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键发展的幼儿园角色游戏区环境创设实践

2023-05-30 03:55谢春梅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预设创设游戏

谢春梅

环境是游戏的载体,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是支持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好的环境能吸引幼儿注意,启发幼儿与环境互动,与同伴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发展。本研究尝试以角色游戏区环境创设为例,从区域关键发展的角度阐述环境创设的法则,探索如何创设游戏环境、创设怎样的游戏环境,以期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游戏天地。

一、区域关键发展与区域环境创设

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依据,每个游戏区域都有特定的教育功能,环境则是实现幼儿发展的载体。许多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时会因为目标不清而流于表面,从而无法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因此,教师创设环境要抓住区域的关键发展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认知与扮演是角色游戏区的关键,它启发支持幼儿生成游戏主题、实施计划,帮助幼儿探索游戏规则和交往方式,发展角色语言和交际语言,促进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建构新经验,获得有效发展。

二、基于关键发展的角色游戏区环境创设

在游戏里,幼儿打破真实环境的限制,把自己假装成别的人或物,模仿所扮演角色的系列行为与特征,从中获得满足。小、中、大班都会设置角色游戏区域,游戏主题、环境布置、游戏方式各不相同,但也遵循共同的内在法则。

1.空间的稳定性与延展性相结合,利于游戏主题的持续与生成

稳定的角色游戏空间有利于幼儿经验的叠加与游戏主题的持续。幼儿对社会角色的扮演是经过反复模仿再现的过程,角色与角色产生交集,不断生成新的游戏情节,需要相对稳定的场景帮助他们记录、巩固游戏的过程,为他们的持续游戏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开阔、稳定的空间,并通过持续支持帮助幼儿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新开的游戏空间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要随意拆卸、转移,以便幼儿下一次能继续游戏,持续丰富游戏经验并进入深度的学习。

可延展的游戏空间有利于幼儿创造想象,促进新主题的生成。角色游戏是一个创造性极强的活动,幼儿随时可能调整游戏布局,游戏环境应该具备充分延展性。例如,教师创设了小餐厅的环境,餐厅里的柜子可以移动,空间可以扩大或缩小,幼儿能够随时调整布局,扩大区域空间或增加新的游戏内容。餐厅还有品种多样的低结构材料,以备幼儿想象创造,发展新的游戏情节。

有一次,大班幼儿想改造旧亲子阅览室为角色游戏区,他们画出了每个店铺的设计图,并找来需要的设施和材料,开起了书吧、果汁店和寿司店。过程中,他们因为客源减少而策划各种宣传活动;因为客人太多而设置等位排队的椅子;为方便客人点餐而设计餐牌;为方便客人消费而创设银行;为方便不愿等位的客人而增加外卖服务,极大丰富了游戏体验。正因为区域环境具备充足的弹性和延展性,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他们能随着游戏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环境,改变环境,生成新的游戏情境和主题,从而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

2.环境的开放性和引导性相结合,利于幼儿互动合作与建立规则

游戏是幼儿的游戏,不是教师的游戏。只有足够开放、包容的环境,才能使幼儿真正释放游戏的天性,获得游戏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启动内在的探究机制,形成有效互动,外化成精彩的游戏行为。教师应该营造开放、包容的游戏环境,放手让幼儿游戏。例如,在大班超市游戏中,子晋担任保安,她拿了根积木在手上,每当有客人进来,她都会把积木放在客人头上点一下,说:“体温正常。”奕涵却被挡在超市外面。子晋说:“你发烧不能进去,会传染给其他人的!”幼儿心中没有剧本,但在开放包容的环境里,会生发自圆其说的剧情,会自主建立游戏规则,与他人自然互动,一切自然而然,却又合情合理。

环境要实现教育功能,就要具备引导性。教师在角色游戏内设置了各种柜子和架子,各种材料分类摆放,就是为了引导幼儿养成游戏后及时收拾整理的习惯。教师在区域中投放了不同角色的服饰,隐含着不同角色关系以及互动的可能性。

3.环境的生活化与低机构化相结合,利于链接幼儿经验并唤起同伴互动

生活是幼儿游戏的源泉,角色游戏源于幼儿对生活中各种角色的感知、再现与创造。角色游戏区的环境应该是生活中所熟悉的、能接触到的、并有丰富感知的。曾有大班的老师充分利用家园合作,让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图书馆参观,参与借书还书的过程,回到幼儿园后师生一起梳理去图书馆的经历。一段时间后,幼儿逐渐在图书馆游戏中发展各种角色:图书管理员、图书推荐员、保安、安检员等,丰富对角色的感知和表达。并在丰富的情节里获得珍贵的学习:宣传图书馆、改造图书馆、借书抽奖活动、好书分享活动等,提高了班级幼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应该贴近幼儿生活,贴近自然、低结构化,更能唤起幼兒的已有经验,自主、自在地进入游戏,引发有效的互动。所谓低结构化,即游戏空间是可变的,游戏材料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用法,游戏形式是幼儿自行决定的,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4.主题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利于幼儿进入角色并丰富角色

角色游戏是幼儿再现生活、想象创造的载体,生活题材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内容。教师创设环境就带有预设主题的意味,有一定的角色铺垫,低龄阶段主题预设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经验预设一定的游戏主题,如医院、发廊、娃娃家、超市等,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主题。同时,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生成的新主题和角色提供物质和经验的支持,使幼儿在新生成的角色中收获新的认知。例如超市游戏中,幼儿拓展了银行的内容,教师随即跟幼儿一起制作了柜员机,并帮助他们了解银行职员的工作流程,熟悉角色特征。

预设主题并不意味导演幼儿游戏,它只是为幼儿提供启发和参考,鼓励、吸引幼儿游戏,怎么玩、跟谁玩应该由幼儿决定。反之,鼓励生成主题不意味着完全脱离了预设,而是基于预设、高于预设。预设是基础,生成是发展。当幼儿的经验足够丰富,游戏主题的预设可以逐步减弱,以生成性、即时性为主,给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

环境是游戏的背景,如同无言的老师,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释放幼儿、成就幼儿。区域发展是教师环境创设之始,也是教师反思环境质量之末,它既体现了物质环境的结构质量,更体现游戏过程的互动质量,是教师开展游戏研究的重要参照,也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持。

注:本文系广东省“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基于关键发展性指标的幼儿园区域游戏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B04-2020XQXKCB23)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李 鑫

猜你喜欢
预设创设游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