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乡赋能乡村振兴

2023-05-30 07:53丁进兴
时代报告 2023年1期
关键词:禹州禹州市钧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十一次文代会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心系民族伟业,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坚持守正创新,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为讲好黄河故事、钧瓷故事、禹州故事贡献力量。

禹州市被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禹州是大禹受封之地,被称为夏禹国;夏启建钧台大飨诸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同时,禹州是中国五大名瓷——钧瓷原产地,中国历史上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中国钧瓷之都,作为钧瓷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北方古镇的奇迹”“活着的千年古镇”。以“打造国际陶瓷文化小镇和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圣地”为目标,以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载体,以钧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撑,推动神垕古镇保护开发。禹州市文联选择杨志钧窑国家级非遗基地、神州钧窑以及河东张、玩花台、刘门等20多个文化基础好的村子开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引领行业发展,树立行业先锋,推动乡风文明,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深扎基层,务实勤奋,团结带动一大批优秀年轻钧瓷艺术家和钧瓷从业者,传习技艺、培育新人,为推动禹州钧瓷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禹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以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创建为载体,整合全市优秀文化资源,擦亮“夏都、钧都、药都”文化品牌,不断萃取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坚守艺术理想,深挖文化潜能,强化服务大局、服务时代、服务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讲好黄河故事、钧瓷故事、禹州故事,推动优秀文化资源成果转化应用,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发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禹州建设中等城市目标,奋力开创“十四五”规划新局面贡献文化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层基础,

文化之乡创建实现五个突破

禹州市分别于2006年、2008年被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为确保文化之乡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禹州市专门成立了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广旅局、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文联,确定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办公用房,配置必备的办公基础设施,在活动经费上也做了专门批示,对禹州大禹文化、陶瓷文化研究、宣传、推广、应用等做出了统筹安排。紧盯文化传承创新、成果运用,持续对大禹文化、陶瓷文化、中医药文化、地名文化、姓氏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田野调查、挖掘整理,通过开展技艺传承、成果汇编、宣传普及,把大禹文化、陶瓷文化之乡建设作为龙头品牌,并以此调动多方积极性,推动机制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擦亮禹州大禹文化、陶瓷文化之乡的名片,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支撑。总体来讲,禹州市通过强化文化之乡创建的基层基础工作,发生了“五个突破”:

1.创建体制机制上有突破。长期以来,文化之乡创建仅限于文联层面在实施创建和管理,政府层面仅限于一般号召,一直没有作为市政府重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2020年9月,禹州市以政府红头文件形式成立文化之乡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文联、市文广旅局及10多个相关乡镇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强化了资源配备,形成了领导合力。同时创新机制体制,通过文联换届、内设科室形式,设置文化之乡办公室,强化文化之乡建设,从机制体制方面打破瓶颈,进行创新和突破。

2.创建氛围有突破。自2020年起市财政每年从预算中拿出专项经费作为文化之乡专门创建经费,用于田野调查、学术研讨、创建基地、著述出版、宣传推介等。设置专门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制定创建计划,形成上下共管、内外协调联络的创建格局。先后出版了《禹迹揽胜》《走近大禹》《禹王传奇》《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禹州先贤》等系列丛书,聘请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专家李伯谦等为文化顾问,并为全市300余位党政领导干部和文化界人士举办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专题讲座,接待了中国民协、河北民协、浙江民协及炎黄文化研究会、日本大禹研究会,山西运城、安徽蚌埠等地大禹研究会领导及专家来访调研工作,相互交流了信息、经验,推进了合作发展。

