诗题中的“柴”读“zhài”,不读“chái”。《静夜思》一诗中的“静”要读准后鼻韵母“jìng”,“思”平舌音“sī”。当然,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根据学情来落实字词教学,扫清字词障碍才能更好地学习古诗。

2.指导学习任务读好节奏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在停顿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划分节奏需要根据每句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要指导学生读好题目的节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晓》一诗可以这样来划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这部分“读”的教学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技巧,却是基础教学,是底线,是最基本的要求,必不可少,也不能打折,必须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完成读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落实读的任务环节时,虽然注意的是听准字音、听好节奏,但为了防止课堂沉闷、无趣,需要精心设计,创造特殊情境,灵活施教,注重生成效果,以练定教。例如,先录音给学生示范读,接着让学生跟着读。通过理解语言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不同,从而把握好誦读停顿上的要点,既能够给学生以表达思想感受的时间,也使其易于接受和掌握,还能够提升诵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感,从而正确传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习任务理解读

在了解诗意的大背景下诵读古诗词,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合辙押韵的旋律美,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感,便于记住、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饱含着快乐、兴奋之意。起句与七、八句节拍要急促,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的吟诵抑扬顿挫,学习者在语境中很自然地感受到作者极欲回乡的心情,更有利于他们熟记吟诵内容。

4.引导学习任务发挥想象情境读

俗话说:“情由境生。”想象情境读是符合诗歌中艺术意境的艺术美的。所以,学生在掌握了诗篇的大意之后,还要进一步挖掘,细细品味,根据诗词的文学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意识带到诗篇的具体情境之中,在大脑中形成诗篇中描写的情境。如此,学生就会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也会对诗意认识得更深入,对感情也感受得更深刻。例如,在教学《锄禾》这首诗时,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图,接着告诉大家你看见了一幅怎样的图,然后学生们争着说“我看见一位农夫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裳全汗湿了,他很辛苦”“我们所吃的饭,都是村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等等,这正是古诗中的画面。如果继续引导,学生们就会知道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重要性。小学课本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是语句精美、富有诗意的,如果学生能在大脑中形成现实场景画面,就能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诗歌的意境美。

5.引导学习任务感悟情感读

从理解诗歌表现的情感上去阅读,更可以品味诗歌韵律之美,读出诗歌情感之美,从而走进诗人丰厚而细致的内心世界。例如教学《渔歌子》,教师在助力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词人超然物外的情感,再反复背诵吟咏,学生就会逐步读出明朗跳跃的旋律、轻柔美妙的声调。在这种带着理解的诵读中,学生更能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促成情感态度的养成与价值观的熏陶。

二、引导学习任务“品”的走向

1.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古诗词诵读,历来都以精炼含蓄、神韵隽永的语句美,征服着古往今来国内外的广大诵读者。它篇幅简短,而且文字数量有限,既不用闲词,也不用闲句,每词每句都显示了最佳的效果。可以说,发挥了以最少的字数表现最宝贵的信息的作用。例如:人们都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王安石作品《泊船瓜州》中的名句。当时王安石多次斟酌是用“满”还是用“过”,为何最终仍然选择了“绿”字,而不是用“满、过”?因为“绿”字让这首诗更符合情境,更能表达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古诗词教学的语言美不仅表现在文字精炼含蓄之上,更体现在“言有尽而意无限”的神韵隽永上。这意味着古诗词学习不要停滞于对词语字面含义的理解,还需要深入研究字义内涵的言外之意,以此抓住诗歌的精髓。

2.引导学生领悟意境美

古诗词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诗人将描绘的景和情交织、融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以及一个个独特的意象,只有把握住并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象美,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精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联想,此时,每位学生所形成的意象都不相同,要认真倾听诗人的内心诉求,并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看看在自己大脑中产生了一个什么形象,并根据所想,进入意境。例如,在教学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时,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悯农》,并想象画面,农夫在正当午时的烈日下洒汗锄地、除草、捉虫、浇水等辛苦场景就会展现在眼前,进而理解“粒粒皆辛苦”,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然后学习《江上渔者》,在掌握诗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想象鲈鱼味的鲜美,想象大江上海浪汹涌的场面,再想象一叶扁舟在大江上一起一伏,渔夫们捕鱼的场面。学生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大江上渔夫冒着风雨危险辛苦捕鱼的生动场景。再指导他们与《悯农》对照,以此启发他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体会作者对农夫的深入关注和理解。这时引入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无私胸怀及愿为天下人的幸福而奋斗的浓浓的家国情怀。

3.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美

情感是指人類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带有感染力的特征。教师首先要在备课时提醒自己,以古诗词内容的情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自身还要仔细学习钻研课文,梳理知识点,准确掌握古诗的情感内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是历代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语言精炼,旋律美妙,令人叫绝的作品中隐藏着作者彼时彼刻的心路历程。“古诗贵言志”,古诗词表达了很多美妙的意境,这就要求教师们通过自身对古诗词的感悟,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文化意蕴。

4.引导学生感受形式美

古诗的韵律、平仄、对仗等方面还有不少应该探索的问题。例如二年级下册的《绝句》一诗,全文都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二行、三四行对照起来朗读,从而体会对仗所产生的结构之美,同时指导他们结合生活、学习、环境等实际情况利用对仗来写作诗句,进而体会诗句的结构之美。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是很丰富,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以填空式引导学生创作。这样一来,一是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二是激发了学生写诗的兴趣。例如当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校的景物进行创作。

三、引导学习任务“过程性评价”的走向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习活动引入评论中去,并充分调动每个学习者关心评论,积极参与评论,在评论中相互沟通。例如学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三、四句后,出示三幅李白送孟浩然的图画(一幅是千帆竞渡,一幅是只有一艘帆船,一幅是几艘帆船),要求选出最准确的一幅,说说理由,再次体会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情谊。为什么说选千帆竞渡这一幅是对的呢?在温暖如春的江南三月,当时长江上必定是千帆竞渡,一片繁忙,可在李白的眼里看到的为什么是“孤帆”呢?原来“过尽千帆皆不是”,李白心中只有孟浩然。这样便深入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真实情感。这一评价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评价要点及问题解决的任务型评价,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获得认知体验,切实发展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注重的是“体验”“感受”“想象”,指向的是兴趣与实践,也就是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明稚嫩和真实的生活的感悟,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逐步提高。通过把学习任务群贯穿在“读——品——评”的情境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叩启了对古诗词的灵性感受与浓厚兴趣,感受古诗词的美,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目标。

注:本文系肇庆市基础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项目2021年度课题“基于山区小学学生阅读现状发散性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ZQJYKYKT435)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古诗词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踏青古诗词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