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红色诗词的大思政课堂教学实践

2023-05-30 03:55谢铭姬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诗集抗疫

谢铭姬

在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可以红色诗词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思政课除了扎根思政课堂,更可以实现“大课堂”观,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学习,能培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呈现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学习党史颂党恩

1.诵读红色诗词,树立正确三观

大思政课堂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地点不仅仅在课堂上,形式也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组织诵读红色诗词,以诗词带动学生了解党史、学习党史,开展更深刻而有意义的活动。

不仅仅是“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形式丰富的“经典诵读”,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经典诵读”可以在诵读一段时间以后开展。例如,教师给出这样的背景音:“我的祖国/走过五千年的征程岁月/源远流长//我的祖国/历史长卷上/那铁蹄声声/仍然回荡”,学生就能把前期搜集到的相关诗词进行筛选,重新组合,成为诵读文本,继而制作幻灯片、配乐、插播视频等。随着诵读的诗词与背景音乐,学生摆出各种造型,或轻盈婉约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或激昂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经过多次的彩排,最后形成能上大场面的经典诵读《祖国礼赞》。通过声色影画,让学生牢记红色诗詞,更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学生除了在学校在班级表演,还走到区、市、省的平台,在各级比赛中拿下不少奖项。

2.编写红色诗集,赓续红色血脉

一般来说,学生有的擅长诗词阅读,有的喜爱绘画,有的乐于设计,对于合作完成一本诗集的编写,他们会饶有兴致。诗集用以诗配画的形式,可以是手抄的,也可以用电脑设计。例如,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共同讨论、确定内容,然后在课外搜集资料、整理、编写,最后编写出了《毛泽东诗词》《爱国诗词》《革命诗词》等诗集。学生把自己编写的红色诗集在思政课上展示,在课间交换阅读,还有的学生把诗集作为礼物相赠。这样自主开展学习,既有趣,又有意义,有助于促成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3.演绎红色经典,听党话跟党走

我们以红色诗词作为纽带,通过课本剧展演,营造红色育人氛围。一个年级一个红色课本剧展演。这样的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学生们六年就有六个课本剧。通过演绎红色经典,学生从小心中埋下的红色种子必定生根发芽,听党话,跟党走。

二、以笔为援助抗疫

在疫情期间,学生们可能看到、听到很多逆行者的故事,受到这些高贵品质的影响,学生们也会跃跃欲试,乐意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在学校,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的环境或身边的事例,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开学初,学生们看到了校园的新面貌,我利用开学典礼,给学生们朗诵了自己写的诗歌《倾听春风的声音》,将红色校园文化融入到诗歌里。在教师节,我又写了《像从前一样——致第37个教师节》并发表在刊物上,与学生们在课外一起朗读。看着抗疫的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我以笔为援,创作了抗疫诗歌《穿过暖阳的手》,与其他诗人的作品共同被编辑为“广东诗人抗疫专辑”。疫情之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们喜欢诗歌,我们是否能举行校园红色诗歌大赛呢?于是,学校举行了诗歌大赛,学生写出了不少好诗。

报社有诗配画活动,学生们也纷纷尝试着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笔为援。在写诗的过程中,学生联系现实抗疫情况,观照自己的内心,这不仅仅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自省与内化的过程。

三、基地研学感情怀

1.当红色志愿者,增强责任意识

在学校周边有很多红色基地,教师要懂得利用它们,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

我校旁边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公园有个文化馆,里面不定时有红色文化展览。我们的学生不时当小小讲解员志愿者,给前来参观的人做讲解。讲解前,需要查找资料,反复练习讲解;讲解时落落大方,面对参观的人不胆怯。通过讲解活动,学生在无形中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责任意识。

2.红色基地研学,铭记革命历史

结合红色基地的活动,能更高效地形成正确价值观与关键能力。每年秋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公园都有菊花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例如利用周五下午的时间,学生们参观了《伟大征程 光辉粤迹——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一百年》专题展览,观赏了“百年风华 黄花献礼”第七届黄花文化节。然后,我在黄花岗烈士墓前给学生上了思政课——“从辛亥革命到建党伟业”。学生们被革命人的精神感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黄花”傲霜斗寒的节操更深深植入学生们的心中。活动让学生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政治认同。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诗集抗疫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