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COPD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05-30 03:32叶佳妮凡欣欣李婷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计划性阻塞性入院

叶佳妮 凡欣欣 李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位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临床分期,常伴随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导致肺功能的恶化、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或死亡[2]。COPD 急性加重再入院被认为是COPD 自然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且其死亡风险随病情加重、再入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3]。据研究显示约10%~55%的再入院是可避免的[4],因此,早期识别、筛选出AECOPD 再入院高危患者,对延长再入院间隔时间,有效降低AECOPD 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0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诊断为AECOPD的患者283 例。纳入标准:(1)符合“2021 GOL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 急性加重诊断标准[5];(2)因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入院治疗,住院时间≥24 h;(3)经入院治疗后好转出院。排除标准:(1)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再次入院;(2)病例资料不全;(3)因病情严重而死亡或未愈且自动出院;(4)住院期间合并严重并发症,并转科治疗。

1.2 方法 统计收集的AECOPD 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AECOPD 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1)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COPD 病程、BMI、吸烟史、营养状况、日常运动锻炼情况等。(2)患者既往病史: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心病、是否并发呼吸衰竭。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F75 预计值、前1 年急性加重次数等。根据患者出院后90 d内是否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75 例和非再入院组208 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版本和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AECOPD 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单因素分析 纳入的283 例AECOPD 患者中,出院后90 d 内发生非计划性再入院75 例,再入院率26.50%。单因素分析;年龄、BMI、文化程度、病程、吸烟史、肺心病、呼吸衰竭、前1 年急性加重次数、营养不良、FEV1/FVC 预计值、FEF75 预计值、FEV1实际值、雾化吸入激素种类、长期家庭氧疗、坚持运动锻炼等因素与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存在关联(P<0.05),见表1。

表1 AECOPD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单因素分析

2.2 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非计划性再入院为因变量(否=0,是=1),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表明:年龄高、营养不良、FEF75 预计值升高、过去1 年急性加重次数≥2 次为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FEV1实际值升高、坚持运动锻炼为AECOPD 患者再入院风险的保护因素。

3 讨论

3.1 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较高 本资料结果显示,AECOPD 患者出院后90 d 内急性加重再入院率为26.50%;与张百艺等[6]报道结果相似,高于张瑞等[7]报道的AECOPD 患者30 d 再入院率(21.26%),说明AECOPD 患者急性加重再入院发生率较高。再入院作为AECOPD 患者最主要的不良事件,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及生活质量下降[8]。尽管AECOPD 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后,咳嗽、咳痰症状有明显缓解,但肺功能已出现不可逆进行性下降,故预防减少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发生是COPD 防治的关键环节,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3.2 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过去1 年急性加重次数、FEF75 预计值、FEV1实际值、营养不良、运动锻炼为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AECOPD 患者年龄越大,非计划性再入院的风险越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机体功能逐渐下降、免疫防御机制的衰弱、咳嗽反射能力减弱、多种慢病共存等原因导致老年AECOPD 患者成为非计划性再入院的高危人群[9];且此类患者患病时间较长,病情迁延反复,易造成患者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预后。受教育程度越高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风险越低,文化水平越高对疾病认知程度及获取、理解健康知识能力越高,获取知识的途径越多,更有助于患者了解、掌握和积累更多COPD 疾病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经验。COPD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数患者在病情进展中机体能量处于分解状态,出现体重渐进性减轻,进而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加重肺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呼吸肌功能和引起膈肌疲劳,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同时还会降低呼吸肌收缩能力,致使呼吸肌产生的咳嗽压力不能有效排痰和清除分泌物,诱发COPD 急性发作。此外,营养不良会引起体重下降、免疫功能缺陷[10],加重心脏恶化及肌肉减少症的发展,进一步导致患者衰弱、恶病质甚至是反复入院。过去12 个月内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 次的患者发生急性加重再入院的风险较高。与MOXON 等[11]观点一致,既往急性加重史为后期发生非计划性再入院的最好预测因素,频繁发生急性加重入院会导致AECOPD 患者肺功能进一步恶化,免疫防御机制的衰弱,增加急性加重再入院的风险及死亡风险。FEF75 预计值越高、FEV1实际值越小,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的风险越大。研究表明[12],患者呼吸困难越严重,其FEV1值越低,FEV1实际值越小提示肺功能受损越严重,而较低的FEV1值是AECOPD 患者再次住院的高风险因素。FEF75 预计值越大提示小气道阻塞程度越大,气流受限越严重;表明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将导致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及死亡风险增加[13]。

本研究发现坚持运动锻炼为AECOPD 患者再入院风险的保护因素。COPD 患者常为避免呼吸困难而减少活动,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和久坐时间增加,导致肺功能减退,呼吸困难程度加重的恶性循环[14]。随着病情的进展,中晚期COPD 患者肺功能减退、骨骼肌功能受损、并发全身炎症反应,患者体力活动能力大幅受限,预后较差。研究表明[15],严重气流阻塞和呼吸困难与体力活动水平降低显著相关。体力活动是COPD 患者非药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训练被认为是肺康复的基石,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肌肉功能的最佳手段。定期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的缺氧状态,增加肌肉含量,提高肺功能,同时可有效改善与吸烟相关的肺功能下降,从而能够降低COPD 急性加重再入院的风险。

综上所述,年龄高、文化程度低、营养不良、FEF75预计值升高、FEV1实际值下降、过去1 年急性加重次数≥2 次的AECOPD 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风险较高,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可以降低再入院风险。

猜你喜欢
计划性阻塞性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作文门诊室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