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视唱练耳中的七唱

2023-05-30 10:48赵波
音乐爱好者 2023年1期
关键词:模唱弹唱音程

赵波

以“视唱练耳”来命名我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确实失之偏颇。略过“练耳”,只说“视唱”,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视唱”即对照乐谱中的音符唱出相应的音高,极为讲究准确性。在视唱练耳课程中,此项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认为,仅用“视唱”二字来命名此课还有待商榷。因为该课程还包含了一些其他与“唱”有关的内容,它们共同组成了这一庞大的、成熟的、复杂的课程体系。

弹唱

将弹唱置于所有“唱”之首可见其重要性。伴随着键盘乐器弹唱音程、和弦、音阶至单声部与多声部视唱曲,是每一位视唱练耳学习者的必经之路。除了每周常规一至两课在老师身边进行唱与学,学习者大部分时间都需要把钢琴视为“老师”,跟着琴唱出音高,因此弹唱也并不费神。

弹唱实质就是一种直白的跟唱,无论是音程、和弦、音阶还是其他内容,学习者都可以选择用“啦啦啦”哼唱或直接唱出“唱名”的方式进行练习,虽形式简单,却十分考验学习方法。如弹唱音程与和弦,从哪个音程开始唱?唱完之后接哪一个?每一个音程与和弦需要弹唱多久?此类问题需一个个解决,这要求教学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又如弹唱音阶,我们通常总是从C大调开始,随后是A小调,然后再接C宫系统的各民族调式。当C调完成后,便可以进入G调,以此类推,与乐理调号表的严格对照可显其练习的科学性。尽管弹唱的内容不难,但其要求却并不简单,“唱准”“入心”是核心。

通过弹唱,学习者可以与音乐的各要素,尤其是音高、音值产生“亲密接触”,通过不断练习有效提高自身的音准,感受节奏的律动,增加自己对和声色彩的感知力,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增添感性认识。

视唱

就名字而言,视唱在整个视唱练耳课程中无疑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视唱的“视”经常被误写成“试验”的“试”,然而二者之意相去甚远。“视”的基本释义是“看”,视唱即看着谱唱,包含“马上”的意思。因此,“视唱”的最佳解释应当是看着乐谱立刻唱出对应音高。从视唱所承载的节奏、音高、调性等要素可知,在选编一些乐段或是短曲形式的视唱曲时必须有严格、缜密的逻辑,不管是以节奏为线索,还是参考音调的繁易,都体现了视唱曲的编写应遵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道理。视唱是各类专业音乐院校、专业音乐学院附属中小学、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必学必考的内容。

视唱的练习大致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要求,分别为音准、呼吸、打拍子与表情。

保证音准是视唱的第一要求。中国的汉字很微妙,以“准”字来形容一件事物的属性,往往暗示了其“难以把握”的特点。唱“准”很难,时间“准”更难,这些要素的提高需要经年累月的训练,学习者逐渐建立内心听觉。在课堂上,教师能做的只是提示学习者唱高了或唱低了,欲提高自身水平,则要求学习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跟着基准乐器练习。音准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素养,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突破与提高。

很多人在视唱时往往忽视呼吸,有些会在小节处进行呼吸,甚至可能小节内就需要呼吸,殊不知这样细节处的呼吸最能体现乐感。众所周知,分句是乐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呼吸则体现着分句。呼吸乱则句子破,句子破则音乐散。在我看来,呼吸是视唱中除音准之外第二大需要格外注意的方面。

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打拍子。左手拿起视唱谱,右手挥起指挥图示,这样的做法彰显着视唱练习中的正规与严肃。在视唱中,打拍子是唱精确节奏的基础,也是稳定住速度的法宝。边唱谱边打拍子俨然已成了视唱行为的标准状态。

有了音准、设计了呼吸、打起了拍子,学习者如果能再加上一定的表情,則会使视唱趋于完美。这里的“一定”并不难理解,视唱要加入诸如强弱、快慢等表情,但不宜夸张。加入恰当的表情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乐感,也使视唱更显趣味。

有人要问,声乐演唱者也要进行视唱练习吗?声乐与视唱的要求有何不同?

