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班会课

2023-05-30 03:55黄坚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韩寒班会课高三

黄坚

2022年11月8日,澎湃新闻官方账号一则题为“‘零分考生徐孟南这些年:上了大学,仍在‘南墙前徘徊”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新闻中的主人公徐孟南,曾受韩寒影响,在高考答题卡上写满自己的教育改革设想,希望引起社会关注。为了宣传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开设博客、联系媒体、进工厂打工,生活困顿,在经历婚姻失败后重新审视人生,再次参加高考,读了大学。

文章中提到徐孟南之前一直不复读的原因是自己不愿意,他说:“想到学校里的老师让我干啥(我得)干啥,我干不了我想干的事,我就苦恼了。”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班最近有部分学生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对老师要求的课前预习与错题本整理也应付了事,学习提不起兴趣,早读姗姗来迟,上课心不在焉,周测马马虎虎,似乎对高考已经失去了信心。

高三是一场考验意志力的远征。在一轮复习阶段,任何形式的松懈都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破坏力。我决定即刻利用这一则新闻素材,给学生上一节鲜活的班会课。

用什么方式开展主题班会才能吸引学生?我暗自思索:如果让学生以“朗读者”的形式把这则新闻读给同学听,由于主人公没有跟他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连接点,恐怕难以引起情感的共鸣,达不到预期目的;如果组织题为“假如没有高考,你拿什么去赢得未来?”的演讲活动,结果恐怕是老师激情满怀,学生却无动于衷;徐孟南是韩寒的仰慕者,如果用对比的方式将他们俩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应该更有冲击力。我决定试一试最后这一想法。

我将他们俩的主要事迹用大事记的方式分别展现在同一张PPT上,“他”星光熠熠的事迹在页面的左侧用红色字体描述,“TA”艰辛坎坷的经历在页面的右侧用黑色字体标记,并配以二人的生活照构成对比。课件名为“他&TA”,用刘若英的《后来》配乐。

在班会课开始前,我卖了一个关子,我问学生:“你们猜猜‘他&TA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但 都答不上来。看来,用标题吸引他们注意力的目的达到了。

我用多媒体展示“他&TA”在不同时空的成长历程:

22年前,18岁的他以体育特长生身份升入高中,高一期末考试因多门学科不及格而留级,而后一年再次挂科多门,并最终在高一退学。

14年前,18岁的TA冲着考0分的目标,在高考试卷上写满了对高考的不满和建议,最终一共考了140多分。

“前者是偶像,后者是追随者,他们在各自的青春路上,开始了不同的人生。”我说道。

同学们从照片上认不出韩寒,更不认识徐孟南,在我接下来层层递进的展示中,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跟随我一起探寻他们的人生旅程。

2018年,他说:“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TA说:“高考0分不值得提倡。”

我问学生们,两位高考的叛逆者,为何开始认识到放弃高考是一件门槛极高的事情?

学习委员晓静认真地说:“像韩寒这样通过其他途径施展自己才华的人只是少数,他的成长经历不具有普遍性。对大多数学子而言,高考是相对公平的选拔性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行为习惯、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综合性检验。徐孟南的精神可嘉,但他的自我‘牺牲显得苍白。事实证明只有符合多数人利益的牺牲才能叫伟大,个体跟主流价值观对抗,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班长思懿则从历史的视角出发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就有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是要阻断参与义和团运动的华北学子的出路,用心险恶。有人把高考视为一个‘有限投入,无限产出的过程,我很认同。我觉得用三年的不懈努力,换来一个充实自己的成长环境,怎么努力都不为过。”

我继续提问:“如果有同学现在像高三的徐孟南一样苦恼,不爱学习,你会怎么开导他?”然后请小组讨论,5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分享建议。

小组代表们分别从心态调整、计划安排、人际关系、资源支持等方面畅所欲言。如第一小组代表君怡说:“老师是高三学子最重要的资源。老师们往往带过很多届毕业生,听他们讲学长学姐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而且老师最了解我们的问题,给出的建议应该比较有针对性。”

我肯定了孩子们的思考。我说:“‘他和‘TA象征着两种不同的人,‘他喻指那些不断成长,善于扬长避短,引领时代潮流的人;‘TA代表过于理想化,容易受他人影响,缺乏人生目标,因自我定位不清而错过青春的人。”

接着,我把他们的人生旅程拉到2022年。

韩寒导演的电影《四海》讲述了一段漂泊与爱的故事;大专在读的徐孟南最近在学校宿舍潜心剪一些小动画,足不出户,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能挣钱的动画博主,继续思考自己的教育理想,努力游向自己的彼岸。

“越往后走,他们都活成自己的英雄。”我总结道。

学生被徐孟南的转变感动了,他们看到一个敢于对自己命运负责并努力成长的英雄。我趁热打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高考:英雄之约”挑战书,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向学习和纪律都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发起挑战,并写下自己的行动誓言。在《后来》的旋律中,挑战仪式严肃庄重,没有以往活动中难以控制的嬉笑声。我语重心长地说:“希望每一个同学对待高考都不要那么倔强,希望你们将来回忆起高三这段时光,都能带着微笑,而不是沉默。”

班会课结束后,许多学生自觉写了读后感,早读常常迟到的小越表明心迹:“有些事,做了以后可能会后悔,但是现在不做将会更后悔。不要等到失去才珍惜,人间悲剧往往是在生活历练中明白时却已经错过了最美的光阴,我要为了明天的精彩,今天加倍努力。”最近上课昏昏欲睡的小宇写道:“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他的路却不一定适合你,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走,人生才能活得更精彩,我們不能远望别人的彼岸。”

“愿你们都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正确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我在心中默默祝福孩子们。

猜你喜欢
韩寒班会课高三
“花样”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The Fall of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