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05-30 10:48濮海慧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法教学法教材

濮海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4月,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会议上强调,我國职业教育在教师、教材、教法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职教改革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加大“三教”改革力度。那么,“三教”之间是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怎样改革才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教”改革教师是主体和根本。教师要转变观念,自我赋能,才能引发教材和教法的变革,从而打造出“金课”。教师要基于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属性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来改革教材和教法。首先是教师的自我角色定位要转变,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向课程的开发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从正误的裁判者转向意见的交换者;其次是对培养目标定位的转变,从关注知识技能转向关注高阶思维,从关注学会知识技能转向关注学会学习,从关注职业能力转向关注核心素养。

“三教”改革教材是载体和手段。教材改革首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整体布局课程思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其次,教材内容上要体现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特征,采用活页教材实时呼应产业需求,及时补充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再次,教材的呈现形式上,要通过发挥工作手册实用性的优势,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结构,使教材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方法,让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学习有机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三教”改革教法是路径和核心。教法在教师与教材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教材中的知识只有通过恰当的教法才能让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的教法首先要体现学生中心、行动导向,重点不在于是什么与为什么,而是怎么做,使学生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这就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仿与试误的过程中隐性习得,在“劳力上劳心”,在实践中反思。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匹配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如理论和技能教学,若没有具体的成品产出,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TBL);若有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产出,可采用项目教学法(PBL);较为抽象复杂的概念、理论问题、典型实践技巧、专业理念与道德两难问题的思辨则需采用案例教学法(CBL);方案决策、问题的解决则可采用问题教学法(PBL),通过劣构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作者系南通大学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教法教学法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