毋庸置疑,声乐演唱者也要进行视唱练习。由于专业属性的要求,声乐演唱者应当比其他器乐演奏者练得更多。声乐演唱者通常强调自身完美的音质,注重乐曲的深度剖析,一首声乐作品从开始练习至上台演唱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即便是一位十分用功的演唱员,一年可以精雕细琢的声乐作品也不过二十首左右。声乐演唱者的技能训练往往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这一点与视唱训练的逻辑相同。优秀的视唱练耳专业的作业内容,一周一般不少于十条视唱曲,学习者往往需要在一个小单元中掌握某一类节奏,在一个章节中掌握一种调式或一种调性。通过刻苦的练习,学生能够渐渐拥有这样一种能力:拿到一份陌生的乐谱,通过默唱甚至扫视,就能感受到音乐的旋律走向与节奏韵律。拥有这种能力是学习者进行视唱练习的首要目标,这与声乐专业依照舞台表演的标准唱好一部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

构唱

一节视唱练耳课可以短暂脱离乐理学习,但一个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却离不开一定理论知识的支撑和配合。如开始听音阶、和弦时,视唱练耳课的进程很难在学习者尚未知晓这些乐理知识的情况下进行下去。因而,视唱练耳课教学大多都是伴随着乐理课程同步进行的,乐理与视唱练耳的结合已然成了这一学科的默认教法。而在乐理与视唱练耳的结合之中,“构唱”则成了两者之间的桥梁,也是达成“听力能力”的关键所在。

与跟随钢琴进行的弹唱不同,构唱是一种主动的唱,是内心调用理论知识之后进行的音乐训练活动。以最基础的构唱音程为例,在钢琴上奏响一个指定音后,学生脑海里应当迅速建立起所唱音程的结构——音程的结构必须烂熟于心,接着唱准音程的后一个音,结束后奏响钢琴上的这个音以及整个音程,逐一进行校对,这样就等于完成了一个音程的构唱。在该系列的练习中,如果学习者尚未储备相应的乐理知识,这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构唱的结果。由此可见,学好乐理是构唱的关键。

有不少视唱练耳的教师主张利用“搭桥”的方式来进行构唱,如以C音为根音向上构唱大三度,用Do—Re—Mi来过渡唱,其中的Re音即“搭桥”中所谓的“桥梁”。又如以C音为根音向上构唱小三度,则用Do—Re—降Mi来过渡搭桥。在初级阶段,这样的搭桥确实能给学习者找寻准确的音程位置提供帮助。但我认为这样的方法应当是短暂的,构唱的目标是依靠心中的经验与感觉,直接找到目标音。

除了音程,构唱还包含和弦、音阶、调内音级等多项内容,练习方法可参照音程构唱。

冥唱

顾名思义,“冥”即冥思,暗含深刻、深沉的意思。冥唱即不借助任何基准乐器或标准音高而直接进行单个音高、和弦、旋律的唱。在实际训练中,冥唱要求学习者在视唱新曲之前的一段时间(可设定为半小时以上)里,没有任何音乐音响加以辅助,即没有演奏乐器,没有吟唱过旋律或歌曲,没有让带有乐音的音响入耳,没有在脑海中思考或默唱过旋律、音高等。

确实,冥唱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唱,它检验学习者内心是否拥有音乐感觉。拥有该能力的人大多数具有优秀的内在听觉与丰富的音高经验。对于一位刚学音乐不久的学习者来说,冥唱是很困难的,但对于有经验的学习者来说,这却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练习方式。其中,冥唱单音也有具体的训练步骤,学习者可以先设定一个音高,如从中央C音开始或者从标准音A音开始,每天分三次直接唱出,时间分别是起床后、午饭后、完成文化课家庭作业后。

如前文所述,学习者冥唱前的半小时内一定不要有任何音乐行为,也不要使任何音乐音响入耳。普通情况下,一周切换一个单音,下一周便可换上纯五度的音,如G音或E音,以十二周为一个大循环,即可冥唱完十二平均律中的所有音高。

模唱

模唱即模仿听唱,指当学习者接收到各种音响后,能迅速且准确地唱出各个音,唱法可以是“啦啦啦”式的哼唱,也可以报出唱名“Do、Re、Mi、Fa、Sol、La、Si”。该方法可依据难度分为模唱音程与和弦、模唱主题旋律或乐段等。

模唱音程与和弦是指教师在乐器上奏响多个音,学习者需即刻依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模唱出每一个音。这一训练在整个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尤为关键,是“练耳”中听辨“和弦结构名称”“和弦连接”等内容的重要基础。结构名称往往是指单个和弦的结构,而和弦连接则复杂得多,它是指在一定的调性基础下,多个和弦按顺序连接在一起。学习者需要按顺序听辨并读唱出多个和弦。和弦连接的训练是视唱练耳课中听力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学习何种乐器的学生,也不论其学习的是一种还是若干种乐器,在进行和弦连接的听辨训练前,都应当先过模唱这一关。