3.创建形式有突破。我们避开之前开展创建活动大而虚的做法,而是选择取大禹文化、陶瓷文化关联密切、可示范、可体验的基地、实景点作为创建联系点,让虚幻的文化有实物、有例证、有体验感。在大禹文化方面,首先是选取禹山禹王祠(大禹祠堂)、七娘庙(大禹治水遗址公园)、瓦店遗址(大禹、启夏代都城)、古钧台(夏启大飨诸侯之地)、祁台寺(夏启练兵台)、具茨山寺河大禹治水雕像图(大禹治水指挥部)、具茨山巨石河流图(大禹治水河流分布指示图)、汤王庙(夏桀囚商汤之地)、柿林砦(启筮亭)、禹山棺材石(大禹治水出征祭祀地)、柏山少姨庙(大禹妻子女娇女攸居住之地)、禹王锁蛟井(大禹锁蛟龙井)等12个重点区域作为创建联系点。在陶瓷文化方面,选取国家级非遗基地杨志钧窑、星航钧窑、晋家钧窑以及文化氛围浓厚的神垕书院、唐钧博物馆等作为创建联系点。其次是依托禹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夏禹文化研究会、郭嘉研究会、褚遂良研究会、张良研究会、马文升文化研究会等民间社团、协会作为创建联谊单位。第三是把神垕、钧台、梁北、火龙、褚河、小吕、张得、郭连、方岗、无梁等文化底蕴深厚、创建氛围较好的乡镇作为创建重点,突出大禹文化、钧瓷文化研究、宣传、传承和推广,突出创建主题内涵,注重文化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扎实成效。

4.创建内容方式有突破。首先是围绕创建主题,塑造民族之魂。农历六月初六是大禹生日,禹州市组织相关部门在禹山禹王祠举办“祭拜大禹活动”,重新雕塑了汉白玉大禹像,以祭拜大禹活動来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其次是依托瓦店考古和夏文化遗址调查研究,举办“夏文化论坛”“具茨山岩画研讨会”“具茨山巨石文化研讨会”“古钧台遗址研讨会”,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就夏文化、夏代早期都城、古钧台遗址等进行研讨论证;第三是在吕梁江七娘庙大禹治水遗址公园,连续开展三届七娘民间文化艺术节,以农历腊月二十三迎七娘、正月十六送七娘民间风俗活动纪念大禹治水。第四是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先后组织黄帝故事传说、大禹故事、七娘故事传说、钧瓷烧制技艺等方面非遗传承人作为文艺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乡村、创建联系点等地讲述禹州历史文化、大禹故事传说。每年开展文艺志愿者服务2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2万余人。第五是做好大禹文化传帮带工作,发展培养热爱大禹文化的年轻人16人,钧瓷方面非遗传承人50余人,确保文化建设后续有人。

5.宣传推广方面有突破。首先是以大禹文化、陶瓷文化为牵总,组建了规模巨大的宣讲人队伍。先后组建了以文联、民协、各文艺家协会、文化研究会及新文艺组织等50多人为骨干的大禹故事、钧瓷文化宣讲团,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大禹文化带动禹州众多的名人文化,市文联党组书记丁进兴作为市委宣讲团成员在奔赴乡镇、市直单位宣讲时,把大禹文化、钧瓷文化等文化资源符号有效融入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进行普及宣传,夏禹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月霞每年受邀到机关、乡镇讲述大禹文化不少于30场次。其次是做好大禹文化丛书的组稿出版工作,目前已经编辑出版七本大禹文化丛书,并继续努力,收集整理夏代遗迹故事、传说,进行整理、加工、分类编辑,计划出版《大禹遗迹故事》《从地名中发现禹州》等,通过顶端新闻、禹州融媒、三都文化以及抖音平台等扩大宣传效果,传播大禹故事。三是谋划做好《大禹王》电影前期筹备工作。2020年2月邀请毛泽东特型演员蓝艺一行五人来禹州参观考察,商讨电影《大禹王》拍摄工作,参观考察了大禹遗迹等。参观了古钧台、禹王锁蛟井、方岗禹王庙,并随地讲述这些遗迹传说故事;开展《大禹王》电视剧剧本研讨会,现场给来自北京、上海的剧组成员及导演、编剧共30余人,讲述大禹故事及大禹遗迹故事。

厚植文化优势,打造文化高地,

文化之乡创建激发新的亮点

禹州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1800年间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即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具茨山是黄帝部落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之一。公元前21世纪,大禹因治水有功受封于此,夏启在此建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瓦店遗址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探源工程之一,初步勘定为大禹、夏启时期的都城,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州是中国五大名瓷——钧瓷原产地,中国历史上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中国钧瓷之都,作为钧瓷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北方古镇的奇迹”“活着的千年古镇”。禹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禹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工业强市、文明新城”发展目标和“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发展路径。在持续做好经济运行,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坚持统筹推进,持续实施乡村文旅,坚持全域打造,持续做强文旅产业,以夏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为抓手,汇集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多方文化优势,树立文旅品牌,让禹州成为流连忘返的文旅打卡地,实施文化振兴,打造文化高地,推动禹州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大市、强市迈进。

