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闭环协同评价”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探索

2023-05-30 03:55吴朝晖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闭环协同信息化

吴朝晖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主动学习与适应教育信息技术的变革。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以下简称“滨江学校”)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为出发点,让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育信息提升的重要保障。

一、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育困惑问题

1.教育信息技术生态化建设不足

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性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学校不缺乏信息化资源与设备,缺乏的是有效的人机互动。教师信息化能力必须要在信息化思维与方法的指引下,协调好教育技术生态因子与各个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动态平衡机制,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2.教育信息技术评价系统性偏弱

教师教育信息能力培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缺乏统一架构。要深度分析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从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学校发展任务等角度,与学生学业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数据对接,实现动态数据监测与反馈,形成系统化的评价模式。

3.教育信息能力评价过程单一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结果过于主观,往往注重教师是否熟悉相关教育技能知识,是否掌握教育信息技能,却忽视了教育的系统性。评价结果只有等级,无法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无法助推教师科学的人生规划和专业发展。

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育问题剖析

评价是教育领域最有力的工具,是探究与分析学校发展实际和教师发展特点的重要环节。滨江学校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探索出发,提出三点思路。

1.双环并行,突破二元评价思维

一直以来,教学与德育都是先在各自独立的轨道上单线评价,最终汇总成为教师的整体评价。但“教学评价+德育评价≠整体评价”,因为在评价建模子系统集合中存在非线性叠加,需要整合多个评价路径。

2.多维视角,打造数字系统评价

评价是多元多维度的,需要做好有效数据采集、分析和综论,改善数据不连通、数据不匹配等技术问题。学校借助线上资源重构教育教学评价,通过数字化信息,分析教师信息技能应用能力,实时动态反馈信息化教学情况,实现教师在做中学、在做中成长、在做中评价。

3.竞合相成,改善教育评价生态

通过分析当前评价模式,以构建“双闭环协同评价”机制为出发点,多方位实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相互合作,扬长避短,发挥所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设置竞争机制,提升教育教学活力。在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系统中加强教师“合作+竞争”的共生协同评价,实现良性平衡的教育与德育生态。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滨江学校是一所多元化区域品质学校,具有雄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基干力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评测中心、监测网络等多种途径,开展常态化监测,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以学校整体推进为基点,以教师微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全面全方位助推教师信息素养发展。

1.构建整体3C模式顶层设计,筑基提升教师微能力点

学校从分析构建到优化提升,从验证到关键技术挖掘应用,经过多次打磨修订,完善3C模式顶层设计,借助“双闭环协同评价”行为层次分析,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推进,提供关键技术服务与保障,通过教师个性化分层研讨,筑基并提升教师微能力点。

2.分析“双闭环协同评价”多维途径,发展教师微能力点

信息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从人、环境到课程的一个交互过程,学校的“双闭环协同评价”是通过体验、交互、开放、协同、驱动、合作六个维度,并融入“德智体美劳情”校本化评价中加以研究。学校借助FIAS系统进行教育教学层次分析,建立教师的活动行为层次分析案例库,形成“双闭环协同评价”,营造“微能力”场域,精准聚焦教师的内生点,创设多元发展的可视化评价机制。

3.聚焦教育教学回归本真,创新实践教师微能力点

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生态渠道,在借助“双闭环协同评价”回归教育本真的大环境下,扎实抓牢说课、观课、议课和磨课等常态管理,通过Apriori算法实现节点化研讨,强化育人设計意识,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微环节的研究,确保精准聚焦;通过“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加强德育整体评价与信息技术、心理辅导、综合实践和家庭学习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提升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质量与效能,让教学与德育焕发生命活力。

4.落实工具实施应用场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现代化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推进工作中,学校借助“双闭环协同评价”分析,帮助教师实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实际支撑,满足“精准教育”的技术需求。注重分析工具与设施设备建设,先后创建智慧多功能厅、创客实验室、智慧制造实验室、节点分析录播室、计算机室等,实现教师学习过程可视化。

5.借助“竞争+合作”双环协同,打造个性化的教师微能力点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工作中,借助“双闭环协同评价”关注教师学习本质,促进教师进行“有问题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双闭环协同评价”的目的是推进主动学习,从学习方式看,关注不同类型教师的生成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教师在“竞争+合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整合能力、形成态度、发展情感,不断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培养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获取新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将是未来教师的必备素养。滨江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针对教师评价观测点不容易、评价操作不容易、评价工具不好等问题,以“双闭环协同评价”推进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闭环协同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最优价格与回收努力激励的闭环供应链协调
一种基于全闭环实时数字物理仿真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