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3-05-30 03:55许业奎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数导学乘法

许业奎

在数学的诸多特性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数学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数学系统化的知识以相近内容为单元,逐级上升而又紧密相连地分布于各个学段,形成一个整体。这决定了数学教学应该是单元整体化的教学,而学生在整体化的教学中,主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关联,理解本质,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那么,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该如何实施?

一、起点:分析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学习的内容绝对不是线性地、单向地叠加,而是系统化、结构化的一个整体。如果过度关注知识点的教学,会让学习碎片化、零散化。而以整体的视角分析单元内容,探寻内容之间的联系,则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思前顾后,定位单元

以大整体的视角全面、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厘清知识的来源,延展知识的去向,能更科学、准确地定位单元教材的地位。

2.总揽单元,组装系统

单元教学内容一般按“单元起始课—延展课—练习巩固课—整理复习課”的顺序编排,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连,衔接递进。在明确教材内容后,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建立知识模块,再以微观的视角细化到课时,开展具体知识点的教学。

3.横向联系,拓宽网络

将单元内容置于“大单元”中,我们会发现有内容安排、知识建构、发展线索与之高度相似的单元。如教学圆柱体时,教材的安排与长方体的教学是一致的,都是从认识特征,认识、计算表面积开始,然后认识、计算容积,运用容积的计算解决问题,综合应用,整理复习。唤醒学生的知识,唤醒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以相同的学习经验、知识形成路径、学习方法,自我构建,能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拓展知识网络。

二、方向:整体推进,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教师落实数学教育的指引和目标。在不同时期,数学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要求和表述,从落实“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指向“核心素养”,呈现一个不断进化、不断升华的过程,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立体化的整体。这个整体不仅存在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同样存在于各个知识领域、各个单元甚至是各个课时。教师在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参,认真研究学生,深入了解学情的前提下,从整体上挖掘育人资源,推进教学目标的整体落实,这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向。

1.关注内在关联,筑牢坚实“双基”

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的鲜活载体,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直接应用。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相互关联,稳固成网,所以教师要以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为依据,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知识结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细致地分析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兴趣等基础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确立单元“双基”目标,让学生悟透知识本质,掌握基本技能。例如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对学习内容进行单元教材定位和系统组装后,基于学生早已熟悉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基本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学情分析,我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设定为: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和验算;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能结合具体情况用估算解决问题;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的原理,并能主动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顺应知识发展规律,沟通知识内在关联,不断推进的单元“双基”整体目标的确立,既关注“双基”习得的过程与结果,又突显了知识的数学本质,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2.关注数学思考,培育思想方法

数学的抽象、推理、模型是数学的基本思想,由此而延伸出来的转化、分类、归纳等具体的数学思想,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的。它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概括提升,是凝练数学知识的主线和灵魂,在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应在建构教学内容框架的同时,挖掘知识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其与知识技能的习得相结合,进行一个过程性、框架性的整体设计。

如在“小数乘法”单元,例1结合生活情境与转化的思想来学习新知,而例2已然脱离了生活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学习,“转化”“变与不变”等思想在此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不断的尝试和总结中,学生“归纳”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策略,又将整数乘法的技能和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上,完成“建模”。因而,我将单元的数学思考目标设定为:让学生经历小数乘法算理理解和算法掌握的过程,发展观察、沟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体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体会变与不变、转化的数学思想,增强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3.关注精神实质,升华情感态度

从整体性原理看,数学的育人功能不是简单机械的知识技能传授,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并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科学、严谨、乐观、积极的精神态度,真正实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如对于“小数乘法”的内容,先是从小数乘整数到小数乘小数,再到运算律的运用。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认真审题计算、仔细检查等良好的习惯,以及求真的科学态度。而5组练习和大部分例题中,都包含了数学文化和情感因子,这些不仅与课程内容相关,而且与社会生活和科学发展联系紧密。教师一定要善于开发、创造以及利用这些资源,让课堂变得更有文化厚度,更显生机活力。综合考虑后,我将本单元的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应用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

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向。进行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有利于教师全局地整理零散的知识,挖掘教材,优化教育资源,整体地指引单元教学,让学生理解本质,感悟思想,激发情感,实现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

三、关键:以案导学,引领深度学习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整体建构知识系统,提升核心素养,故而整体教学的目标,就是学生整体学习的目标。有效的导学是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在整体的视角下,注重整合,优化地设计导学方案,让它成为实现教师整体地教和学生整体地学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以情境为依托,整体地设计导学方案

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依托情境整体地设计导学方案,让学习内容和任务,隐藏在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新知的探索。

2.以问题为驱动,整体地设计导学方案

数学问题是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王国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的问题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驱动力,同时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试金石。设问—解惑—存疑—设问,让学生在不断解惑中理解知识,促进知识的整体建构,教师也在不断置问与检测中,落实单元整体教学。

3.以程序为路径,整体地设计导学方案

导学方案除了要突出学习内容,还应以程序为路径提出学习任务。以“链接旧知—独立学习(合作探究)—自我检测—小结收获”这样的程序,支撑学生的学习,引领学生从旧知中迁移习得新知,在应用中检测自习效果,在总结中梳理知识,明确疑问点,并带着疑问解决的憧憬奔向课堂。

4.以思想方法为内核,整体地设计导学方案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故而训练数学方法,也就是在升华学生的数学思想。在设计学生导学方案时,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内核,以渗 透数学方法为抓手,整体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习能力。

四、保障:强化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直接作用者、受惠者是学生。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要分析教材,把握目标,精妙导学,更要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高效的课堂教学,以高效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1.以学定教,简教笃学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对学情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到以学定教,简教笃学。简教,是教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精准施教;笃学,是学生在建构整体的轨道上自主地学。

2.兼顾差异,因材施教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基于自身设定的不同角色,以不同角度去钻研题目,在解决问题及完成任务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小组合作,协同发展

常态化的小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主动的方式完成知识的整体建构。小组研讨得出的结论或个人多样化的成果,在小组里充分展示,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补充、质疑、思辨、分享等活动,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本质,体验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整合知识模块,建构知识网络,借助科学的导学方案,依托高效的课堂教学,更全面、更细致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小数导学乘法
算乘法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