不同音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音乐现象。以和弦为例,一种和弦可以分为原形状态和变化状态,如开放排列的和弦和省略某音的和弦等。万千变化的和弦正契合了音乐中的“化学现象”,辨别其中的每一个音、了解和弦结构是每位音乐人必做的功课。了解它们要分好几步走,而第一步必须听到它。当某一和弦被奏响时,能够快速、完整、精确地将其中的一个个音模唱出来,证明学习者已经掌握了这个和弦,之后的听辨“结构名称”“和弦连接”也就相对容易了。一位听觉敏锐的音乐家一定具有突出的模唱能力,其模唱能力越强,辨别、分解和声的能力也就越强。以此为基础,学习者才能学会解析和弦的功能进行。

据音乐学院的资深教师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报考音乐学院的考生中有不少工农子弟,他们的乐器基础大多较为薄弱,如果完全以乐器能力来衡量他们是否可以就读音乐学院会流失很多人才。为解决这一问题,前辈们另辟蹊径,选择以“模唱旋律”为主要的考点。这样的举措成就了一批乐器演奏程度薄弱却自身有着超强音乐天赋的考生,他们顺利进入音乐学院就读,后来这些考生相继成了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授。由此可见,模唱和弦确实可以很好地检验出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因为从十至二十个左右音的旋律模唱,看似形式简单,却可以反映出个人多方面的音乐素质。如模唱的好坏可以考验一个人的音乐记忆力、模仿力,可以评判一个人的基本音准状况,更能够看到个体的旋律积累,乃至音乐積累情况。

跟唱

说到跟唱,听上去似乎与前文的弹唱、模唱区别不大。实则不然,这里的跟唱是指跟随伴奏唱音阶、短句,特别是带伴奏视唱。

在钢琴演奏程度尚浅的情况下,跟着他人的伴奏唱视唱曲是视唱练耳课程里重要的练习内容。与独自清唱不同,学习者通过带伴奏视唱可以让音乐“立”起来,增强对和声与织体的感知力。在西方音乐体系中,和声非常关键,很多旋律的写成都来源于和声,音高也有倾向性。跟着伴奏唱,可以让学习者徜徉在和声的海洋里,在感受和声变化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音准。

合唱

众所周知,合唱是音乐艺术中重要的表演形式。在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里,合唱课也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表演形式对学习者的音乐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如节奏、音色等,特别是音准能力。

视唱练耳中的合唱与音乐大门类中的合唱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我把视唱练耳中的部分内容冠以合唱的名字。因为从字面理解,合唱就是合而唱,多个人通过合作共同演唱。视唱练耳中的合唱包括“二声部或多声部视唱”“按声部合唱和弦连接”等内容。

在整个视唱练耳课程中,二声部视唱越早进行越好。除了和单声部视唱一样要注意音准、呼吸、打拍子、表情外,二声部视唱还要注意认真倾听对方的声部。教师应当找寻音色融合度高的两位学生进行搭配演唱,在课堂的训练中常常辅以钢琴伴奏。在独自回家完成二声部视唱时,学生可以在钢琴上弹一个声部,同时自己唱出另一声部。对于弹高唱低、弹低唱高的训练方式,音乐学院或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应该并不陌生。有了二声部视唱的基础,后续可以进行三声部、四声部等多声部的视唱训练,方式与原则跟二声部视唱基本一致。

与二声部或多声部视唱同属合唱类型的还有“按声部合唱和弦连接”。按声部合唱和弦连接要求学习者在正确书写好多个和弦后,按照各自的声音特点分配声部,随即合而唱之。当学习者在课堂里认真唱准各自的声部后,教室里便会充满着美妙的和声回响,此时的课堂似乎成了“教堂”,学员们仿佛是“唱诗班”中的一员。

关于视唱练耳中的各种唱法,我归纳了以上七种。事实证明,学科名称“视唱练耳”中“视唱”一词不可被简单解读。换言之,前辈专家在为专以“练耳”为目的、以各种“唱”为手段方式的课程命名时确有思虑不周。因此,我们不能从狭义上去理解视唱练耳,而应当明白在当下的视唱练耳课程里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唱,训练不同形式的唱会增强学习者的音乐感知力。我相信随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或许未来会有更好的名称去定义这一课程,也会有更多科学的训练方式来替代目前的形式。期待视唱练耳学科能加速进步,为每一位音乐家或即将成为音乐家的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模唱弹唱音程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江南的弹唱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视唱练耳中的模唱训练技术研究
由民歌模唱教学影音资料使用问题引发的思考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