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

2023-05-30 03:55廖海鳌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实践性双减情境

廖海鳌

“双减”政策的精神实质是“减负提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作为“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作業设计的内容应立足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作业设计的形式应着眼于学生的“作业兴趣”,作业实施的途径与方法则应着眼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融各科知识运用、学科探究、生活体验、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于一体的作业,有利于引领学生拥抱生活,深入社会,在作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核心素养,有利于有效落实“双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所说的“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指的是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探索实践能力,以及与学生终身学习密切相关的兴趣、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素养养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各科知识、生活体验、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于一体的作业类型。与传统的常规性作业相比,综合实践性作业更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思辨能力、探究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对常规作业的有效补充。

一、立足“语文素养”的提升,设计作业内容

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内容的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突出教学重点。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内容必须指向学习目标。

2.从语文素养养成出发,落实“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要“减负不减质”,作业的“增效提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力的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因此,综合实践性作业设计要注重修炼学生这方面的“内功”。

3.从“学语文、用语文”的指导思想出发,体现实践性。设计内容要注重将学生吸引到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理解,应用话语系统。

例如:苏轼寓惠时写下了《食荔枝》一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写下这首诗的?请你利用周末与父母一道游惠州西湖,游苏堤,登孤山,谒东坡亭,上网查阅苏轼生平经历的有关资料,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感悟他的豁达情怀,想象苏轼写《食荔枝》一诗的情境和经过,与父母交流后按照《记承天寺夜游》叙事、写景、抒情的写法,写一篇不超过300字的文章,并用这首诗作为结尾。

这项作业是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设计的,设计意图: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感受他的“旷达情怀”,并通过“仿写”,让学生感悟如何通过叙事写景去表情达理。设计方法:充分利用地域资源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实践,获得书本难以达到的“真实感”。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语文,这项作业的设计既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又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并驱动学生在作业实践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内化写作知识。

4.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体现综合性。设计内容可以将多学科的知识运用融于一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运用旧知识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着眼学生作业兴趣,丰富作业类型形式

作业内容及形式要讲求实效性和趣味性,注重生活化和情境化。丰富多样、活泼有趣的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提升素养的目的。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可以设计如下类型的综合实践性作业。

1.知识迁移型作业。知识迁移型作业常常针对课堂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或技能进行迁移和拓展,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如学习第一单元课文和“对联”知识后,可以这样设计作业:请从袁隆平、黄旭华、杨利伟等人物中选取你最敬佩的一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撰写一副对联,概括人物事迹,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2.实践探究型作业。其作业设计意图是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索和有关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走近大自然,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养。

3.口语交际型作业。目的是通过情境创设,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从而进行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作业形式可以是阅读分享、辩论会、故事会、朗诵等,如学习第二单元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请搜集3~5首现代爱国抒情诗歌,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开展小组“阅读分享”活动,先在学习小组间分享阅读感悟,然后在班级朗诵会上朗诵交流。

4.情境表演型作业。此类作业基于课内,重视课内知识的外化,偏重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感悟,最后通过情境表演来体现。如学习了第六单元《活板》之后,设计这样的作业:假如你穿越到北宋,毕昇准备开一间印刷店,聘请你做店长。(1)店铺选址。请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背景,结合课文内容,为店铺选择一个最佳的地址,并陈述你的理由。(2)业务介绍。假如有顾客想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及特点,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给他做一个介绍。

三、综合性实践作业的实施途径与评价方法

1.创新作业布置形式。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引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升语文素养。此类作业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灵活性、思维的开放性和空间的拓展性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家长、社会的多方互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获得更丰富的作业实践体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学校、家长都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双减”政策的减负要求,学校对此类作业要统筹安排,适量布置。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可统一布置每周一项学习任务。可以是学生个人自主完成,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还可以是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的学习任务。

2.创新作业评价方式。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有别于常规性作业,应重过程而轻结果,重视学生的作业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业活动。评价方式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重视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自我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二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可以将参与作业活动的学习小组的学生、家长、教师纳入评价体系之中进行评价,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此基础上,形成作业实施评价表。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实践性双减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