(一)以瓦店遗址考古为代表的夏文化论坛取得重大研究性成果

瓦店遗址发现于1979年,是河南省内的一处夏代早期都邑性遗址,先后被纳入“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考古项目。2022年6月25日,“2022夏文化论坛”在河南禹州举办,众多来自考古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各自对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对瓦店龙山文化遗存的年代学研究,认为该祭祀建筑的延续使用时间长达百年之久,其主体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前后,而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的夏代起始年份约为公元前2070年,显然该祭祀建筑的使用已进入夏纪年的范围以内。遗址位于颍河右岸台地上,遗址面积100余万平方米,遗址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存的年代为公元前2200年—前1800年,是目前所知河南境内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嵩山附近的中心聚落,并发现多条壕沟,证明与当时的水利设施有关,同时兼有防御功能,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文献中的夏禹、启的记载大多与禹州有关,而且这个地区在古代多被称为夏地,《集解》引徐广曰:“禹居阳翟。”《左传·昭公四年》云:“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注:“启,禹子也。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侯于此。”瓦店遗址或与夏禹之阳翟、启有钧台之飨有关,瓦店夏代早期祭祀遗迹的发掘与祭祀场景的重现,是古代文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夏启建都钧台的真实写照。

(二)具茨山岩画的发现见证禹州是黄帝大禹时期活动的中心区域

为进一步丰富提升禹州大禹文化内涵,禹州市文联、文广旅局、夏禹文化研究会等相关单位对境内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调查历时近五年,发现禹州遗存的夏代文化遗址和大禹、夏启活动遗址50多处,加上具茨山岩刻岩画多达3000多处。因大禹治水而得名的夏代文化遗迹,如颍河、吕梁江、禹王渡、具茨山、禹王山、翟山、谷水河等。禹州市委宣传部先后邀请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及河南省文物考古院等单位举办具茨山岩画、具茨山巨石文化研讨会,并与郑州合作举办河南省具茨山岩画研讨会,初步认定具茨山岩画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有些凹穴类岩画年代可能要出现在1万年以前。在一定意义上跟文字起源有关,和处于中华文明萌芽时期的黄帝时代有熊氏部落和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有重大关系。岩画体量巨大,禹州境内调查有3000多幅,且分布较为集中。岩画类型种类众多,有连排的点状穴、方格状、棋盘状、凹穴状,也有包括疑似古文字的图形、河流图谱和生殖崇拜图等,被誉为中原文明圣山。具茨山巨石文化是发生在5000年前北纬30度附近的史前文明,包括巨石、祭坛和石构建筑。具茨山腹地存在大范围的远古巨石建筑遗迹,比西方国家的远古巨石文化年代更久远,是中原地区比较完整的大规模古代岩画和巨石建筑遗址群,是古人与天地对话的祭坛,对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家表示:具茨山岩画和巨石文化可以入选中国历史教科书。

