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缺失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关系

2023-06-03 18:47张文曦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牙列种植体口腔

张文曦

(信阳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河南 信阳 464000)

牙列缺失不仅可导致咀嚼力减退,甚至是丧失,还会引起邻牙牙周牙体问题,造成咬合功能紊乱、外观改变等,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口腔种植修复是牙列缺失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补充修复缺失牙列,固定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备受口腔修复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1]。但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种植体存活率较低,修复效果欠佳[2]。

相关研究指出,口腔种植修复术后1 个月内是牙槽骨吸收的高峰时期,术后6 个月逐渐趋向稳定,而在牙槽骨重建的过程中,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各炎症因子均存在明显变化[3]。另有研究指出,种植体周围组织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受到细菌入侵,且感染进展速度快,引起骨植入界面丧失,影响种植修复效果[4]。结合上述内容,考虑炎症因子CRP、IL-6 等与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存在一定的关系,将炎症因子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或可使患者从中获益。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牙列缺失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相关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偶遇抽样法,纳入信阳市人民医院2019 年2 月至2021 年12 月医院诊治的117 例牙列缺失患者。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牙列缺失1~4 颗,经口腔X 线片确诊;②首次诊断,于信阳市人民医院首次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③口腔卫生条件良好,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伴骨质疏松;②伴有感染;③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④营养不良;⑤近1 个月内服用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⑥伴口腔内急性炎症;⑦伴牙周组织病变;⑧月经期、绝经期女性。剔除标准:①拒绝接受实验者;②监测期间病死者;③依从性差,不宜继续受试者;④主动退出实验者;⑤随访期间失访者。117 例患者中男57 例,女60 例;年龄21~42 岁,平均(32.19±4.92)岁;体重指数21.40~29.30 kg/m2,平均(25.19±1.41)kg/m2。

1.2 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和术前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包括:①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饮酒史、吸烟史、种植部位(前牙、后牙)。②实验室相关指标:血常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及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正常值范围:Hb: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WBC:成人(4.0~10.0)×109/L;PLT:(100~300)×109/L。

1.3 炎症因子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随访1 个月时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3 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完毕取血清待检。使用武汉赛培生物科技公司、上海科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CRP、IL-6、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口腔种植修复效果判定方法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1 个月的随访。于随访1 个月结束时,患者回院复查,观察植入体和修复体的留存情况。口腔种植修复效果良好满足以下情况:X 线片检查未发现病变,植入体垂直方向的骨吸收小于其在骨内长度1/3,植入体无松动,且能发挥良好咀嚼功能;修复体存留指其功能良好,且无不适症状。按口腔种植修复效果,将患者划分为修复良好组和修复不良组。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5.0 软件处理,Shapiro-Wilk正态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采用点二列相关r、双变量Pearson 相关系数检验相关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情况

观察过程中,117 例患者中有4 例随访期间失访,2 例主动退出实验,1 例依从性差,不宜继续受试而被剔除实验,最终以110 例患者纳入研究。截止至随访结束时,110 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中,有18 例口腔种植修复不良,占比为16.36%(18/110)。这些患者均已经过相应处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2 基线资料、炎症因子和相关实验室指标

修复不良组的CRP、INF-γ、IL-6 和TNF-α 水平均高于修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牙列缺失患者各炎症因子之间及其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炎症因子CRP、INF-γ、IL-6 和TNF-α 均与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效果呈正相关性(r>0,P<0.05)。见表2。

表2 牙列缺失患者各炎症因子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2.4 牙列缺失患者各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经双变量Pearson 相关系数检验,炎症因子CRP 和TNF-α 间、IL-6 和TNF-α 间呈正相关性(r>0,P<0.05)。见表3。

表3 牙列缺失患者各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牙列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牙齿脱落和缺损,会影响患者咀嚼、消化功能等,且会影响面部美观,增加心理障碍发生率。因此,牙列缺失患者的美学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型口腔修复技术,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中的应用效果颇为显著[5]。但李磊等[6]研究指出,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仍可能出现种植体或修复体松动等不良结局,发生率约为15.49%。而本研究结果发现,112 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中,有18 例口腔种植修复不良,占比为16.36%,与上述研究结果相近,提示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的效果仍可能不理想,早期干预尤为关键。本研究为更好的提高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效果,将探索与之相关的指标,以为后续诊疗作指导。

相关研究指出,术后感染是种植义齿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7]。人体内主要包括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在正常状态下,二者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环境中,但当机体出现应激或创伤时,这种应激状态会被打破,进而引起较为强烈的炎症反应[8]。早在2019 年,陈文诺[9]研究已指出,炎症反应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有关。但上述研究并未阐明炎症因子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积极探索与分析。

本研究经过验证分析发现,修复不良组的CRP、INF-γ、IL-6 和TNF-α 水平均高于修复良好组,且炎症因子CRP、INF-γ、IL-6 和TNF-α 均与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效果呈正相关性,表明炎症因子与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有关,本研究结论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未来或可通过早期观察牙列缺失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预估口腔种植修复效果,以便于及时实施针对性治疗手段,也或可将其作为新的治疗靶点,及时实施抗炎治疗等,提高修复效果,促进患者良好的预后。分析原因在于,CRP 是一种存在于血浆的自体蛋白,可参与全身炎症反应,对急性期炎症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非特异性[10]。而IL-6 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可促进CRP 的产生和分泌,诱导炎症反应[11]。TNF-α 则为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可激活IL-6 等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诱导和加重炎症反应[12]。INF-γ 是一种淋巴因子,属于辅助性T细胞1 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可诱导炎症细胞活化,并向病变组织区域趋化聚集[13]。以上这些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时,提示患者机体内存在严重炎症反应,并诱导趋化因子、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结合,引起结缔组织损伤,影响牙周组织修复,不利于种植体植入,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效果[14]。并且,大量的炎症因子会刺激破骨细胞活跃程度,加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牙槽骨的吸收加快,抑制牙槽骨与种植体骨的结合,导致口腔种植失败,影响修复效果[15]。最后,本研究还分析牙列缺失患者各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炎症因子CRP 和TNF-α 间、IL-6 和TNF-α 间呈正相关性,各炎症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研究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牙列缺失患者各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有关,当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时,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效果不良风险高,建议临床通过早期观察牙列缺失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更早、更准确的预估修复效果,早期制定和优化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样本量较少,研究对象过于局限等,今后还需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弥补研究的不足,提高研究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牙列种植体口腔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