(三)以钧瓷文化节和神垕古镇打造文旅融合新的经济增长极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被譽为陶瓷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钧瓷为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瓷苑奇葩,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独产于禹州市,因从夏始夏地就被称为天地之中的钧天胜地,又因夏代建有举行开国大典的钧台而得“钧瓷”之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宋徽宗时定为御用贡品。禹境有陶瓷的独有资源。禹州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陶瓷产业的发展繁荣,通过举办两年一届的钧瓷文化旅游节、钧瓷精品海外展海外行、以神垕古镇为中心的国际陶艺中心旅游胜地建设等,推动钧瓷产业发展壮大,神垕古镇旅游蓬勃发展。首先是打造节会文化,以钧瓷文化旅游节助推钧瓷宣传推介。自2004年开始,采取每年一届药交会、每年举办一次钧瓷节的形式,持续宣传禹州的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截至目前连续举办了十一届钧瓷文化旅游节,同时举办钧瓷精品展、拉坯大赛等,丰富节会内容。其次是依托钧瓷行业协会,先后组织钧瓷宝岛行、钧瓷香港展等20多场钧瓷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到香港、台湾及日本、东南亚、欧洲还有“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地展出,并有30余件钧瓷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联合国、外国政要以及知名博物馆收藏,使钧瓷艺术走出国门,名扬四海。截至目前,禹州市拥有钧瓷产业生产厂家200余家,技术人员3000多名,年销售收入3.8亿元,钧瓷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到285.48亿元,成为推动禹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第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民间陶瓷文化活动,由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举办陶瓷精品研讨、陶瓷名作精品讨论研究等,疫情期间,钧陶瓷企业和钧瓷收藏爱好者发出倡议,积极捐赠,奉献爱心,共捐献资金30多万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举办名师带高徒活动、钧瓷行业窑口拉坯选手比赛;举办钧瓷大讲堂,邀请钧瓷界名家、青年艺术家等参加;举办钧瓷行业人才及技术骨干参加培训及名家收徒仪式,推进了钧瓷行业人才建设。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扒村、褚遂良故里为试点,开展“扒村瓷杯”诗歌大赛和“遂良杯”书画大赛,探索以文化赋能形式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非遗传承,此活动入选2019年中国文物基金会年度案例选编;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文化之乡、文明新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走近钧瓷”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感受传统钧瓷文化,体验禹州市钧陶瓷文化的神奇魅力,以弘扬大禹文化、陶瓷文化助力禹州“工业强市、文明新城”建设。

(四)创新文化之乡创建形式内容,为实施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首先是精心打造神垕古镇精品旅游地。禹州市以把神垕古镇打造成“国际陶瓷文化小镇和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圣地”为目标,以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载体,以钧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撑,推动神垕古镇保护开发。先后修建了禹神快速通道、神垕古镇游客中心、神垕古镇文化墙标志,对古镇老街进行改造性提升,新增了古玩交易、民俗、文创、幻影灯光、大型停车场等旅游文化元素,为古镇旅游增添了无穷魅力。以神垕古镇辐射周边槐树湾、苗家湾、温堂等发展裸烧瓷、国际陶艺中心、文玩中心及大风口华夏地质公园建设,每年带动数十万文创大军入驻神垕,为钧瓷发展和乡村文旅带来新的生机。其次是选择杨志钧窑、晋家钧窑、苗家钧窑等国家级非遗基地,以及河东张、玩花台、刘门等20多个文化基础好的村子,开展文化之乡创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基因,推动乡风文明,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深扎基层,团结带动一大批优秀年轻钧瓷艺术家、钧瓷从业者、新文艺组织,传习技艺、培育新人,为推动禹州钧瓷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是加大宣传、扩大钧陶瓷知名度,立足整理保护,扩大禹州钧陶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对外交流合作,参加第七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并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选活动。出版专著文献。策划出版编纂《河南苌庄窑》《蓝色乳光釉初探》《金堂之路》等钧瓷方面专业书籍,对禹州钧瓷釉色机理、成功钧瓷企业成长之路及苌庄窑早期唐钧进行挖掘整理、专业推介、宣传推广。第四,开展陶瓷百年老字号推荐,对钧瓷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先后选取晋家钧窑、周家钧窑等10多家百年传承瓷窑申报许昌老字号、河南老字号及中原贡品的评选。还在《今日禹州》《精彩禹州》等媒体中,对“陶瓷文化之乡”进行推介。以文字、图片、影视等方式,集中展示禹州陶瓷文化资源,加大对钧瓷名窑、名作的宣传力度,多方面展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的魅力和风采。第五,高规格打造创建基地联系点。市文联党组书记丁进兴亲自为苌庄玩花台唐钧博物馆进行规划设计,撰写介绍材料,并在条件成熟基础上,在苌庄石庙钧瓷遗址上,成立禹州市钧瓷历史文化研究会,规划建设了投资4000万元的正元钧窑,采取传统烧制技法,展示古代开窑仪式感,为文化之乡创建增光添彩。争取中国五大名窑专业委员会落户禹州,举办中国五大名窑精品展暨高端论坛。为禹州市规划展览馆撰写夏文化部分及历史沿革地名文化中的相关文史资料。2021年12月31日市文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河南大学合作开展文化之乡助力乡村振兴论坛。河南省市文化和工艺美术界的领导和专家,以及钧瓷艺术爱好者应邀出席参加论坛,并就如何实现钧瓷文化传承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此次活动受到了大河网、《时代报告》和《奔流》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的关注。

围绕重大主题开展宣传

延伸文化之乡创建链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禹州市文联积极发挥文艺家协会优势,与禹州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积极筹备四场主题宣传活动。一是举办“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禹州市优秀摄影大赛,市文联与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家深入抗疫前线、美丽乡村、厂矿企业等地,用镜头抓拍、记录生动画面,共提供摄影作品1000余幅。二是举办“翰墨夏都·共谱华章”禹州市优秀书画作品展。为提升书法爱好者书写水平,培养更多的书法美术人才,禹州市书法家协会、禹州市美术家协会组织开展5期共300人的公益书法讲座,组织美术爱好者深入乡村采风,感受大自然美丽风光,创作以抗击疫情、自然山水、城市变迁等为素材的美术作品120余幅。三是举办“创意禹州”禹州市首届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展示文化创意作品的魅力。四是举办“音悦禹州”禹州市喜迎二十大专场音乐会,组织动员新文艺组织、音乐专业人才参与,歌颂禹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禹州市文联动员书法、美术、音乐、摄影等文艺家协会会员进行积极创作,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浓厚氛围。五是发挥人才优势绘就乡村振兴画卷。与文明办联合开展大学生暑期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共招募20名大学生深入禹州市文联乡村振兴联系点西王楼、龙西、瓦店等地,以快乐暑期、共同成长为主题,旨在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进一步丰富农村未成年人暑期文化生活。从2022年7月16日开始,先后策划了“从课本中寻找经典”“全民阅读、书香禹州”“公益捐助、奉献爱心”等10场活动,既有集中活动,也有志愿者自选动作,共开展志愿服务200余人次,参与小学生经典诵读500余人次,為留守儿童捐赠文具142套、课外图书130本,起到了高举旗帜,传承经典,净化心灵,服务社会的作用。六是开展联乡帮村驻企活动,持续走访慰问西王楼、龙西、瓦店等分包村脱贫户,掌握其家庭收入情况,坚持办实事、暖民心、促发展,以文化下乡、身入心入、解决问题为举措,协调相关单位为西王楼村打通村外的断头路,对村内部分路面进行改造提升。联合爱心企业家为分包村捐赠梨膏糖价值2万元。深入联系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积极解决各种难题6件,办好事实事12件,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远景展望

深化中国大禹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创建活动,在神垕古镇国家级非遗基地杨志钧窑、晋家钧窑、唐钧博物馆、瓦店遗址、具茨山神秘符号、七娘民俗文化馆、褚氏故里文化研究会、郭嘉文化研究会、马文升文化研究会等地建立文化联系点,通过开展老字号评选、中原贡品推荐、钧瓷新人新作展等,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论坛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让文化潜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效应,提升禹州文化品牌优势。

持续开展文化之乡创建助力乡村振兴论坛。与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及《时代报告》杂志社、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等部门合作,开展文化之乡创建助力乡村振兴论坛,开展大禹文化论坛、钧瓷名家作品展,通过高端论坛和精品展,深入挖掘大禹文化、钧瓷文化内涵,宣传禹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和非凡精湛的传统技艺,感悟大禹文化、钧瓷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探索发挥文化潜能赋能经济发展新路子,积极发挥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和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创建联系点优势,对打造禹州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化之乡创建、联乡驻村帮企活动,举办钧瓷创意艺术展、大禹祭拜、褚蒜子作品研讨会,开展禹州文艺精品展等,扩大文化之乡宣传面,让大禹文化、钧瓷文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猜你喜欢
禹州禹州市钧瓷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表彰优秀学生
禹州市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五项举措”做好新时代禹州人大工作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走千家、解“五难”的实干家——追记禹州市老促会会长马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